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诚心归附,大赵朝廷自会与你们写就书面盟约,确保楼烦尊位世代永续的。”
“诺诺,谢相邦,小人不敢不遵命。”
到了现在楼烦王还能有什么话说?要是不答应,就算赵胜今天肯放他走,他也得继续在狼居胥山底下苦挨等死,倒不如规规矩矩地当个顺民的好。
…………………………………………………………………………………………………
匈奴人留在阴山阳山附近的部众虽然依然多达三十多万,但手里几乎已经没有兵了,至于楼烦王,虽然三万骑兵一点损失都没有,但相对大胜之余气势如虹的赵*队,这点军队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如今赵国全面处于上风,赵胜当然不怕他们不答应条件。
收走匈奴人和楼烦人的军权当然是防止他们再次反叛的前提条件。经过一番运作,匈奴须卜氏及分裂了的挛鞮氏全数被置于了赵国云中郡和在原挛鞮辖地新设的阳山郡管辖之下,云中郡自有军队控制,而阳山郡虽然没有险关要隘阻拦胡人,但如今赵国大胜之威足以威慑诸部胡人,令他们十多年内不敢进犯,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赵国除了能从容地在阳山郡建造城池移民进行管理和防御,等凭借大量缴获和匈奴、楼烦进献的战马组成的新式骑军建立壮大起来以后,阳山郡便会完全处于赵国统治之下,并且还能以此为跳板,继续深入草原将赵国的防御线向北推进。
不过这些手段仅仅能确保近几十年来北境无忧,要想长久控制草原,除了逐步移民以外,还需对匈奴和楼烦人进行同化,使他们从心里认同华夏才行。这一点赵胜早已做了准备,那就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凡是匈奴和楼烦百长以上贵族子弟,只要满了六岁,便要前往赵国邯郸学宫学习华夏文化礼仪,并且今后的各部首领一律从其中最为汉化的人中选任,另外还准备逐步增加云中移民,从中征召师傅,对胡人平民少年进行文化礼仪教育。
为了不受匈奴和楼烦贵族暗中抵制,赵胜自然用些手段的,明确表示子弟成绩优异的胡人贵族可以优先提拔任用,甚至可以入赵国朝堂做官,
提拔任用自然是在胡人内部,这对于贵族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能有亲人进了赵国朝堂做官,自然更能巩固他的家族在部族了的权位,而他们的子弟如果能得到赵国朝廷的支持,不论是回各部当首领还是在赵国当官,势必更能加强他们的地位。
这对于匈奴人和楼烦人来说,赵国的所为已经不再是用人质来控制他们,反而成了他们在部族内部提高地位的另一条捷径。所以在不答应也得答应,同时又是大家都希望的情况之下,没过多久第一批五百多名匈奴和楼烦各部贵族少年便踏上了南下的路途,与赵国宗室及士大夫子弟们一起成为了与稷下学宫目的不同的邯郸学宫第一批学生。
第118章 谁也别大义凌然
灭国易,安国难。在匈奴人短短两天内精锐尽覆以后,真正对赵国具有考验意义的事才算正式到来。
为长久安定北疆,以便安下心全力应付秦齐两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以及中原不断的纷争,赵国北疆大胜的消息与数百匈奴、楼烦少年一同回到邯郸引起轰动的时候,赵胜依然留在云中主持着善后事务。
河套在赵武灵王时代就已经属于赵国所有,赵国朝廷也从设立云中郡开始便积极向河套平原迁移百姓,但以这个时代缓慢的发展速度,再加上赵国境内不断的风波,这十几年来河套平原上依然荒芜一片,人烟稀少,就连原先长居于此的楼烦,林胡等胡人也基本上被驱散干净,除了北边阴山脚下以及南边黄河沿岸建起了一些小城邑以外,河套的核心地带只留下了野羊隐没,狐鼠来往的渺茫大草原。
赵胜已经答应匈奴须卜氏和楼烦人迁移一部分部落进入河套,并为他们划定了黄河北河南岸的大片草场,这一片草原靠近黄河主河道,水源充沛,草长莺飞,远比阴山之北富饶百倍,虽然只占据黄河南北两河之间靠西部不到一半和北河以北到高阙邑之间的一部分地方,而且直接在云中郡高阙邑和九原郡两大要邑赵军的直接监控之下,但部落间杂生活在这里的十多万匈奴和楼烦人只要不妄图作乱,生活远比阴山之北广阔的阳山郡之上的那二三十万多万胡人惬意许多,所以詹师庐以及楼烦王在经过一番思想斗志以后都不约而同的将主账迁到了这里。
话语权向来掌握在胜利者手里,匈奴人和楼烦人在战败和臣服以后还能得到这样的优待,自然不能白白地得到好处,紧接着赵国对他们的控制手段便全部用上了,除即刻开始在河套腹地胡人牧区边缘及腹心地带营建黄河北河大拐角的定边、北河边上的楼烦、九原之西南河北岸的西原三座集驻军与为胡人各部以及胡人与赵人提供贸易的城邑以外,还将胡人牧区之东的河中地带到九原邑之间、高阙之南到黄河北河北岸之间水系发达的地区划分出来,作为第一批回报交付给“集缁缕”的那些赵国商贾和富豪进行开发。
在河中地区建立城邑和进行农业开发两项举措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不但有效的控制住了内迁的匈奴和楼烦部落,还得到了赵国商贾富豪们的踊跃支持。虽然赵胜的做法完全不具有赵武灵王当年向北三郡移民时的强制性,但富豪商贾们的自发积极性和灵活行却远远超过了出于朝廷的强制力,仅仅是一个月以后,第一批由邯郸富商从赵国境内甚至韩魏齐燕各国偷偷征召来的移民便出现在了河中茫茫的大草原上。此后移民汹涌,越来越多,除了大开发热潮即将掀起以外,同化胡人的步伐也在悄然间迈动了。
云中郡的开发建设即将如火如荼的时节,阴山以北新建的阳山郡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大阴山的阻隔,阳山郡属于干燥少雨的地区,水少草枯之下,不但不适于农业开发,就连发展牧业也远远比不上阴山南的河套地区,即便四五倾的地方也未必能赶上河套地区一倾地供养的牛羊多,也难怪於拓一心要打破高阙占领丰饶的河套了。
於拓的狂妄之举非但未能给他的挛鞮氏带来好处,甚至还几乎遭到灭族之灾,军力尽失之下挛鞮氏彻底分为了互不统辖的五个部落,在赵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之下,不但无力反抗,而且为了抵御西边大单于的吞并还得依靠赵*队加以保护。
失败者没有话语权,没有军力支撑的失败者更是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挛鞮五部经过低声下气的祈求之后,虽然在赵胜的允许下将几万人的部众送进了河中地区与须卜氏以及楼烦混杂游牧,但依然有十余万部众留在了原来的牧场上与须卜氏三万余人和楼烦六七万人的部落交错居住。
如此一来匈奴两氏和楼烦人彻底混杂在了一起,同时又因为被划分进赵国不同的郡县管辖,虽然各族之间上下统绪任在,但上百的部落却在事实上取得了更大的自治权利,更加依附于赵国的郡县而非各自上一层的贵族,上下统绪已在悄然间滑向了分崩离析。
这样的混乱自然是赵国所需要的,而能走出这一步恰恰是因为赵胜深知后世汉武大帝能用推恩令成功瓦解各诸侯国的原因所在,这是一把软刀子,“杀人”的过程中不但不会让人感觉到痛苦,甚至还会让人误以为得了便宜。
不过单单打破胡人的统绪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谁也不能保证分离之下的胡人各族多少年以后出现一个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或者努尔哈赤之类的人物,所以对他们的同化更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赵胜除了一手推动赵国对云中地区的移民以外,同时还上奏赵王颁下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加强了胡夏之间的贸易往来,严格将胡人的马匹、牛羊以及中原货物的交易价格决定权掌控在了赵国朝廷的手中。
赵国与秦国不同之处就在于秦国是耕战并重却严厉打压商业的国家,而赵国却是商业发达。虽然秦国的耕战制度更加适合一统天下的需要,但赵国要想一蹴而就却绝不可能,而且作为后世来的人,赵胜就算有完全的决定权,也绝不可能完全仿效秦国的做法。那么也只能从规范商业行为,加强商业管了。同时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而云中的开发恰恰给了他这个由头。
分化胡人统绪并加强管理,收编胡人军队,加强并规范胡夏贸易往来,促进胡夏百姓交往,将胡人的战马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