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大石强忍住心中的喜悦,诚心诚意的一鞠躬,“多谢小哥!”回头又对着随从道,“回去通知全军,让他们到此处等候!”

目送着随从上马离开,耶律大石方紧跟着小参谋,迈着冻僵掉的双腿,步履蹒跚的走进了天津防线。

耶律大石环顾着四周,就在三个月前,他最后一次派人来天津接收月例租金并购买军资的时候,听说这里还是道稀松的栅栏,但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防御阵地。

‘看起来东海人对女真还是防范甚严!’耶律大石微微松了口气,而此前郭立能让他地部下到城下暂避,更是让他安心许多,不过随着他离指挥台越来越近,他地心情却越发的忐忑不安起了,‘不知郭立和卢克忠到底会不会收留我!’

若是这里不收留他,以天下之大,他却已经无处可去。耶律大石不愿投靠背信弃义地宋人,更不会降于女真,但如果回到天祚皇帝身边,以他另立新君的罪名,也只有一死可赎。这几条路他都不愿去选,但若是被逼无奈,他就只能去寻那昏君赌上一把,不过,在逃出燕京城的时候,耶律大石却想起了一根救命稻草,他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与宋、金都无瓜葛,却与他有着点交情的地方——所以他放弃了赌命,带着仅剩的八百余名骑兵,向着天津逃来。

片刻之后,八百多契丹骑兵开始向防线前奔来,而耶律大石被搜过身后,站到了郭立的身前。而听到传唤,匆匆赶来的高明辉则远远的站在指挥台入口处。

“大石林牙?”郭立问。

耶律大石躬身:“正是在下!”

郭立向高明辉投去闻讯的眼神,多次潜去燕京查探,对耶律大石十分熟悉的天津职方司主事点了点头,虽然形容因心力交瘁而有了些改变,但耶律大石就是耶律大石,气质是伪装不了的。

确认了身份,郭立道:“能否收留你,是大王说了算。不过我东海没有把客人拒之门外的习惯,只要大石林牙命贵部交出武器,便可以让贵部进城!”

“交出武器?!”

“大敌当前,须得如此!”

耶律大石没有再犹豫,他已没有别的选择,何况越是提防,就越是代表东海有心收留,他沉重的点头,道:“惟命!”

在城外丢下了所有的刀枪弓弩,八百契丹残兵排着队,在东海军的监视下,百人一批的走进天津镇内,被卢克忠分批安排到天津堡下的广场上休整。由于没有被分割安置,又被安排到城中的核心部位,让耶律大石安心了不少。而且周围的东海人虽算不上热情,但也保持着应有的礼节,卸下了心中巨石的北院林牙,几个月来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觉。

鼾声在广场上回荡,而郭立、卢克忠等天津镇的文武官员却一夜未眠,不是因为担心契丹人——在主堡最底层的近防速射炮的射程内,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转眼就可以把他们杀得大半——而是已经确定会紧追过来的女真大军,甚至还有宋军。

“想不到萧太后和秦王耶律定竟然会藏身在大石军中!”卢克忠摇头苦笑。

郭立默然不语,这是他的误算,如果他能早点想及于此,定然不会贸然放人入城。

“郭督,你看怎么办!”卢克忠脸色不善,若不是郭立独断独行,先通报他一声,也不会有现在的窘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郭立说得很干脆。他是天津总督,平时与文官卢克忠平起平坐,但战时,一切由他当家,不论功过,都由他来承担。

三天后,金人如期而至,两万多大军分作六七个营头,在天津防线前方的五里外扎下营盘。

三名使者从金营中出来,被带到郭立和卢克忠面前。

“郭将军,卢监镇!”来的竟是熟人,是几年来每月必到天津一次,接收天津租税的前契丹宰相左企弓。

“左相公来此何事?”卢克忠没有讽刺左企弓,毕竟他也是多次改换门庭,没必要打自己的脸。

有两万大军做后盾,左企弓的话说得很直接:“近闻耶律大石挟德妃萧氏、秦王定逃来天津镇中,还请两位把他们交出,以保天津百姓平安!”

“绝无此事!”郭立摇头。这是他和卢克忠商量后的答案,他虽不怕女真人,但宋人也因此过来凑热闹,那就很麻烦了,干脆直接否认。

左企弓冷笑道:“空口白话,谁知道是真是假。还请将军打开城门,让我军派人进城检查,若确实没有,我家元帅自会领军离开!”

郭立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呸!”

注1:宋代城市消防设施。为观察火情之用。

第八章 投奔(下)

大宋宣和四年腊月十二,丁卯。

日本越后国。

“好冷!”

帐外的风飕飕啸叫,张大牛还没出帐,只站在帐门边,从厚实的牛皮帐帘的缝隙中钻进来的寒风,已经冻得他抱着膀子瑟瑟发抖。

“因为是冬天嘛!”说话的是队正李卞,一个投军四年多的老兵。

张大牛回头,浑身都打着颤,只觉得脖子都给冻住了:“这种冬天俺可没经历过,别说台湾,就是台州老家也没这么冷!”

“这不是废话!前日徐指挥不是说了吗?这里跟登州是一个……一个……”李卞的声音突然卡了壳。

“纬度!”张大牛提醒道。

“对,纬度!就一个纬度!”李卞哈哈笑了两声,“纬度一样,冷热就差不多,”

作为一个入伍快五年的老兵,却只能在副营中当队正,其主要原因就是李卞不学无术,见到书本就发困,连五百字的扫盲线都没过,给家中写信也要请别人代笔。这在好学风气浓厚,人人以读书写书为荣的东海军中,等于是给自己的前途画上了句号,不过他为人倒直爽,没有什么架子,很受队中士兵的敬重。

说话间,帐篷里同属一队的其他几个士兵也都穿好了盔甲,带上加了羊皮衬里的头盔,随时准备听命出帐。

“油都擦了吗?”李卞问道。为了防冻。一个月前,所有出征地士兵都下发一个装满了由鲸脂、牛油和猪油混合起的防冻油膏,以防冻伤减员。

“都擦了。”八个士兵齐声答道。

李卞不放心,和张大牛一个个检查过去,连耳后根不放过。

“李队,没必要每次都要查上一遍罢!”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兵嘟着嘴有些不耐烦。

“你想冻掉鼻子还是耳朵?”李卞反问着,把那个士兵一把拖过来又从手指检查到耳尖。“四年前出兵辽南,我们这个野战三营冻死的有十一人。冻坏手脚的一百零四人,冻伤手指、耳朵的过半,最后有五十四人不得不离军回家。最后从当时赵都指开始,三位主官都给贬了下去,攻破辽南六七个州县的功劳都抹掉了。现在谁敢不小心?!”

“李队……辽南真地有那么冷啊!”

“那还有假!……辽南的冬天那才叫真冷!吐口唾沫,落到地上就成了冰珠子,出门撒尿。随身还得带根棒子!”

“带棒子做甚?”

“不带棒子,你下面地那玩意儿可就会被冻起的尿黏在地上,动都动不了。”李卞胡吹乱侃着,引得帐中的士兵一阵大笑。

说了几句笑话,李卞、张大牛领着部下出帐,与他们差不多时间,同属一个指挥的其他士兵也陆续的离开营帐。营地内外是一片白雪皑皑,北面的大海。极远处的山顶积雪却反射着朝阳地红光。

不远处,辎重队的车夫们正拿着锥子吃力的铲着车轴上的冰,而更远一点,两队骑手慢悠悠的骑着马走着侧对步。张大牛不由羡慕起他们来,虽然平日由于经常睡在马厩里,身上一股马粪味让人敬而远之。但这么冷的天,能有个滚烫的活暖壶靠着,别说马粪味,就算人粪味都没关系。

这里是越后平原上的一处海岸,紧靠着信浓川,与东海最大地金矿所在地佐渡岛隔海相望。自从两个月前,野战三营沿着北陆道北上,一边行军,一边烧杀抢掠,歼灭勤王出战的倭军。毁掉沿途所有寺庙神社和寨堡庄园。掠走仓库中的粮食。同时把土地丢给比东海奴工还要困苦几分的倭国农民去分享。

这种边作战边前进的做法,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其间又经历了几次风雪,到了十一月中旬,野战三营才走了不到八百里。就在那时,野战三营的八千官兵遇到了一次前所未遇地暴雪,大雪下了三天,积雪厚达五六尺,幸运的提早一步进驻了信浓川河口处的几座庄园的野战三营,可以说是劫后余生。

不过,厚厚的积雪也阻止了野战三营继续行动。迫不得已,三营的几位主官,先通过联络对岸佐渡岛的驻军向赵瑜报信——为了与佐渡岛上的东海驻军进行交易,这两年信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