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祖皇帝的誓碑,可还在太庙里摆着呢!”

“让夷人入我中华,日后必会至患。晋、唐前车可鉴,有女真、党项先例在前,朝堂诸公怎能如此不智。”务观说得痛心疾首。

“数人而已,又不是举族内迁。”

“但这些夷人入中华后,若是将火炮等机密窃取又该如何?……要是让他们都做了奴工。有哪会有现在的烦心事。”

“难道务观你不知奴工之苦?天下的士大夫可是有半数以上在为奴工奔走呼号呢……”

“湖塘要清,江河需堰,天下的道路也要修建,哪边不缺人手,不叫奴工来做,难道让百姓们来做。那些士大夫,只有嘴皮子厉害,干脆请官家下旨让他们出来顶替奴工来服役,看他们还说不说什么仁恕。”

陈伯铭差点要笑起来。务观的祖父可是上了元佑党籍的士大夫。其父在旧朝也是做到了朝请大夫,他本人也是自幼读书,准备考文状元的,现在却是在骂着自命为君子的士大夫们。不过务观现在已经与家中没有联络。能一起同去高昌,却是因为他两年前离家出走、自行考上的军学。他的应考推荐书,也还是他本人当街拦着岳飞的车驾,硬是求来的。所以他如今是武臣,而不再是士大夫。

“隋炀帝曾为了像夷人们炫耀,给满城树木妆点上绢花。而前朝也对遣使来贡的外藩赏赐有加,但苦的却都是天下百姓,缴重税,承重赋,除此之外。还要去应役做工。旧年新旧两党的免役、差役之争,让前朝朝堂四分五裂。到最后,免行钱要缴,差役也要去做。这叫外圣而内不王,对外优待,却贱视百姓。

如今因着天子的恩德,天下亿兆元元不须再服苦役,免行钱去也不会有了,身丁钱也不用再缴,河清海晏,百姓富足。这才叫外王内圣。”

陈伯铭摇头笑道:“真会歪解。如今可是有人说如今朝廷勉强能说是内圣外霸,比起王天下,差得很远啊!”

内圣外王不仅是儒家做人的标准,也是中原王朝对内对外的行事准则。但自古以来能做到的人和国家一个也没有。而照现在的那些儒生的解释,如今的洪武朝对外人太过苛刻和狠毒,不施仁政,不收人心,并不是王天下,而是霸天下,内圣而外霸。

“那是腐儒无知!”务观冷斥道,“如今还是内圣外王,只是目标有别。如今洪武朝并不承认蛮夷之国为藩属,能被大宋视为藩属的国家,只是这些年来得到分封的藩国,这些藩国才是外王的对象。

旧日的大食、回鹘等地的商人,凭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国书,就能成为朝贡大宋的使节。而朝堂为了所谓天朝上国的脸面,还要对那些西域奸商优加回赐,最低的价格也是按照贡品的市值而来。根本不会像沿海的几个市舶司那样。对入港的海货进行低价和买。但现在的朝廷让那些奸诈夷商无缝可钻,根本不接受所谓的贡赋,更不会。商人的事就让商人们去处理,朝廷根本不与那些夷人打交道!这才是天朝上国的作派!”

“不过对奴工们以牛马视之,让百姓忘了仁恕之道,还是有碍教化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务观毫不犹豫地说道,“而且对蛮夷无仁恕,也算不上是害!”

陈伯铭点着头,陆游陆务观,真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在军学中还有才学在他之上的学员,但立场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若能收服,日后定然是个助力。’

心中这么暗暗想着。陈伯铭,不,他其实应该叫做赵伯铭。他是洪武皇帝和陈贤妃的亲儿子,有着泗阳郡公爵位的六皇子。除了太子伯安外,赵瑜的几个儿子,都有加入军学的。其中有表露身份的,也有如赵伯铭这样隐姓埋名的。这是为了日后分封做准备。

大宋的分封制度,号称是军功封爵。只有在军中立下功劳才有资格得封藩国。不过自己的儿子,赵瑜也不可能不顾念,除了太子留居东宫以外,其他的儿子都要去军学中镀一层金。虽然不可能让他们实际领兵,但在军学中锻炼一下,顺便找几个得力助手,却也不会影响到太子的地位。

那些被分封的将领久在军中,身边都有许多心腹亲信。等到分封时,拿出几个卿、大夫的封爵就能拉拢一大批人做帮手,身边军队、臣子都不会缺。而旧朝。如赵佶、赵桓,本就有忠心的臣子。虽然在麻逸被封为顺王,却也不缺人手。

不过赵瑜的皇子们,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若是什么也不做,日后就是光身出门。所以赵瑜安排他们入了军学。与他们同班的学员,其实就是他们将来的臣子。日后分封就藩后,这些同学就是他们的心腹将领和大臣。同窗数载的感情,有金石之坚,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反叛。和陈伯铭一样,其他几个入了军学的皇子也都在大力拉拢身边的同学,为日后打下根基。

※※※

大宋洪武十九年四月十五。丙申。

自上元节后离开京中。经过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行程,史正志和赵伯铭一行人终于平安无事的抵达了陇右行省境内,进入了伊州城(今哈密)中。

伊州城是往陇右行省治所高昌而去的必经之路。被靖安军收复还不过十余年,城中的建筑有着很浓的西域特色。前往伊州的道路上商旅络绎不绝,众学员们本想着进城后好好游览一番,观赏一下西域城市特有的人文风情。但进了城后,却发现街巷中人烟寥落,大白天中,在最繁华的街道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人影。

“这是怎么回事?伊州不是说有近八万人口吗?”赵伯铭惊讶的问道。

深悉西域内情的史正志笑着解释道:“今天是丙日,是十天一次的比赛日,所以见不到人。”

近处的几个学员听到了,一下凑了过来,兴奋得问道:“是足球、马球还是橄榄球?”

蹴鞠这样拗口的字词,对于许多刚刚脱离文盲队列的人们实在太过艰难。所以比赛的名称越来越简化,不知何时起就变成足球和橄榄球——橄榄虽是来自西域,但在大宋也不是多稀罕,用糖腌渍过后,街市上也多有贩售,橄榄球的名字就来自于此——这两项赛事与马球比赛一起,成为大宋鼎足而三的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

“又不是军中,哪人消耗得起铁甲和战马。就是足球!”史正志抬头看了看天色,“如果现在去驿站放下行李,就向城西的球场去,还来得及赶上今天最后的一两场比赛!”

“去!去!当然要去!”十几个少年一齐喊道,一下忘却了身上的疲累。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样种类繁多的娱乐活动,整个大宋都对这些激烈的比赛活动而疯狂。当大宋的军队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们就会爱上同样的运动。

去了驿馆卸下了行李,又安顿好坐骑。史正志就带着赵伯铭等人一起往城西的球场赶去。伊州的球场本是驻军军营的校场,只是在比赛日中兼做球场使用。

向看场子的检票员亮出了军衔牌,史正志等人得以免票进入军营中。军营内。偌大的校场中人头涌涌,抬眼看去,可能半城的人都涌了进来。校场中热气蒸腾,有无数人在呐喊。看着拥挤的人群,听着震耳欲聋的噪音,赵伯铭这些少年都有些发楞,他们没想到在远离中土的地方,还会有人对足球这般疯狂。这种情况下,怎么挤进去看比赛。

史正志是识途老马,却是胸有成竹。他领着小鸭子们,在人群的缝隙中东绕西绕,绕了一番后,竟然坐到了球场中的指定席中。

在少年们敬佩的目光中,史正志得意得大笑:“我们是大宋军人,到哪里都是有优先权的。这指定席就是专供驻军将士使用。只要表露身份,要做过来很容易。”

“安静点,看比赛!”坐在前面的一个士兵不满的回过头来,嚷嚷了一句,又回过头去盯着赛场中。

史正志有些尴尬的笑笑,却也不多说废话,与他的学生一起沉浸入不知对手双方姓名的比赛中。

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名球员带着皮球向对方的半场跑去,却不意被人从身后铲翻了在地。他在地上连着滚了几滚,抱着腿惨叫着,血水已经洇了出来,白色的绑腿上红了一块,但裁判却视而不见的跑过去。

众少年看得倒吸一口冷气。要是在京中,这样过火的动作至少一个黄牌警告,运气不好就要红牌出局。参加联赛的各球社选手都是各家的钱树子,这样一脚让人躺下半年三个月,肯定不会被轻易放过。而要想看到更为激烈的比赛,只有戴着防具的橄榄球和马球。

不过在高昌这里举行的比赛,却没有中土那么多的顾忌。两队球员下脚重,手段狠。赵伯铭等人坐下还没半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