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自保也许没问题。但北伐怎么办?”赵文皱眉问道,“童贯死活没人会在乎,怕就怕北伐被耽搁。”

“王黼和他地恩府先生(注1)既然动了手,就不会放过童贯最在意的北伐之事(注2)。不过你也知道地,当年王黼因何执中而进,得志后为投靠蔡京又以二十大罪弹劾何执中,再后来与蔡京不合,倒向了蔡京政敌郑居中。现在又拜在郑居中死敌梁师成门下……”赵瑜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他对于王黼这棵政治墙头草实在佩服得紧,每转换一次门庭就能升一次官,这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金眼王相公这种就是纯粹的小人,哪边势力大。他就倒向哪一边,毫无节操可言。他早前还是支持北伐,现在他这一系与童贯闹矛盾,所以才开始反对,不过一旦童贯回京,做出点利益交换,他肯定又会改弦更张……根本不必担心啊!”

赵文从赵瑜桌案上的公文堆中找出一张纸,那是童贯发来要求引渡方腊之子方亳等明教余孽的公函:“即是如此,那这东西是不是可以丢到一边了。”

赵瑜瞥了两眼,扯过来揉成一团。当真丢到一边:“只要道君皇帝不介意。我也可以把这件事忘掉。”

“难道二郎你打算要把他们送回给童贯?!”

“怎么可能?!要是那么做了,我的脸面还要不要?既然投了我东海。即是我赵瑜治下子民,犯了法,我自当惩处,却没有把他们交给外人的道理!”

“所以就把他们全都流放麻逸?”放心下来,赵文开起玩笑。

“没有全部啊……不还有个吕将嘛!”赵瑜摇头笑道。他事前并没有料到,就算经历了如此凄惨地毁灭性打击,他们的信仰基础仍未崩溃,一百多人中却仍然只有一人愿意放弃崇拜摩尼。这种意志坚定的危险分子留在台湾并不合适,窜之四荒是比较恰当的惩罚,让他们去土著那里传教好了。

“那童贯那里怎么办?”

“明面回童贯说绝无此事,私下里派密使传个口信,把我的难处说一说。打了这么些年交道,我也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担待一些,应该不成问题。没有我,杭州和福建都要完蛋,童贯不会不知!”

“当是如此!”赵文并不觉得童贯会体谅人,不过以东海的实力也不须惧怕童贯,乃至他背后的道君皇帝。日后要北伐,童贯还有许多地方要借重东海,赵瑜的面子他是驳不起地。

“对了!”赵瑜觉得没必要再提童贯了,从身边拿出一份幅面巨大的印刷物:“你看看这份新出的报纸!”

“报纸?……是邸报啊!”赵文伸手接过了那份还散着油墨香的纸张,有些奇怪赵瑜的用词。

“不是邸报!”赵瑜摇头:“是东海新闻!一旬发布一期,用来在国内卖的,这是第一期地刊样。照着邸报的式样分为四版,不过不会刊登机密。头版是新颁布法令条文,人事升黜,重要案例,此外还有对官吏褒奖和惩处;二版是国内在一旬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当然……是能公布的;三版刊载话本、故事、诗词,以及海外游记。至于第四版……则是沿海各地的商情物价。”

“二郎,你这是把东海的家底向外宣扬啊!”

赵瑜浑不在意:“只要军机不泄露就没关系。”

赵文皱眉想着,忽然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二郎你是故意留个口子让细作来搜集情报。省得他们向虫子一样四处乱钻!等到他们都信以为真后,再掺进些假的情报进去……”

说着他嘿嘿笑了起来,觉得赵瑜这计策实在太妙了。这段时间,台湾和各外岛如苍蝇一般到处飞着各方地细作,负责内卫的飞鱼卫杀不胜杀,泄露不少情报,方家余孽来投东海的消息也是这么被探察出去地。但如果给这些细作一个搜集情报地渠道。恐怕就不会有几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在东海国内四处游荡了。

但赵瑜右手一锤左手,也是一脸恍然模样:“啊!原来还有这一手啊!”看着赵文笑容一滞。赵瑜摇头道:“这是报纸,不是揭贴!培养信用,至少要五年,要毁掉信用,就只要一刻钟。东海新闻是我的喉舌,我可不会让它变成流布谎言地出口。”

所谓地揭贴就是古代的传单,许多时候成了不法之徒散播谣言之用。赵瑜一向最在意名声。他怎么会去做那种事。真相,赵瑜可以选择说和不说,但谎话他却绝对不会乱说地。

“……那二郎你为何要印报纸?!国中的内情会泄露就不说了,为何还要公布商情物价?家里的商号可都是靠这个来赚钱!虽说是在国内发行,但肯定会传扬出去!我们费了大力气搜集的各地物价,最后钱却让别人赚。二郎,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就是要传出去!虽说这些商业情报都是各地分号、暗桩收集起来的机密,是我们得以大发横财的法宝。不过。现在我们已经不缺钱了,缺的是在对岸人心中地份量!只要有人能通过东海新闻赚到了钱,传扬出去,东海新闻的可信度就会大增。三五年后,东海新闻的权威形象就会在东南沿海的人们心中竖立起来,日后我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宣言。他们都会被深信不疑。商鞅立木、不韦悬金,都是为了立信,我这也是啊!不过是换了个手法罢了!”

当然,赵瑜的目的不仅是对外,对治理国中报纸的作用更大。新闻媒体的作用,他比谁都清楚。控制了舆论,就是掌握了人心。舆论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与其留在士大夫地手里。还不如先掌握住。他可不想看到有人拿着话语权来讨价还价。为何士大夫阶层能喊出‘与天子共治天下’,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话语权。

但报纸这大杀器一出。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士大夫靠垄断信息,上蒙天子、下愚百姓的游戏可就玩到头了。上令能传于下,下情能呈于上,中间阶层能浑水摸鱼的机会就不会太多。虽然远比不上后世,但只要比现在好上一点,对于作为统治者的赵瑜和被统治者的百姓来说,都是莫大地进步。

不过报纸和书刊的推广,必须建立在一定水平的识字人口上。十万东海军号称无人不识字,所以各色书籍、诗词在军中都有很大的市场。半年前,东海印书局的一套二十卷唐代名家诗集,在国内卖出了三万套,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军人买去的。

现在东海三十岁以下人口的识字率已经超过了三成,而儿童入学率更是有九成以上,在蒙学中学习三年,一千常用字不在话下,有了足够的人口基数,也正到了发行报刊的时候了。

赵文慢慢揣摩着赵瑜的话语,渐渐地也有了点体悟,赵瑜最终目标他很清楚,从那里倒推回来,他真正地用心也很明了了。嘴角露出笑意:“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赵瑜点头笑道:“道君皇帝既复应奉局,就说明他根本没有自新之心,童贯刚刚给他的挽回地人心,就又给他败了出去。现在我乘虚而入,威信很快就会在东南树立起来。大局已定,剩下的也只是等待了!”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本卷完。

注1:宋史载:王黼以父事梁师成,称之为恩府先生。

注2:续通鉴载:‘时帝深悔前举,意欲罢结约,黼及梁师成又与童贯更相矛盾,故帝心甚阑,而浮沉其辞如此。’

【九五之卷】

第一章 平安(上)

大宋宣和四年十月十一,丙申。

百千家似图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是一座周围近四十里的大城。贯通南北、宽达六十步的朱雀大街把城市一分为二,街巷纵横如阡陌,把城市切割成一座座整齐的里坊。街道两旁,柳樱成列,里坊之中,屋舍连绵。如果有人只看这城中格局,不免会产生误会,以为自己身处在大唐之都、当年的天下中心、雄伟壮丽的长安城之中。不过,这并非长安,而是平安——日本国都平安京。

自从倭王桓武在延历四年(唐德宗贞元九年,西元704年)把都城从长冈迁来此处,这座以唐长安和洛阳为模本的城市,作为日本国的中心,迄今已有三百三十年。

给京城起名平安,承载着桓武王对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的期望,而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三百三十年来,虽然日本偶有战乱,但平安京中却从未遭遇过战火。与大陆上,从中唐一直延续到五代的战乱比起来,这个时代的日本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平安之国。

但这有人羡慕、也有人厌倦的和平光景,也终于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了。

这一日,一队人马从平安京南面正门罗城门徐步入城。居中的两人一身汉人装束,身穿的也是大宋方心曲领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