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正志低着头,几乎要趴在马背上,这样大的风沙让出生于南方的他很不适应。干燥的空气下,嘴唇都要干裂,甚至鼻腔中,甚至好像有血要流出来。双眼被风沙所迷,难以视物,只能低头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而他的耳中却还听着走在身边的士兵在那里扯淡:“听说现在有了一种墨晶镜。两片墨晶打磨的镜片用架子架在鼻子上,能防风,能挡光。若是有一副,也不用吃这种苦。”

“千贯一副,能买得起的人也不会在这里吃沙。”

“俺是说若能每人发一个那就好了!”

“做梦罢你……”

“闭上你们的嘴!”史正志抬起头,用手掌遮着前面,回头找到现在还有心情说闲话的两人,厉声训斥道:“好好地走,别乱喷口水!这鬼地方。几十里不见水源。一人就两壶水,喝光了可没人借……”

史正志正骂间,却又是一阵狂风刮来。从纱巾的缝隙中,正好刮进了他的嘴里。这些沙子不知为何,竟莫名其妙的还带着点咸味。史正志咂了咂嘴,感受了一下那一点点的咸涩,便一口唾沫连着嘴里的沙子一起啐了出去。他向狂风吹来的方向看了看,这应该就是从东北方盐州的青白盐池上刮来的盐粒。

盐州所出产的池盐,是西夏的特产,也是与大宋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虽然关中也产盐,但解州盐池的池盐多半要供给河东。许多时候,关中的食盐消耗要靠蜀南富顺监的井盐来补充。而在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的边境地带,官盐转运不变,往往价格要贵到四五十文一斤。而边境百姓的收入,却支撑不了这么高的盐价。所以居住在保安、绥德、环庆、怀德等延边诸军州的人们,吃得便都是青白盐池所产的食盐。

自然,这也食盐几乎都是走私而来,不用缴纳盐税,因此而价廉物美。旧时戍边的西军将领,都是靠着垄断回易通道,因而发家致富,其中的私盐便占了大头。上至种家、姚家还有折家等将门,下至生活在边境的小军头,莫不是如此。不过如今他们的财路却都断了,并不是大宋断绝了与西夏商路,而是自前年起便开放了榷场,主动让西夏青白盐池的池盐进入大宋境内。

这样大规模的官方进口食盐。不可能出现在盐业专卖的大宋,以此为理由而上书反对的关西将领、官吏不胜枚举。但政事堂用‘两年为期’四个字就让他们全部住嘴。这不是说两年后就将关西盐税升回原位,而是要两年后——也便是今年——便灭亡西夏。那时盐州就是大宋国土,盐池的出产由官中控制,也没有官吏将领回易的余地。

史正志一行正是要往着盐州方向前进。靖安军团的主力在顺利的翻过横山后,已经沿着灵州川继续北进。但史正志他们却是要向东行进,去与南线的丁涛部联络。史正志所在的中线,自出兵后一场大仗都没有。估计着党项人已经将兵力收缩回了灵州,最后的决战应该在灵州城下展开。

靖安军团现在的兵力才两万人,如果与西夏主力碰上,虽不至于会败,但损伤不可避免。可如果能及早会合周围西线和南线的两路队伍,甚至只汇合其中一路,兵力便能超过四万,轻松击败西虏的几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岳飞性格稳重,也不会因为与丁涛的一点竞争之心,而罔顾军国大事。刚等攻下了傅乐城便,便派了史正志他这一排游骑兵出来。

只是有崇山峻岭相隔。要顺利会师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西线宣翼军的两个军团自葫芦河北上,他们若是能顺利的翻越兜岭,攻下移赏口关塞,那时他们所处的位置。与靖安军团主力正在攻打的灵州川边的傅乐城,直线距离相距只有一百二十里。只不过实际上翻山越岭后,路途加上四五倍也不止。反而是在傅乐城向东,望盐州方向走去,却是一马平川的荒野。

不过三十多人的侦察排出行在外,虽然这些游骑兵们个个都是精锐,但若是真的与西夏大队人马撞上,也必无幸理。所以史正志他们在出发前,都被教导过,“遇上大队就跑,遇上小队就杀。灵活应变,不要死拼,相机行事。”

本是摩拳擦掌,向逮着一两个党项人的小队来祭祭刀。可他们走了路程近半,却只遇上了风沙,莫说敌人,连只兔子都没遇上。

但这时,刚刚从一队队正升了上来的排副刘克武,将自己望远镜递给史正志,“排正,这算是大队还是小队!?”

史正志顺着刘克武指点的方向望去,在昏黄的沙尘中,隐约可见一支队伍正对着史正志他们过来。史正志仔细分辨着镜头中一个个模糊的黑影。只见这支队伍中,不但有骑兵,甚至还有骆驼存在。骆驼的背上驮着不是骑手,而是看不清是什么的包裹。包裹高高的凸起,甚至比驼峰还要高出许多。这支像是运送物资的队伍,从人数上算是很多,足足有百多人。但看起来却不是精锐的模样。

史正志递回望远镜,道:“当然是小队!”说着,他向后一招手,命令全军道:“……换马!”

游骑兵们听命,跳下驮着自己走了六七十里的坐骑,骑上了同时带来的用来冲锋陷阵的骏马。换马后,他们又将一支支燧发手枪装好,用来冲锋的长刀拴紧,连盔甲也悉心的整理了一番。

而就在游骑兵们换马的时候,对面的来敌已经停了下来。他们近到半里之内,就算没有望远镜,游骑兵们的身影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中。风声仿佛被屏蔽了,天地间一时安静了下来。双方对峙着,许久没有动作,像是两排矗立在荒野上的雕像,最终,还是史正志先忍不住要动手。他一声呼哨后,马蹄声突破尖啸风声的阻挡,传向四方。游骑兵们主动出击。不过史正志并没有领军直冲上前,而是带队先向北奔去。在一处缓坡上调转回头,原本直击头面的风沙,便从侧后方吹来。

大宋游骑兵的行动,惹起了党项人的反应。敌军顶着风正在接近中。很快游骑兵们已经能看清他们的敌人,架在骆驼背上的不是包裹,而是一具具木架,同时在一侧架有着长条形的杆棒。

“是泼喜军?!”一名士兵惊叫道。

“是泼喜军!”史正志确认。

泼喜军是西夏的精锐。用着架在骆驼背上的一门门小小的旋风炮,抛掷拳头大小的石块而退敌。不过泼喜军并不是骆驼骑兵,全员都是骑在马上,骆驼仅仅是用来安置旋风炮。但在史正志所看的资料中,泼喜军的人数应该在三百人上下,但眼前却不到应有的三分之一的兵力。

“……多半是从前线退下的。”史正志冷笑道,“一副丧家犬的样子,还想在俺这里找回自信?!”

“党项人的战术不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吗?怎么跟南线的宣翼三四两军硬拼起来了?”刘克武奇怪的问道。

“这些问题等杀光这群残兵再说!”

史正志还没说完,便已经领头冲下来缓坡。借助风势,速度又快了两分。面对游骑兵们的冲锋,泼喜军的残兵纷纷拔出长刀来应战。抛射石块的旋风炮只能用来攻城,或是射击整齐的步军军阵,射击马上目标并没有多少优势。

两队骑兵互相冲锋。可游骑兵们并没有拿出战刀,而从马肋处的枪套中掏出两杆上好子弹和火药的短枪。赶在两方交错而过的一瞬间,游骑兵们避过砍来的长刀,手一抬,直接瞄着战马射击过去。

泼喜军是劫后余生,游骑兵却是刚刚得胜。双方士气本不相同,但一开始泼喜军还准备拿史正志的小队开刀,顺便捞点军功,回复一下士气。可他们的盘算却找错了对手。枪声响过,被击中坐骑的泼喜军骑兵摔倒了一地。而游骑兵这里却没人落马。

刚刚一回合的交锋,战力的差距就从战果的数量上表露无遗。西夏骑兵心惊胆寒,可刚刚升起逃窜的念头。让他们畏惧的敌军精骑,竟然掉过马头,又转了回来。也不稍停,一夹马腹,又齐齐的冲向了泼喜军。

一刻钟后,几轮冲杀,泼喜军死伤泰半,原本就是劫后余生的泼喜军残兵就只有十几人逃了出去,剩下的不是已经战死,就是即将战死。而史正志这边,却只有两人轻伤。史排正费了好大气力才克制住要浮出脸上的笑意,以保持军官的矜持。但以三十对一百,虽然攻击的貌似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残兵,但这依然是个完美的胜利。

游骑兵们已经在敌军的尸体中走动,时不时的伸手探入鲜血淋漓的怀中收刮财物,最后还砍下首级作为凭证。而刘克武这时下了马,走到泼喜军的骆驼前,盯着旋风炮左看看,右看看。看了半天,抬手要解将旋风炮固定在骆驼背上的皮带。

“你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