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科学常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和圆满在概念上紧密交织。圆就是圆满,perfection,天界是神明的居所,天上的运动是圆形的。地上事物的运动是直线的,而在一个有限的宇宙里,直线运动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它们有开始与终结,与此相应,地上的事物是有生有灭的。
自然运动
“每种单纯物都只有一种自然的运动。”由于位置有它的内禀性质,而物体也有它的内禀性质,因此,运动就不可能被理解为物质在空间的活动,而是一个物体与属于它的位置的关系。比如一个弹簧,它就有它固定的位置或者有它固定的形状,你可以通过外力改变这个形状,比如把它拉长或者把它扭弯,但是它自身有一种倾向要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我们刚才说到,即使地球被移到月亮那里,地球上的可分部分还是会落回它们原先所在的位置上,即地球原来所在的地方。每一种物体都在寻找或者在回复属于它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运动就是自然的运动,而破坏这样一种位置跟物体的关系就是不自然的运动。你把弹簧拉长了,把它扭弯了,动用的是外力或强迫力,对于弹簧来说是不自然的。弹簧回到它本身是一种自然的运动。四大元素各归其位的运动是自然运动。
静止的优越地位
物体不受外力干扰,就会处在它该处的位置上,这是它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高贵的状态。静、静止是高贵的,动、躁动是低俗的。这个观念不只是一个希腊的哲学观念,在我们平常的观念中也深有根基。例如《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又比如想当官,就需要去“跑官”,跑动的是那种有缺陷因此有需求的东西。自足而无它求的就无须去动。静止、不变、永恒是高贵的象征。地面上的事物老在变动,它们是比较低级的事物。
哥白尼仍然持有同样的看法。他为日心说提供辩护的一个理由就是,太阳比地球高贵,因此,静止不动的应该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布鲁诺后来宣称,运动并不比静止更低俗,这话对习惯了近代科学概念的人来说不知所云,但它是在挑战两千年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为地不动辩护

亚理士多德理论不是古代唯一的宇宙论…天文学理论,此外还有各种理论。实际上,像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一样,古希腊人什么都敢想,什么观点都提出来过。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处在宇宙中心的是火,地球只是星体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对地。阿那克萨哥拉设想太阳是一块烧得又红又热的石头,比希腊大不了多少。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地球和太阳之类都是偶然聚拢的原子。和亚里士多德大致同时的赫拉克利德曾用地球自转来解释恒星的视运动。持地球自转观点的人质问道: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这边人是这么站着,那么那边的人头朝下怎么过日子?这个地动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说,显然也相当流行,因此亚理士多德还特别用心加以批驳。
亚里士多德批判地动说的一个明显论据是经验。如果大地向一个方向运动,不系在大地上的东西,如鸟、云,就会退行,我们向上扔出去的东西不会落在我们的脚下,就像我们坐船平稳航行时的情形。须记取,惯性概念在当时是没有的。这些论据后来也为哥白尼学说的反对者广泛运用。
στυφχψωστυφχψωστυφχψω
亚里士多德的天学理论,一,大致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大致解释了星星、太阳、月亮的运动。当然,它只是大致解释,它没有更精确地符合关于“七大行星”运动轨迹的观察资料。二,它和一般的地面上的物理现象是是融洽的。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这说明了地球为什么静止不动,处在圆心上,自然就无法动。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抛到天上的物体会下坠,所谓苹果落地问题,因为有重量的东西都会向下运动,所谓向下,就是向中心运动。三,它和美学上的圆和对称的观念相适配。天体的轨道是圆的,这个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的信条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的著名论证就采用了这种美学观点:天球的运动一定是完全对称的图形,即正圆形,因为天球的运动是完美的、永恒不变的。直到哥白尼以后,开普勒才发现行星是以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的。那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关于天体运动的种种设想之中,正圆轨道竟是最少被挑战的。四,美学上的考虑还可以延伸到神学。神性是和圆、圆满连在一起的。
亚里士多德天学理论几乎具备了理论所要求的各种优点。其他初期科学理论差不多都要求这些因素,只不过美学上的、神学上的理由在天学上显得更加重要。其实,即使今天的理论,仍要求这些因素,大概只有神学的考虑被基本摒除。
当然,亚里士多德理论也留下了大大小小很多困难。就拿地球静处于宇宙中心这个重要论题来说。一方面,天在上,地体连同地上会朽坏的、较卑下的事物处在下方,这倒是和天尊地卑的一般观念相合。如果地体是个平面,倒也罢了,但希腊人知道地体是一个圆球,把地球放置在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就有点儿麻烦。因为,处于中心、静止不动都被视作高贵的,何以地位低下的地界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高贵的天球却在周边围绕着地球运动不已?这些缺陷在今后两千里将不断被人提出,引发异议和辩护。例如,哥白尼就质疑说:我们怎么能想象我们的地界、会朽坏的物界反而是处在中心,静止不动?尊贵的太阳静止地处在宇宙中心才是更自然的事情。
此外,尽管亚里士多德理论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仍有人不断提出不同的理论。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萨摩斯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他坚持太阳在天球中心,地球绕太阳旋转。阿里斯塔克是日心说的最重要的先驱,因此有古代哥白尼之称。

托勒密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希腊思想达到顶峰,但是从希腊的城邦制度来说,恰恰是到了它的晚期。我们学哲学的特别愿意提到: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北方马其顿国王菲利浦的御医,他本人是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不过,历史学家似乎并不认为亚历山大所成就的伟大帝业和他的这位哲学家老师有多大关系。哲学到底和政治事业有什么联系,是最引人入胜的话题之一,不过这里无法及此。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著述看,他心目中的适当的政治体,始终是城邦,没有一句谈到帝国的建设。
亚历山大大帝是世界历史上一数二的征服者,古称“英雄人物”。古人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说侵略,他们的观念里大概主要是征服,扩大他们的已知世界,跟今天人类渴望登上珠峰、登上月球、火星的想法有几分相像。亚历山大33岁就死在征战的前线,这么年轻,不仅征服了整个希腊,并且将版图扩展到当时可知的全部世界,征服了波斯,一直到达印度。天假以年,他说不定会一直打到中国来。有传说提到他对一个更遥远的东方国度很感兴趣。当时亚历山大的远征队到达了西方人已知世界的四极。在远征队里通常都配有科学家,他们收集所到之地的各种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并采集当地的风土人情,带回希腊,成为图书馆资料的一部分。当然也顺便成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资料。从希腊开始就有这么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比如达尔文,他不是自己花钱租船出去航行做科学考察的,而是跟着贝格尔号军舰航行。就是在这次航行中,达尔文孕育了他的生物演化思想,开创了近代科学最伟大的革命之一。那时候,西方各国的远征队常带有科学家,军官有义务协助他们搜集各种各样的科学资料。
亚历山大年纪轻轻就死掉了,他的帝国也很快就分崩离析了。不过,亚历山大的远征打通了地中海沿岸,造就了所谓希腊化时期。在希腊化时期,哲学思辨不再那么兴盛,但是力学、工程学、天文学都比以前发达得多。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实证科学的观念在那时候发展起来。希腊化时期,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些metropolitans,大都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就像今天的纽约、巴黎一样,大都会会发展出一种开明精神,一种普世精神,不像城邦和小城市那样更富乡土的关切。也许这和实证精神有些联系。
用近代的科学观念来定义,古代世界里唯有几何学、力学、天文学可以称作科学,其代表人物有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希帕恰斯等人,他们都是希腊化时期的人物。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