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把时间当朋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以“事事鼓励他人”为乐的我,这一次泼的不是冷水,也肯定是满满一盆水。这位同学露 



出失望的表情,不心甘地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几百年前人们都不相信人可以飞 



到天上,到现在不都已经证明他们是愚蠢得了么?”我只好苦笑,“你能活多少年?你刚刚不 



还跟我说,你只有六个月时间么?我让你用两年时间,你却又说不可能……”那位同学的愤 



怒突然发作,几乎是对我吼,“我看你根本不配做老师,一点忙都不帮不上,没用!”我想, 



我应该闭嘴了。 



我知道那位同学的愤怒,本质上并非针对我,只是那一瞬间他被现实打击到了失控的地步。 



我不觉得在这样的时候“善意的安慰或者鼓励”和“虚伪”或者“欺骗”有什么分别。他生气不是 



因为我说了实话,是因为没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然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我 



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活生生的拒绝现实的例子,我想,任何一个冷静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有 



一天变成那个样子。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需要做的事情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照正 



态分布规律来看,仅有1%不到的人有机会去追求那样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像我这样的 



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1) 已经有人做到了;2)我与那人 



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就这么两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多少做些说明。“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一定就 



能说明我也能做到。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 



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 



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确定我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并且 



可行的。 



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 



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 



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 



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并不意味着失败,还意味着该决策者是无比理智的。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 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 



的实施策略有误。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仔细审视这两个条件。 



总是有人告诫我们凡事儿应该“三思而行”,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把什么东西思考起 



码三遍?我的经验是,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要远远多于仅仅三遍——上述两个条件会大 



大降低时间的浪费。 



事实上,“浪费时间”是相对于“成功、失败”对可悲结局更加简洁明了、准确直观并且更加意 



义深远的描述。“浪费时间”这个说法是基于过程的,“成功失败”这个说法是基于结果的。对 



一个血肉之躯的人来说,最终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死亡。失败从来都不是结果,因为, 



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来讲,失败并不意味着死亡。人做事的时候,成也好、败也罢, 



通常还是要继续活下去。活下去,就意味着说,还要不停地做很多其他的事。之所以人们总 



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估计是来自朴素的体验: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 



富,而后就很难犯错。——前提是,经验最好在自己死掉之前对自己起些作用。 



                               第…49…页 共136页 


… Page 51…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二)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有一次在某高校讲座,顺带说起我的职业跨度实在太大:上大学学会计,毕业之后做销售, 



多年以后竟然跑到新东方教英语,现在做一个自由工作者……我不知道我将来会做什么,反 



正,我知道的是,我总有一天肯定会做一些别说身边的人甚至连我自己都会比较惊讶的事情。 



其实,我个人并不相信什么职业规划。也许是我机会不好。当年我从大学毕业的时候,身边 



没有什么职业的咨询人,自己也迷迷糊糊到甚至不知道应该去问问谁的地步。而到了今天, 



身边净是著名的资深的职业规划大师,竟然也没谁给我出这方面的主意。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些人竟然可以制定长达几十年甚至一生的计划,而后一丝不苟地 



执行下去——当年读《基督山伯爵》的时候就觉得故事中的人物牛就牛在这里。再后来,看 



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再次觉得这样牛逼的人物必然存在于这世界 



的某个角落,但是,反正不是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我自己没办法不随波逐流。上大学的时候,流行读双学位, 



于是就跑到吉大混了个什么《国际经济与关系》专业的第二学位——有什么用呢?从毕业到 



今天,别说这个第二学位的证书,就是原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也一次都没有用过。那个时候, 



还流行大四学生考驾照,当然我也想办法弄了些钱跑去学了一个,当时同班同学们都很羡慕 



——可是有什么用呢?毕业之后赚钱很多的时候,发现自己总是在几个城市之间穿梭,买车 



是完全没必要的事情;后来终于安定了,发现还是打车更方便更有效率,于是至今没有用过 



那本驾照,算算,已经12年没有年检了…… 



许多年前,崔健被采访的时候说的一句话瞬间打醒了我。他说,“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听 



到这句话,我突然一身鸡皮疙瘩。审视了一下自己,发现自己的所有计划无一例外最终不能 



兑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的计划总是很长远。我想,估计是因为小说和电影看太多了, 



忘了自己是谁了。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我还是觉得,无论变化多块,计划总应该是有的。只不过,制定计划 



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以为自身的情况,究竟自己适合制定多 



么久的计划呢?换言之,每个计划的期限究竟应该设为多久才可能用我平凡甚至平庸的能力 



和天分顺利实施呢?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 



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 



个星期的时候,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 



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 



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制定一个季度的计划了! 



直到快三十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到今天,我也依然最 



长使用一年作为计划制订的最长期限。七年前(2000年)我用了半年时间准备各种考试而 



后跑到新东方应聘;几经周折终于开始在新东方讲课,我用了一年的时候把自己稳定地变成 



国外部被学生评价为最好的老师;三年后,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离开新东方——因为创业 



                               第…50…页 共136页 


… Page 52…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需要很多很多的准备;之后竟然发现一年时间根本不够,于是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认真寻找方 



向;我刚刚制定完这一年里我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说来好笑,这么多年来,对我来讲, 



每年的愚人节才是我一年的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