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一张嘴巴来讲起来。那个人对着麦克风大声说,火车这个东西太吓人了,太棒了,火车爬在钢轨上都跑得那么快,要是站起来跑不晓得会跑多快。盼望早一天,火车能站起来跑!
这番话把我爸和我妈逗乐了。
考古学家又说起了他的女儿。
我爸说,您家有几个女儿?
考古学家说,两个,大的一个跟你家老三差不多大。
考古学家在说我,也管我叫老三了,还把我跟她女儿相比。我看着他,想不出火车站起来跑是种什么样子。但在若干年以后,当我面对了他的女儿时,才一下子有了那种火车站起来跑的感觉。
第二十二章 成昆铁路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第二十二章 成昆铁路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那片开阔地上准备修建一座电影院,工人们正在大片长满荒草的坟地里挖地基,考古学家在那里转来转去,想把一座坟前的三块墓碑完好地取下移走。中间最大的一块碑上刻着主人的姓名,两边小一些的耳碑刻着主人的生平事迹,凿刻的文字依然清析可辨,笔划苍劲有力。他看见我也在四处转悠,叫住我说那是明代将军李玉凡的墓。我发出哦哦的声音,正想问问那个从凉山逃跑的罗列,但一见他紧盯着我的奇异目光,一下把问题忘了。
我说,凉山是不是很大?
他同样发出空洞的哦哦声。
1974年冬天的早上,天还黑着,我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配乐朗颂《西沙之战》惊醒。那是张永枚写的一首叙事抒情长诗,刚朗颂了几句,我就蹿出家门,站到电线杆底下,身上只穿着内裤和背心。又一个下雪的清晨,我在被窝里一听见大喇叭传来郭小川的配乐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又急忙奔到电线杆下。一个个深刻的冬天的黎明,头上滚动着带电流声的诗的声音,我感觉到了五雷轰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在冻人发抖的隆冬,天不亮就播送那么好的诗,这使我对家门口那根电线杆和大喇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我开始注意听广播,看报纸。
1974年3月23日,我从家门口的报窗上看见《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两眼顿时一阵放光。文章登在第一张报纸上的最开头,标题是《成昆铁路胜利建成通车》,斗大的黑字占了一横排,写文章的人是新华社女记者陈曰。第二天,又登出一整张报纸的文章和照片,我站在报窗跟前看了一个下午,全是修筑成昆线的英雄事迹,很多事情跟我爸以前来信中写的一模一样。几天后,全国各大报开始纸铺天盖地报道成昆铁路盛况,说这条铁路工程浩大艰险空前绝后,开创了十八项中国铁路之最、十三项世界铁路之最,中国赠给联合国的两件礼品,一件是万里长城壁毯,另一件就是成昆铁路牙雕艺术品。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老包,说他在成昆铁路的建设上做出了特殊贡献。
每天夜里,我都把报窗里的几种报纸小心取下来,带回家收起来。
开阔地那边演露天电影的晚上,嗒嗒轻响的放映机把一束强光从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顶射向一幢大楼,墙面水泥抹成的永久性银幕上突然出现了我们十分熟悉的西昌火车站,出现了大哥多年前回成都告诉全家的成昆铁路通车典礼场面。但看不清成昆铁路典礼剪彩细节,只有人山人海和两列火车徐徐进站以及在礼州车站接轨的场面。果然有大汽球拖挂着长长的标语,高悬在人海涌动口号震天的西昌火车站上空,一对红红绿绿的旅客列车尾巴对着南北两个方向,头冲着头停靠在站台前。果然在车站背后的山坡上,有万人举着红黄两色花朵,组成了黄底上的五个大红字:毛主席万岁!
那时谁又能料想到,多年以后的一个夏天,在一所大山深处的地方中学,我轻轻敲开了一个房门,黄昏时,那个名叫樱的女教师在路过我门口时跟同伴谈笑说,她当年跟许多小朋友一起双手举着大红花,组成了毛主席万岁后面的那个惊叹号下面的小圆点。仅仅听见她那么一句话,我感到身上有个东西马上就翘了起来。那时候,她作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学校刚好一年,而我背着行囊,提着一把破吉它,从一条大河的对岸调到她那所学校只有一学期,两人朝夕相处却从未说过一句话。神情恍忽的午夜里,我走进她的房屋,把她抱到床上,脱得一丝不挂,她不知所措万分惊讶。她正是考古学家的女儿,我告诉她,早十多年前,在千里之外的成都时,我就听说了山坡上的情景。我对她说,后来我还收藏了通车典礼的报纸,看了通车盛典的新闻纪录片,见到了那个惊叹号下面的小圆点。我还说,我要带你坐火车,到远方去。
放影机一直在嗒嗒轻响,坐在旁边的师傅那伙人说,通车四年之后,国家才首次把成昆铁路公诸于世,是因为这条战备铁路非同寻常,要保密;同样也出于打仗的需要,才把秘密运行多年的成昆铁路正式亮了出来。
我爸跟我耳语说,不少外国专家反对修成昆铁路,预言即使修通也会成为一堆废铁,最终从地图上抹掉。我估计国家想看看这条铁路到底怎么样,所以才四年没公布通车的事。
我说,报纸说成昆铁路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奇迹。
他说,整个铁路是了不得,但也出了不少毛病。
散场回家后,我想问问他铁路真出过什么事,但他一回家就睡了。
第二天中午,我爸在家里窗前整理前些天钓鱼被弄乱的鱼线,桌上摆着绕线的线板、几颗鱼钩、几根鹅毛、一块做坠子用的牙膏皮、一把剪子和针。
我说,爸,铁路上出啥事了?
他说,说起来你会不信,沿线大山里,泥石流颠覆了多少趟列车呀,山上掉下来的大石头砸坏了多少职工和车站呀。说起来我都不信,有一次,两个司机开着火车头去救另一列出事的火车,明明是去救援的,结果刹不下车来,把一列被救的军列轰隆一下撞飞起来。还有一次,一长列平板车从长大坡道的顶上冲下来,也刹不下车。平板车上装满了道渣和装卸工人,车速那么快,差点就要飞起来了。
话到这,他叫我帮他捆鱼钩,说自己手不好使。
捆鱼钩是制作一副鱼线当中最难的一道工序,甚至是一道绝活。我几下捆好一个,接着又捆第二个。
我说,飞起来了吗?
他说,火车倒是没飞起来,但平板车上鸡蛋那么大的道渣和数不清的铁锹、洋镐、钉耙,全飞了,就像往后横着下大雨一样。
又捆好一个鱼钩。
我说,车上的人呢?
他说,人倒是没事,一个个都飞起来,轱轳到铁道两旁的农民房子里去了。
我说,他们干嘛去啦?
他说,哼,那还用问!
我说,那火车呢?
他又说,哼,那还用问!
我不好再问,免得他说我太笨。
他又补充说,我看那,这些不过都是些小个儿的,大个儿的还在后面。
我说,你说啥?什么大儿的?
他晃晃脑袋说,哦,我说鱼呢。嗨,咋一会工夫就说到鱼身上去了?我不行了,得睡一会。
自从在成都挨打后,他常常说着话就开小差,很快陷入迷糊状态。
我爸在高原上养的鸡只只成活长大,白天满院子跑,晚上却不回窝,跟鸟一样飞到菜地边的树上过夜。夏天如此,冬天也这样。他怕鸡们冻着淋着,只好在树上搭了几个稻草窝,外面严严实实地遮了雨布。
夜里十点,我怀疑我爸又在偷听敌台,就钻进他的小屋,跟他一起听。
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西昌大地震
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西昌大地震
那年秋天,遍山野草枯黄,夕阳在安宁河上空露出天空的一个伤洞,一种世界末日般的恐慌使整个马道和铁路沿线的一个个小站颤抖。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我妈,她慌慌张张地冲我大叫说,你跑哪儿去了,要地震啦!快去火车站!快跑!
这时我才明白,为何身边大路上会有川流不息匆匆往前奔去的人群。来不及回家,也来不及多想,我背着书包跟我妈直接去了火车站。
大家都说是八级,今天晚上八点就震!她一路走一路说,跑得比我还快。
我妈已是机要特级话务员,说出来的消息字字千钧,容不得半点怀疑。赶到马道火车站时,站台上已经人山人海,我一生也没见过区区一个二等火车站会挤进那么多人。一趟旅客列车停在车站上,每扇车门都关着,数不清的人在爬车窗,争先恐后往车上钻,我爸在车下正帮着几个弟弟翻车窗。
这是最后一趟火车,这趟火车开了以后就没火车了,快上。我妈说。
几个弟弟爬进车厢以后,我也跟着爬了进去。车厢里早被塞满,无缝插针,人人浑身大汗。时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