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沉重的房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书记站在山上的院子里望着这一切,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的笑纹——哼,姓王的小子,你想跟老子弄,还嫩点!
王厂长从郝书记的脸上看到了这一切,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莽撞了。当初只想着把工作调回来,找个对口企业,没想到工艺厂的水这么深。局里找他谈话的时候已经暗示了这些,他认为只要自己做得对,总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没想到改革刚开始就成了这样,他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工人,特别是刚进厂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眼神,分明有一种期冀在里面。但是短短还不到一个月,形势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开始为自己考虑退路了。
王厂长来工艺厂是有些冒失。最不该的是他把家属也带来了,因为没有房子,家人就住在办公室的隔壁。决定离开的主意拿定后他便去了局里,局领导理解他的苦衷,于是便尊重他的意见,同意调他去县城的一家陶瓷厂,通知过几天就会发下来。王厂长没有对大家讲,他在城里租了一间房子,想把家先搬出去。
午夜的时候一辆卡车开进了厂部的院子。车上下来几个工人开始从王厂长家搬东西。车刚装好,厂里上班的大钟突然响了起来,随即就听见有人呼喊:“王厂长要跑啦!王厂长要跑啦!”
钟声一般只会在上班和下班的时候敲响。这个钟是当年胡宗南进攻榆城时扔下的炸弹壳,声音洪亮,声达数十里,晚上夜静的时候就更响亮了。工人们知道,如果晚上钟响,肯定是厂里出了大事,比如工房失火,库房被盗等,轻易没人在深夜敲响它的。
钟声把大家从睡梦中唤了起来,大家披上衣服就来到厂里。政办门口黑压压地站了很多人,郝帅率领一帮小青年一边喊着“狗日的王尿盆,你不要走!老子打死你(厂长叫王鹏)”一边把石头瓦块纷纷扔向车里。王厂长一家龟缩在司机楼里不敢吭声,伤心得泪流满面。一些年龄大的工人于是就上前阻止,豁开人群让车子离开。
欺人不能太甚呀!
雄心壮志的王厂长来到工艺厂轰轰烈烈刚四十天时间,就在工艺厂人隆重而热烈的“欢送”仪式中匆匆离去,落荒而逃!
茂生第一次认识了官场的黑暗和残酷。

官场的黑暗和残酷(3)

王厂长走后郝书记并没有立即恢复生产,而是住进了城里的医院。郝书记说他是被这伙工人气病的,好好的一个厂长让他们赶走了,外面人还以为他们不和闹矛盾,把王厂长赶走了。
大家于是都去医院看他。
厂里专门派了一个人去医院伺候他。郝书记点名要了财务室的那个女人。女人跟男人已经离婚了,现在可以无拘无束地跟郝书记待在一起了。
茂生去看他的时候郝书记躺在床上,头枕着女人的身子,女人的一只手在他的身上抚摸着。茂生吃了一惊:郝书记床上的女人并不是财务室的那个,而是政办室接电话的那个女孩。看来郝厂长的花心名不虚传。
看见茂生来了,女人把书记扶起靠在被子上,然后给茂生削了一个苹果。
茂生说:“郝师(老工人都这样叫他,跟他亲近的人也这样叫,叫厂长或书记反倒显得生疏了许多)你咋啦?哪里不舒服?”
郝书记笑着跳下床,说没甚毛病,就是心里堵得慌。茂生说你躺着不要下来。女人嗔怨地看了他一眼,拍着他的头笑嘻嘻地说:“家(家伙的简称,夫妻或相互之间感情好的互相之称谓)没病!家身体棒得很哩!”一句话把郝书记的脸说红了,毕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郝厂长瞪了她一眼,说女孩子家不要胡说!女人看着茂生嗤嗤地笑了。郝书记让女人给茂生倒茶,茂生说你们在医院里咋吃饭?女人说医院食堂里有饭,家不吃;去食堂买饭,家没福,就喜欢吃个红苕,天天都是这,把人都烦死了!说完又用手在郝书记的额头上按了一下,旁若无人,很放肆。茂生呆不下去了,胡乱地问了几句就告辞了。郝书记说茂生你不要着急,你的户口我已经呈上去了,说不定明年就能批下来。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连着三个月,厂里处于半停产状态。郝书记说王鹏把技术工人都放假了,无法恢复生产。其实这不过是个借口,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市上拨一批款。改革开放之前,企业有了困难,都是主管局负责拨款。现在不同了,上级帮助企业去银行贷款,因为是国营企业,就像儿子花老子的钱一样,有借无还,跟拨给的款项没什么区别,花起来得心应手,丝毫不手软。茂生进厂的前几年,郝书记靠这种手段先后从银行拿出几百万元,项目一个没做成,最后都不了了之。
工资不正常,茂生的生活就没有保障。小乔回去了,等恢复生产了再回来。茂生一个人好凑合,但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钱这事不好办。实际情况他又不愿意讲,于是就跟厂里的一些工人去牙河边淘沙子。
时令已经进入冬天,河水渗骨冰凉,有些地方都结冰了。淘沙的人都穿着高腰雨靴,一群人装一车沙,很快就装起了。茂生没有雨靴,脚冻得已经麻木,弄了几天才装了一车沙子。
元旦过后就到了腊月。父亲让人写了一封信,想在正月给茂生完婚。
茂生呆呆地望着信纸,不知所措。
烤烟卖后,茂生的父母便把两个女儿叫来商量,想给茂生完婚。两个儿子都不在,秀兰虽然经常来帮忙,但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茂霞女婿黑蛋说他可以砍一车木料拉来,茂华女婿说他从煤矿回来后学会了木工,盖房子不用找人。母亲把茂生寄回来的钱积攒了一些,于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在东边修了两间厦子,装上了新式的门窗,窗子上还装了玻璃,与小院的气氛很不协调。
茂生结婚最头疼的就是没有地方,房子问题解决后,崇德决定在来年的正月给儿子完婚,村里人都说这婚事不能再拖了,时间长了说不定茂生在外面有了女朋友,不要秀兰了,那可把秀兰耽搁得不像啥了!
对于结婚,茂生心里很矛盾。
跟秀兰订婚三年了,她的痴情足以感动天地,人品更是没的说。工艺厂一年来,茂生身边不乏女孩,但一个也没走进他的心里。和秀兰相比,她们是那样的俗不可耐,特别是吕玲无休止的纠缠让他简直都快疯掉了。结婚也好,断了她们的念想,也给秀兰一个交代。婚后如果厂子情况变好,亲爱的人也可以一起来做临时工。想到这里茂生心里暖洋洋的,一股幸福的感觉溢遍全身,恨不能马上就回去跟她成亲!
但是目前厂里的情况很不好,弄不好自己还会回去,那多丢人呀!现在结婚,他没有心情。
腊八过后茂生回到了家里。
秀兰闻讯赶了下来。几个月没见,她好像变黑了,显得成熟了很多。准备了许多想说的话题,见面后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两人相对无言,就那样痴痴地相望着,直到母亲催吃饭,才醒了过来。

纪念日(1)

一九八八年农历正月初八的那天对茂生和秀兰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那一年秀兰已经二十五岁,长期的操劳,细细的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额头,皮肤也没以前那么白皙,开始变得粗糙。然而秀兰今天显然是用了一些心思收拾了自己:她请人绞了脸上的汗毛(农村风俗,女人出嫁时请人用两根细线绞缠,把脸刮净),在头上抹了很多头油,湿湿的像要流下来;头上插了许多花,红红绿绿,极是繁复;上身穿一件大红棉袄,下面穿了蓝色的棉裤和红色的绣鞋,脸上是幸福而羞怯的笑,那笑是漾自内心深处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母亲用袖襟抹着脸上的泪水,却怎么也抹不干;村里的几个年轻媳妇也眼圈发红,她们为秀兰而激动。
结婚的洞房弄得很简单:姐夫盖了两间厦子(一边靠墙,很高,一边是屋檐的房子,结构比一般的房要简单),茂华女婿做了两件家具——一个带镜子的大衣柜并一个小小的写字台。柜子被漆成了绿色,摆在屋里很显眼。屋里盘了个四块土基炕,炕上铺着新编的苇子席,占去了屋子的一半空间。秀兰的娘家陪来了一对大木箱,漆得跟屋里的家具一个颜色,另外带来了一条很绵软的羊毛毡。这条毡后来被茂生带到了榆城,暖烘烘地陪他度过了一段潮湿的岁月。
结婚的那天村里很热闹,因了茂生在城里工作,因了秀兰忠贞不渝的爱情,许多平日里不怎么来往的人都来了,并送上了两元钱的贺礼。母亲让茂生把礼都收下(陕北乡俗,红白喜事都要“过事”。“过事”就是热热闹闹地办事,邀请亲朋好友,来的人越多越好;不“过事”就是比较低调,只有兄弟姐妹等嫡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