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

“如此工程,花费定然不少罢?”

陈五摇头笑道:“衢山岛上别的不多,就是石头多。岛上各家各户出点人力,也就修好了,也不用花钱。”

“是这样啊!”蔡倬点头,心中却知陈五的话定然不尽不实,如此工程,岂是衢山岛上几百户人家就能建得起来的?暗中必有玄机。

渡船在港口最北面的栈桥旁停下,周围已泊了四五艘同样型号的船只。那些船上的水手大声打着招呼,甲十三号上也呼应着,关系看来都不错。

石碇入水,不需陈五下令,水手们各司其职,船上秩序井然。栈桥上一架带轮子的木制舷梯搭上船舷。客舱舱门被打开,一群船客都涌了出来。他们不比住在上舱的蔡倬,每日望风时间虽同样是两个时辰,但今日入港,怕他们在甲板上碍事,客船的舱门就一直锁着。不过也没人抱怨,海上线路走多了,都知道这规矩。

老伴当也收拾好行囊带着小伴当过来了,三匹牲畜也从底舱牵了上来。蔡倬向陈五一拱手:“这几日在船上,多谢陈五哥照拂,只恨话长日短,却要别过了。”

陈五豪爽一笑:“行走江湖,相逢相别,都是寻常事,何必作小儿女态。不过,今日某交了差事,三五日内,却是无事。若蔡官人不嫌弃,明日某可带着蔡兄在岛上走走……蔡兄若要采办货物,某虽在岛上住的时间不多,也颇认识几户实诚的商家,不会让蔡兄被人诓了。”

蔡倬大喜:“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只是要劳烦陈五哥了。”

陈五摇手笑道:“不劳烦,不劳烦!”说着便唤过一名水手,命其带着蔡倬三人上岛住店。定下明日会期,两人再一拱手,便一笑别过。

冷眼看着蔡倬下船远去,陈五随口把事务交代,也急匆匆的离船走了。

注1:宋时,泉州湾支港码头众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临江里,即后来的后渚港。著名的泉州宋代古船就是在此处发掘。

注2:板桥镇:位于胶州湾畔,为宋时长江以北最大的海港。元丰七年开埠,设榷易务。元佑三年,升格为市舶司。

注3:太宰府:日本平安时代执掌九州岛政事的地方政府,同时掌管对中国和朝鲜的外交、商贸。

第四章 新港(下)

陈五下了船,走过栈桥,沿着码头的石板路向南行去。一路上,与他擦身而过的人,认识的跟他打个招呼,不认识的则对他那张烧烂的脸纷纷侧目。穿过仓库区,避让过几辆满载着货物的四轮牛车,陈五走进一座小院。小院朱漆的红门,门上挂匾,却是一座衙门——倒斗镇衙。

这衙门是由于衢山开港,港中商旅人口渐多,于去岁设立。不过没有取名衢山,而是用来当地的地名。大宋地图上并没有衢山港,只有倒斗镇,正如没有杭州港,只有西兴镇一样——港不是政府编制,镇才是。

这镇衙虽说是衙门,其实半点财权也无——港中商税,由海外商船带来的,属于明州市舶司;镇内商人交易,则由昌国税监抽取——仅仅是制止斗殴,防备盗贼,顺便负责消防工作的所在。在大宋的大部分地方,衙门里充斥着被收编进来的地方流氓,一如后世某支所有市县皆有设立、令人望而生畏的队伍。

镇衙的主事称为监镇,也称镇内管勾烟火事,乃不入流的小官,除非是某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倒霉鬼被贬官下放,通常都是由本地人担任,而岛斗镇的监镇也是如此。

陈五进门,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子正在院中打闹。看见是陈五,两人迎了过来,漫声道:“原来是五叔!”言辞行动间对他这个寨中元老却不见恭谨。不过,陈五对此已是习以为常。

三年前章渝在东海王府工地上放的那把火,不但把他的替身烧得面目模糊,也把当日住在工地上监工的陈五烧得遍体鳞伤。当时,赵橹、赵瑾皆死,至善出逃,城中一片大乱,陈五也被两个亲信的手下救出了县城,逃到了一座废弃的渔村藏身。等两月后,陈五养好伤,辗转回到衢山,方得知赵瑜已在率浪港残部全歼了浙东招讨手中唯一的一支水军之后,继承了赵橹之位,并接受了招安。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陈五本是赵瑜嫡母陈氏陪嫁的小厮,后来又给赵瑾做了亲随。赵瑾活着的时候,对他这个母家的亲信照拂有加,提拔重用,但赵瑜上台,陈五也就没了原来的风光。再加上缺席了衢山外海一战,少了战功,他在军中的地位当然就一落千丈。虽说赵瑜当面还对他礼敬三分,但他的职位却始终是个来往明州和衢山间的渡船船长。不过,陈五死后余生,又被毁了容貌,已是心灰意冷,对此也没了计较,反而觉得比起在寨中任职,还是当个常年在海上的水手更为轻松自在。

但自我放逐归自我放逐,并不代表他不理寨中事务,遇见可疑人物,照样要上报一二。他看着两个小子,问道:“文兄弟可在?”

两小子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小子反问道:“五叔有事?”

“当然,某有要事需报予文兄弟。”

“……监镇正跟大当家在内议事,五叔能否过阵子再来。”

陈五一迟疑:“这……”

“用不着!”有些怒气的声音惊得三人一跳,正厅的房门被猛地推开,一名十八九岁,看起来甚为文秀的青年一瘸一拐地走了出来,乃是赵文。

“文头领!”两个小子慌忙上前要扶着。

赵文一把甩开二人,丢下一句“你们俩好大的胆!”,就躬身对着陈五行礼道:“五哥!许久不见,向来可好?”

陈五回礼道:“托福,甚好。”他迟疑了一下,又道:“如果大当家与文兄弟有要事相谈,某过阵子再来也无妨!”

“五哥,这是哪儿的话!有事先进屋说!”赵文一扯陈五衣袖,拉着他进屋,把两小子甩在外面。

两人入了屋内,一人从厅中上首主位站起身。陈五低头抱拳:“大当家!”

那人沉声道:“五哥!”正是赵瑜。

三年倏忽而过,赵瑜相貌上却没有大的变化,仍是圆脸圆眼,半长不短的络腮胡子,身高依然只有五尺出头,肩膊也只稍宽了一点,不过气质上却判若两人。沉稳,冷静,双眼锐利,似能透视人心,丝毫不见少年时的浮躁,完全不像刚满十八岁的样子。

三人叙礼坐定,赵文挑起话头:“方才那两小子不知礼数,慢待了五哥。等会儿,小弟定会将他们重加责罚,还望五哥莫要把方才的事放在心上。”

陈五摇头:“本也没什么大事,他俩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小孩子家,训上两句也就是了,何必多加责罚呢?况且,本就是某来得鲁莽,倒耽搁大当家和文兄弟议事。”他这话说得确是真心诚意。这三年,衢山岛上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虽然没明说出来,但心中却也对赵瑜敬佩有加。尽管不受重用,心中对赵瑜却没任何怨怼。今日他因蔡倬之事来寻赵文,也不过是依例通报,却也不认为那个世家子弟会比赵瑜、赵文的商议更重要。

但赵瑜却冷声道:“五哥乃军中头领,有事来此,那两小子身为下属,就该立刻入内通禀,见与不见,哪轮到他俩自作主张?现在不敲打一下,日后还得了?!”

赵文一听,忙站起身:“这两小子今日如此,却是俺平日太过放纵他们的缘故……”

赵瑜一抬手,打断道:“这事跟文兄弟你关系不大,你也用不着替他们担罪。只不过那两小子敢自作主张,慢待五哥,倒是因为在衙门里待得久的缘故。明日把他俩编入军中,让他们好好学学规矩!……两人的空缺,你从义学里挑几人补上!”

赵文不敢多言,低头应是。

待赵文重新坐下,赵瑜对陈五问道:“不知五哥今日过来有何要事?”

陈五见赵瑜相询,便一五一十的把蔡倬之事道了出来,连同他与蔡倬几次谈话的内容,以及对他身份的猜测,都细细分说了一通。

听陈五说完,赵瑜皱起了眉头,右手屈指轻轻敲打着扶手,“蔡家吗?……”他抬头问道,“文兄弟,你怎么看?”

赵文在交椅上一欠身,“俺觉得五哥猜得应该没错,姓蔡,福建人,还是从京中来,不是蔡京那奸相的族中子弟,还会是谁?”

赵瑜皱眉想着,还是摇了摇头,又对陈五问道:“蔡倬三人的路引,五哥可曾看过?”所谓路引,乃是离乡出行的凭证,其上有着姓名、家族、籍贯、年岁和相貌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发出路引的衙门的印章和办理者的签名。按照宋时的律法,远游之人不论是过关摆渡,还是投店就宿,都要出示路引,并进行登记。

陈五摇头:“这却不曾。”

赵瑜一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