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党方面的《亚细亚日报》,在此之前公开发表评论说:“宋遁初氏专选 优秀稳健一派而遗其暴烈分子,且欲牺牲其民生主义,以冀有完全之政党出
6 |良围噶崧
| ―政学两界人和事
现,此吾所深欢迎者也。”?
事实上,与黄兴联名致电同盟会各支部表示“深为赞成”的孙中山,对于 宋教仁等人改组国民党是持有保留意见的。他在随后写给宋教仁的书信中表 白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盖内力日竭,外患日 逼,断非一时所能解决。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 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弟刻欲 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
在宋教仁、黄兴死去多年之后,孙中山终于说出了自己当年的难言隐痛: “但当组织国民党之时,我已经辞了临时大总统。我当时观察中国形势,我已 经承认吾党立于失败之地位。当是时极为悲观,以为在吾党成功之时,吾党所 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尚不能施行,更复有何希望?所以只有放去一切, 暂行置身事外。后来国民党成立,本部设在北京,推我任理事长,我决意辞却。 当时不独不愿意参加政党,且对于一切政治问题亦想暂时不过问。但一般旧 同志以为我不出而担任理事长,吾党就要解体,一定要我出来担任。我当时亦 不便峻却,只得答应用我名义,而于党事则一切不问,纯然放任而已。”@
与陈其美等人一起追随在孙中山身边的戴季陶,对宋教仁另有事后清 算:“用丢了革命性和主义的一群政治势力集团为基础,去与反革命的官僚妥 协,以图在短时期内掌握政权。公平的批判起来,革命党的第一个罪人,实在 是桃源渔父。”?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应袁世凯邀请来到北京。第二天,国民党成立大 会在湖广会馆举行;公推张继为临时主席。孙中山中途到会发表演说,重点阐 述了同盟会所坚持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今共和成功,民族、民权两 主义皆巳贯彻,此后宜注重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同一意味云,故国 民党取民生政策为政纲。但何谓民生政策,人多误会,不知民生政策非均贫富 之意,乃预防资本家专制之意。昔我社会幼稚,经济未发达,因无所谓资本家。 若共和以后,日进文明,此种现象必见,不可不先以适当之政策预防。试观美 国贫富阶级悬绝,资本家之专横垄断,贫民之困苦颠连,不堪言状(引证实例
“ “为宪政流血”的宋教仁| 7
甚多乂孙君演说至此,有狂人大声疾呼,为警吏挟出我国宜以为鉴。”0
据上海《时报》报道’孙中山的演说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他在演说结束 后休息几分钟便离开会场。会议当场推举理事9人:孙中山、黄兴、王人文、王 芝祥、宋教仁、张凤翗、吴景濂、王宠惠、贡桑诺尔布。参议30人:阎锡山、张继、 李烈钧、胡瑛、沈秉坤、温宗尧、陈锦涛、陈道一(陶遗〉、莫永贞、诸辅成、松毓、 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闾、张培爵、徐谦、王喜荃、姚锡光、赵炳 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王传炯、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 备补参议10人:胡汉民、尹昌衡、袁家普、唐绍仪、唐文治、王绍祖、高金钊、许 廉、夏仁树、贺日昌。
关于国民党成立大会,当年的文字记录存在着很大分歧。另据1913年5月 出版的国民党《国民月刊》第1卷第1号报道,国民党参议名单共29人,其中有 胡汉民、柏文蔚、唐文治而没有沈秉坤、虞汝钧、王传炯。除此之外还有名誉参 议7人:溥伦、徐绍桢、姚雨平、林述庆、钮永建、马安良、张锡鸾。
在国民党本部的300多名干事中,包括总务部主任干事魏辰组、殷汝骊, 干事任鸿隽。交际部主任干事李肇甫,干事覃振、顾维钧。政事部主任干事谷 钟秀、汤漪。选举科主任干事杨永泰,干事张东荪、沈钧儒、徐傅霖、罗文干、张 耀曾、伍光建、仇鳌。文事部主任干事杨光湛。政务研究委员会主任干事张耀 曾、刘彦,干事冯自由、石志泉、吴铁城、张东荪。这些人大都学有专长,熟悉欧 美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法律、学术,在此后的政学两界发挥过重要影响。
9月3日,由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王宠惠、王芝祥、王人文、贡桑诺尔布七 名理事共同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孙中山请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据杨幼炯 介绍,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同盟会内部“多有痛哭者,乃拟设同盟会俱乐 部于上海’以保存革命之价值,表示不与普通政党相同之义’以安党员。而广 东之同盟会,则直到民国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始更名。”?
在此之前的8月27日’黄兴在孙中山敦促下由上海搭乘铭新轮北上,于9 月11日抵达北京。随行人员有陈其美、李书城、张孝准、何成浚、赵铁、徐少秋、 徐申伯、梅同生、杨谱笙、陆惠生、龚禁侵、孙棣山等人。北京方面特派总统府
8 |扎因噶炙
I ―政学两界人和事
顾问官张仲华、旅长陈元白前往上海迎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孙中山。
孙中山在京25天,先后与袁世凯会谈13次。8月28日晚上,袁世凯在总统 府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孙中山和夫人卢慕贞,他在致词中对孙中山倍加赞扬, 宣布双方会谈“极其诚恳”,并且在举杯祝酒时高呼“中山先生万岁! ”孙中山 在乐声中起立答谢,颂扬袁世凯“富于政治经验”,“善于练兵”,表示自己将“极 力振兴实业,讲求民生主义”,希望十年后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然后在 一片掌声中举杯高呼:“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9月25日,经过袁世凯、孙中山、黄兴三巨头的反复讨论,并且征得副总统 黎元洪同意,由总统府秘书厅正式公布“孙、黄、袁、黎协定之八大政策”:〔一) 立国采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 先储备陆军人才;(四)开放门户,输人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
I
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六)军事、外交、财政、 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 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
根据八大政策,孙、黄、袁之间还订定了四项政治协议:(一)实行统一:各 省军政府尚未取消者,电饬其限期取消。一面派员分赴各省调查情形,军事、 外交、交通各司长皆由中央委任,一切事宜均直隶于中央各部,以期统一; (二)整顿海陆军:拟筹集的款,速组织陆军大学,并组织海军学校,饬由海陆 军部选派人员,赴各国考察;(三)兴办铁道:已归孙中山先生办理,请黄兴先 生担任开矿事宜,于北京、南京两处建设钢铁工厂,以能达到全国军械皆出于 自造之目的;〔四)资助国民组织实业银行,农林、工商诸事,官督绅办,以救政 府不及之患。
作为四项协议的具体落实,孙中山公开宣称自己十年不参加总统竞选, 中华民国十年不撤换大总统。袁世凯投桃报李,于1912年9月9日特授孙中山 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并组织铁路总公司,孙中山三万银元的超级月薪仅次于袁 世凯本人四万银元的月薪。9月9日当天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的黄兴,随后也 被任命为汉粤川铁路督办,以接替他的湖南同乡谭人凤。按照唐德刚的说法,
“ “为宪政流血”的宋教仁| 9
孙中山在袁世凯的怂恿之下,“竟率领大批失业党人,乘了豪华专车,到全国 视察去了。等到后来孙、袁交恶,当局要清查铁道公司的账目,始发现铁道一 寸未建,而视察公帑却浪费百十万两。政府就要下令通缉了。……时至今日, 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还未突破7万公里,中山先生要在民国初年建20万里铁 路,岂非大炮哉?袁氏是知其不可而故意使其浪费国帑,设阱以陷之,这就是 袁之大奸巨猾的表现了,中山因无行政经验,故有此失”。@
被时人誉为“南北调和”积极成果的“孙、黄、袁、黎协定之八大政策”,与 国民党的既定政纲相比较;一是只字未提国民党孜孜以求的政党内阁和议会 制度,二是忽略了国民党五条政纲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发展地方自治。”这是 国民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