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性命双修
在樵夫的指点下,孙悟空终于见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长老,翻译成中文,即“人生的境界”。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请教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今相当热门的成功学。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性命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性命”,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古人的经验,惟有“性命双修”才能达成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否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意思是说,即使你有很高的学问,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整天病恹恹的,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与之相反,如果你身体很壮实,却不学无术,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在人世间走一遭。
性命为体,文武为用,因此又有文武双修之道。中国古代的教育,也基本上分成文学和武学两大类。不仅要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文学、武学又被称为文艺、武艺。这种境界,就是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化境”。无论你学文还是学武,只要到了这种境界,就会用恬淡平和的心态来笑看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活着,然后自自然然地死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你已经超越了死亡,成了神仙。
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即《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的兴衰,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
神仙是人做
什么是神仙呢?“神”者,“申”也。注意,这个“申”是田字上下出头。在农业社会,田地就像我们现在的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神仙是超越财富的,是不会为了追名逐利而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神”是一个“示”字旁,意味着神仙也会通过现身说法,让别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神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度度人。在中国民间传说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个人,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得道成仙,走的就是自度度人这条路线。神仙是人做,把人做好了,自然就成了神仙。
鸟窠和尚的名言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可往往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向鸟窠和尚请教,问一天之中要怎样修行才能符合神仙之道?鸟窠和尚说,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不要去做那些害人害己的坏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道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和尚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没有几个大人做得到。白居易恍然大悟。后来白居易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诗人,一半是因为他的文采,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一生积德行善。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多少年来,始终无法定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又把它作为总决赛的辩题,选手们各呈口舌之快,倒也妙语连珠,只是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深知个中奥妙,知易则行难,知难则行易。所以祖师传法,总是布置那么多的迷宫、疑阵、比喻和象征,因为真理平白如水,只有得之维艰,人们才会珍惜,才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孙悟空的悟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就是佛学中“四大皆空”的空,也是孙悟空的空。一旦悟出这个空的意义,也就明白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这个理。须菩提祖师为美猴王取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有深意存焉。
至于为什么让他姓孙,有两个原因:一则他本来就是一个猴子,而猢狲就是猴子的别称,“孙”与“狲”谐音;二则把“孙”做拆字论,也有返璞归真的意思。鸟窠和尚不是说过吗?真理其实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那些道理。
阅读宗教典籍,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其中的宗教术语。这本《西游记》也是如此,翻开书本,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灵根、心性、大道、菩提、金丹、八卦炉、元神、心猿、意马、六贼、本性以及功成行满见真如之类的词汇。这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天师讲道,高僧说法,虽然说得天花乱坠,我等凡夫俗子却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你如果听懂了,说明你有悟性。
说到悟性,有一则非常优美的佛经故事。有一天,大伙儿在灵鹫山等着如来佛登坛说法。佛祖不紧不慢地上得台来,却拿着一朵花在那里欣赏起来。大伙儿都感到奇怪,只有迦叶尊者静静地看着,忽然破颜而笑。你看,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说明迦叶领悟了佛祖拈花的意图。
菩提祖师登坛讲法也是这样,直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同时,又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看见了,问道:“你坐在那里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孙悟空说:“我是在专心听讲啊!可是,当我听到老师父讲的那些道理,就颇有些喜不自胜了!”



箴言二(2)



和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一样,菩提祖师认为孙悟空很有悟性,决定把“性命双修”的心法传授给他,便跳下讲台,用戒尺在他的头上打了三下。孙悟空立即明白了祖师的暗示,半夜三更来到祖师的寝室,跪在榻前等候教导。
菩提祖师的秘诀
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你和我既然有缘,我现在就把修身养性的秘诀传授给你。你仔细听好—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一段口诀大略是说:所有超越死亡的方法都是一个诀窍,就是让自己保持旺盛精气神。人们常说“聚精会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做神仙的诀窍,说白了就像我们每天的呼吸一样寻常。
何谓精气神呢?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气神”逐渐耗损直至殆尽的过程。精气者,命也。神者,性也。有精气而无神,就会生不如死,甚至会因为看不到人生的价值而自杀。有神而无精气,就会病入膏肓,一命呜呼。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自由定律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专注定律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因果定律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显现定律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情绪定律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坚信定律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积累定律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专精定律只要你专注于你的事业,你就能精通于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习惯定律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替换定律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