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景渊听了很为难,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忽然问道:“如果我此时公布,时机好不好?”

    清瑜卖了个关子问:“若公子要问时机,容我再问九公子一个问题。查抄郭府,除了想要的证据之外,还有什么收获?”

    周景渊于金银财物不大在意,漫不经心道:“除了房契田契,大约有四万两白银吧。”

    清瑜追问:“九公子打算怎么花这笔银子?”

    周景渊显然没有考虑过,想了想回答道:“按例是查没入库,此时襄阳还有战事,我启奏父皇,充当军费也可。”

    清瑜摇头道:“襄阳是富庶之地,府库缺少这笔钱吗?九公子请来他国使者将要调停梁陈战事,军费需要继续投钱吗?如果用在这两个方面,反而坐实了谣言。朝廷就是看中了郭全德的钱此时襄阳的危机,应该用这笔钱,收买人心我建议,给老百姓发银子”

    “什么?”周景渊呆住了,自古以来,只有朝廷收税,哪里有给百姓发银子的

    清瑜前世看新闻,香港澳门高福利地区没少给居民发钱,那时候就羡慕得很。如今襄阳这么富有,若这笔钱发下去,就直接粉碎了谣言。而且老百姓是最淳朴善良的,谁对他们好一点,心里全是感恩戴德。如果襄王这么做,借花献佛,局面一时就会反转。

    周景渊消化着清瑜的话,仔细想来,这么做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可是他心里总是没法转过弯来。

    清瑜低声道:“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襄阳百姓没有这个智力去判断。所以我更信‘谣言止于得益者’。此时再把郭全德的罪行一公布,大家就好接受得多了。”

    周景渊迟疑道:“此事我得与几位大人商量商量,此事闻所未闻,只怕,没那么容易……”

    清瑜站起来,低声道:“如果郭全德名下的商铺、田地全部卖掉,那么得来的百万资材,我还有进一步的方法,可以用之彻底稳定民心……”

    周景渊哪里想到,清瑜还打着那些不动产的主意。苦笑道:“你今儿是为民请命来了吧?”

    清瑜摇头道:“我是为九公子着想。这襄阳,说到底,一草一木都是公子的。眼下,城外那些难民,是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如果发生民变,就算威胁不到公子的安危,襄阳的百姓就要遭殃了玉泉庵的明镜大师,筹备着一个募捐法会来赈济难民,却苦于无人响应。如果九公子此时将郭全德的产业卖了,将金银用来支持法会,那么这个随时爆发的危机就能缓解甚至消弭慷他人之慨而成就威望,稳定民心。怎么看,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周景渊被清瑜一个接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震得心神激荡,他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只觉得脑中有千万条思绪搅在一块。

    清瑜来自后世商业社会,自然知道经济流动性的能量。此时清瑜清了清嗓子,继续思想轰炸道:“九公子,换一个角度,襄阳这个城池与别的地方不同,地利是它最大的优势。地利带来的商业繁荣造就了此地的富庶。如果失去了商人,襄阳失去了赋税的七成,将来朝廷拿什么富国强兵?与其将郭全德的资产全部罚没入官,土地兼并都纳入了贵族名下。不如卖掉让这些资产流入市场,吸引商人留下,让商人们去创造利益,贡献赋税。一潭死水再大,也有干涸的一天。而一眼活泉,却能带来源源不尽的循环更新,促使这水日新月异,永无止尽放开蝇头小利,方能掌握全局”

    周景渊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他就藩襄阳,没少花心思在这座城市,却一直选择性的忽略了商人,商业对这个城市的重要性。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商人重利无德那一套。而此刻清瑜说起,他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商业对于襄阳来说,是赖以生存的支柱。他喃喃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清瑜也说得口干舌燥,坐下来喝了口茶。与从前为了姿生堂的筹谋不同,当事情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这些总结了后世想法的办法就变得更加耸人听闻起来。如果对方不是周景渊这个聪慧少年,如果周景渊不是与清瑜结交投缘,清瑜这些话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敢说的。

    周景渊毕竟是神童,所学所想也不拘泥于老顽固思想那一套。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看着清瑜的眼光就多了几分敬佩与理解,开口道:“书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的办法,却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我从前从未从经营城市的眼光去看待我的封地,你今日却点醒了我。日后我若因此有所成就,必将重谢你”

    清瑜微笑道:“九公子不怪我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我就知足了。”

    周景渊歪着头盯着清瑜,忽然问:“你才这么点大,怎么知道这些的?”

    清瑜一滞,看来自己又得意忘形了。只得撅起嘴装幼稚道:“我就是知道,自己想的”

    “哈哈,”周景渊笑道“我信从前在汴京的时候,人家叫我神童,问我怎么懂那么多,我也是这么回答的”

    清瑜心道:那还是你厉害,我两辈子加起来跟你妈妈穆贵妃差不多大,又比你多了几千年见识。

    此时的襄王周景渊意气风发,站起身道:“事不宜迟,我这就请老师和向、耿两位大人来商量此事。我命羽墨先送你回去。我已经吩咐过了,往后再有什么讯息,你只管差人送来,我第一时间即会处理”

    清瑜笑问:“这算不算我送的一份大礼?”

    周景渊一愣,随即点头笑道:“算,当然算,这礼重得很”

第二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九十九、安定民心

    九十九、安定民心

    清瑜回到姿生堂的时候,邓厚已经等在门前。他虽对王府抱着一种天生的敌意,却又没法阻止清瑜。清瑜拜别送她的羽墨,拉着邓厚的手,进了后院。

    邓厚猜到清瑜是有话说,进屋后便关上门。清瑜定了定神,把今天在王府对襄王周景渊说的一番话原原本本告诉了邓厚。邓厚听罢惊喜问:“那九公子答应了?郭府的资财都用来周济百姓和城外的难民?”

    清瑜笑眯眯道:“九公子虽然没有肯定,不过我与他分析了前因后果,他是动了心的,就看如何说服他的几位肱骨大臣了,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

    邓厚开心道:“妹妹你真是做了件大好事上头那些人怎么斗,我是一点兴趣没有。可是若这件事成了,全襄阳的老百姓都有好处这世道,有哪个朝廷是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又有哪个官府愿意拿钱出来救济难民? 我这里替百姓们谢谢妹妹了”

    清瑜见邓厚激动而庄重的表情,心里也觉得有些自豪。虽然她只是恰逢其会,本意是为襄王出了个主意解决民心的问题,但是结果如果能惠及百姓,也是无心中积德了。

    清瑜见邓厚心情颇好,便试探问道:“三月十二是九公子的生辰,他有意请我们兄妹过府做客。我不敢替哥哥答应,我知道哥哥心中有疙瘩,不过九公子一片盛情,他的为人哥哥也知道,与那……些王爷并不相同。不知道哥哥到时候预备去还是不去?”

    邓厚低头,轻声道:“我今生不愿再踏入梁国的王府半步,襄王或许与那个暴虐无度的应王不同,但他们毕竟是兄弟。我自幼在应王府里做下等奴才,什么苦都吃尽了。如今要登堂入室做客,我只觉得滑稽。我不愿意再触景生情,妹妹帮我找个借口推了吧。”

    清瑜闻言也不为难他,温和劝慰道:“不过是场面上的交际,不去就不去吧。只是九公子与我们一场朋友之谊,我想送件礼物给他,哥哥可愿意帮我?”

    邓厚点头道:“就只看他愿意为襄阳百姓着想这份心,就值得我们送一件大礼。只是……以九公子王爷之尊,我们倾其所有恐怕也不见得能买一件够得上他身份的贵礼。”

    清瑜微笑摇头道:“礼物重在心意,若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又有什么稀罕?哥哥出门帮我买一些地图回来,中华各地,包括南疆西域塞北的都要。最好能弄到那些胡商手里的地图,毕竟他们是亲自走过的。若不肯卖,花钱拓印一份也可以。”

    邓厚挠头问:“妹妹想送地图?皇家库藏里什么地图没有?”

    清瑜故作神秘道:“山人自有妙计,哥哥到时候就知道了。”

    清瑜的礼物,便是准备参考现在的地图,综合各地的地形,绘制一幅标准的“中国地图”。因为历来不重视比例尺与勘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