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于越造越薄的大宋铁钱和铜钱,金光灿烂的东海钱更受欢迎,在京中广泛流通。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海的金花钱便有了大宋朝廷的背书,逐渐连内地也开始通用。除了币制独立的蜀中,大宋地其余地区,都能看到金花钱的踪影。以大宋的经济规模。当然不是东海国可比,而大宋的钱荒也不是一天两天,对硬通货的渴求近乎于贪婪。一船船沉甸甸的东海钱运进了大宋内陆,就如涓涓溪流汇入龟裂的河床,转眼就消没无踪。但给东海储备局带来的利润,已经十倍于以往,一年足有千万贯。

有钱、有兵、有粮、有人,赵瑜对战争地准备已越来越充分。东海如今就像一张不断拉紧的硬弓。等到力量积蓄到最高,接下来就将会是雷霆般的一击。而东海的全力一击,试问这天下间,又有哪一家能接得下来?

横扫中原,指日可待。

※※※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辉。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斗牛无孛兮民无欺,东海一王兮驷马归。”

观音山主寨中,正开着一场盛大的接风酒宴。衢山岛上的文武官员、商业协会首脑、以及赵瑜带来地将领校尉,连同一直留在岛上生活的乡中长老,济济百多人欢聚一堂,恭贺赵瑜归乡。由于赵瑜的身份碍事,不便找妓女祝酒,衢山总督陆贾便亲自出马,为赵瑜高歌一曲。

一曲歌罢。赵瑜把手中的酒杯一丢。用筷子指着陆贾哈哈大笑:“这是吴越王衣锦归乡歌,你小子倒改了两个字来送我!”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当年吴越王钱镠得志,便把家乡钱塘县改为衣锦军。后来钱镠富贵回乡,便仿着汉高祖的大风歌,当着一众乡亲的面唱起了这首衣锦归乡歌。不过这首歌太过文雅,钱镠的乡人无人能听懂,弄出了一片冷场。

不过钱镠究竟是老于世故,一见场面不对,便立刻改用杭州土话唱起了民谣:“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听着钱镠唱出了熟悉的曲调,吴越王的乡亲们才一起跟着唱了起来。

不过如今的东海,先承大宋地百年文治,后经赵瑜普及教育,不论民间还是军中,下里巴人地曲调早已不受欢迎。附庸风雅也好,心念古风也好,反正越是古雅的音乐反而在东海传唱得越广。平日地宴会中,周邦彦的时新小调甚至比不上国风和小雅出现的机率。就像衢山监镇李元紧跟在陆贾之后唱的这一首:“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如茨。韎韐有姡В宰髁Α

李元身宽体胖,外形并不讨好。但高广的体型,却让他成为了一名极出色的男高音。悠长的古调从胸腔迸发出来,浑厚嘹亮。千百年前周王在洛水会诸侯、阅六师时,诸侯们唱给周王的颂歌,在他的演绎中,声震内外,直冲云霄。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赵瑜跟着曲调,打着节拍,李元的歌喉的确可算得上歌王一级。诗经三百,能从三百零五首古诗中,挑出这么一首还算应景的,他也算是有才学了。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跟着李元,殿中的众人一起哼唱着。天子万岁,受天下供养,自当保护子民家邦。如今天下大乱,赵佶畏敌如虎,直欲逃窜,保不住家室邦国的,还能称为天子吗?

“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赵瑜也在唱着,能保住大宋天下的,舍我而其谁?

歌声悠悠,往复循环。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第三十三章 故乡(下)

大宋宣和七年十二月廿六日,癸亥。

巨大的桨叶拍击着海面,桨轮不断旋转,五艘车船在舟山外海上风驰电掣。船头向着东面,在赵瑜手上的望远镜中,三座高出海面二三十丈的小岛,渐渐从海平面下升起。那是浪港山,他这一世的故乡。

今次随赵瑜抵达衢山的,除了两个营共计五千人的近卫军,还有大半个参谋部和小半个政事堂,除了陈正汇和赵文两位重臣以外,大部分东海臣僚都跟着赵瑜一起行动。在未来的一年里,东海国的中心是衢山,而台湾则仅仅是后勤基地,并为赵瑜的军队提供足够的合格兵员。为了把东海国为数一半的中枢机构都安顿下来,整整用了半个月时间,直到今日,赵瑜才抽出空来到老家瞧一瞧、看一看。

浪港,其实也名浪岗。由三座主要岛屿组成,远离舟山群岛。周围海域浪高水深,渔谚说这里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故此而得名。这三座小岛,与其说是岛,不如说是三座略大一点的礁石。最大的中岛,长仅一里半,宽不过半里。三座岛上除了一丛丛艾草,就只有坚硬的花岗石作为土产,没有土地,更不可能耕种,荒僻得只有蛇鼠才能生存。而当年浪港寨的几百号人,便是瑟缩在此处,在汪洋大海中,如同野狗寻食捡漏一般的劫掠着过往地船只。

不过也正是由于浪港寨的生活是在太过辛苦,浪港海匪才会人人拼命。有着这一群永远处在饥寒交迫中的手下。赵瑜的父亲赵橹当年才能依仗三五十条舢板打下如许大的名头。而日后能攻下衢山,为赵瑜的崛起开辟出一片合适的土地,也正是因为浪港山岛地贫瘠。

“当年日子那才叫苦,逢年过节都没件新衣服。孤穿的衣服都是大哥地旧衣裳改的,而孤穿不下的衣服就交给三弟再穿……”看到浪港山,陈年往事一桩桩的浮现在赵瑜的心头,旧年时的清苦对比起如今的富贵。恍若隔世。

“那是比衢山苦多了。”陆贾点头附和着。他是衢山土生土长,浪港寨打下衢山后。才入得伙,对浪港寨地旧事并不了解,并不想多说此事,跳过话题,拍着马屁:“大王能以荒僻之地成就如今的大业,若让后人说起,怕也只有汉高能相提并论。”

“这话等孤进了东京再说不迟。”赵瑜摇头。但嘴角的笑容暴露了他的心意。好话任何人都喜欢,何况陆贾说的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也就再等一年!现在道君皇帝民心尽丧,等金人将他手上最后的兵力消耗掉之后,臣便可附大王骥尾,直攻东京,将赵佶生擒活捉!”陆贾将拳头一把捏紧,观兵东京,那可是当年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如今。却已近在眼前。

“呵呵……”赵瑜笑了起来,“真要活捉道君皇帝,根本就不需要去东京。孤那族叔很快就要南下了,我们在瓜州渡守着就能逮到他。”

“南下?”陆贾大吃一惊,“没听到消息啊!前天不还说,金人才刚刚攻下燕山府。黄河也不一定能过。道君皇帝怎么会逃?”

“这是六天前的消息,今早才送到孤这里。二十日那一天,官家封了太子为开封牧,这是明摆着要传位地征兆。等新皇即位,太上皇就没必要留在东京城镇守大局,南逃是肯定的。”

陆贾的惊讶更甚,不过不是为了赵佶传位,而是情报传递的速度:“六天?不,二十日的事,今早就传来。应该五天才对!五天时间就从京城传到衢山?怎么会这么快?!”

衢山是东海情报转运枢纽。除福建、两广以外的各路职方司分部传来地情报,都是先集中到衢山。继而再转回台湾。虽然职方司的工作,陆贾完全无法插手其中。但各地情报传递的速度,他还是有点底的。

从京中到杭州,陆路是一千四五百里,水路由于在洪泽湖绕了两个弯,甚至长达两千里,往常就算是三星加急的文件,也要八九天才能到杭州,再从杭州换乘快船出海入衢山,就又要两三天。而今次只费了五天六夜就到了,比往日缩短了一半还多的时间,陆贾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赵瑜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木牌,抬手丢给陆贾,“靠得是这个!”

陆贾低头,赵瑜丢给他的木牌上涂着朱漆,外雕龙纹,正面是金漆的‘急’字,而反面则同样是饰了金的‘甲申’二字。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有些眉目,但又无法确定,半带猜测地问道:“这是不是《梦溪笔谈》中所说的急脚递金字令牌?”

“没错!正是金牌。”对于陆贾地见识,赵瑜并不惊奇。沈括曾领兵事,又遍历地方,同时还精通百科杂学,他的作品实是一部难得的百科全书,比起其他大宋名臣流传于世的笔记来,《梦溪笔谈》的销量在东海军中是最多的。

在《梦溪笔谈》的第十一卷中,沈括记下了有关大宋铺递驿传的信息:‘驿传旧有三等: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