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一定有方法(完全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教徒,因为坚信“上帝与我同在”,因此即使面对死亡,也处事不惊;林先生因为对“死亡”没有足够牢固的信念,因此当死亡突然来临时,几近崩溃。当然事后,林先生并没因此而信教,但后来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职员,以及在许多场合都提起这个故事,他说自己最大的感悟是:信念是有力量的。
生活中,也许我们不曾经历过死亡的恐惧,但是类似的故事影片都经常能看到。比如,小时候看电影,常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情景:一个正面人物被坏蛋打得奄奄一息,但他肯定不会死,因为坏人还没死。一旦坏人被除掉,他便立即头一低,含笑于九泉了。
这些会不会是真实的?完全可能。因为支撑他生命到最后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把坏人彻底消灭掉的信念。只是电影中演多了,反倒觉得有点像假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听说过,一位父亲病危,但一息尚存,因为他在等待远方正赶回来的儿子。当儿子赶到床前,痛楚地呼唤,父亲会缓缓地挣开眼睛看儿子一眼,然后又缓缓地闭上双眼,幽幽地飘然仙去……是什么在支撑这位父亲的生命?这是信念的力量——“一定要看儿子最后一眼”——在支撑着他。
类似能证明信念力量的例子多如牛毛。当你坚信某一件事情时,就无疑给自己潜意识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思考、感受、行动都受控于某种力量,它就是我们的信念。
二、信念就是牢固的观念
观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信念,也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然而,观念与信念的差别是什么?
差别仅在于看法的牢固程度。即信念是指牢固的观念,或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观念之所以较弱,是因为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因时因地而改变。按照行为科学的结论,人的行为95%以上都是按照习惯而行事,因此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95%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关键时刻)人的行为按照自己大脑潜意识中的习惯看法,即信念的指挥而行事。
所以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行为95%以上的概率会跟着出问题。行为如此,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对事物的看法由一般性观念最终转化成牢固的信念,一般经过两大基本途径:
一是,不断地被重复灌输。
比如,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你,你是个苦命的人。如果你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你将一直生活在阴影当中。你会不由自主地不断自我灌输:我很苦命,我很苦命。久而久之,“我是个苦命的人”居然就成了他的信念。当然这个信念会害她一辈子。
自小时候起,我的父母、教师以及身边很多人,都一直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听多了,我也坚信自己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不会碌碌无为一辈子。没想到这个信念对我今后的人生轨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我从每次重大挫折中都能重新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信念:我一定不会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试想:如果我的信念是“我是一个苦命的人”,后果将会怎样?
二是,不断地被验证。
假使小时候父母就常对你说:人心险恶,凡事提防着点别人。也许开始你并不理解,也并不在意,但是后来真的有好几个人背叛了你,让你伤心,你可能会想起父母说的那句话:人心险恶。啊,果然如此。你开始四处提防别人,越来越不敢表露自己,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不敢去交朋友。等到有一天你遇到困境需要别人帮助时,因为平时就没有积累什么人缘,结果无人援手,于是你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人心,真的是太险恶了!
按照前面“改变的轨迹”所述,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信念并非与生俱来,是“软件”,由后天获得。既然信念是后天所得,我们就有选择和“安装”的自由,让我们慎选自己的信念。
三、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
如何选择正确的信念?
第一,你必须确信信念的力量。
第二,系统地模仿成功者的信念。不要向平庸者寻求答案,不要简单地去认同多数人的想法。超凡成功者常常居少数,世界上最顶尖的信息就在那些顶尖人物的脑袋里。只有成功者的信念系统才能快速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第三,把这些信念写下来,把它们贴在墙上,放在最显眼处,写在笔记本的首页,让自己每天可以重复看到,运用潜意识中视觉化的力量不断强化,直至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四、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
1.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她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2.我是一切的根源
 “ABC情绪理论”: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3.我是我认为的我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自然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
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
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
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
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
因为,正如《自我意向心理学》的核心结论:
我是我认为的我,我们是我们认为的我们!
4.成功是因为态度
“影响力训练”机构曾经作过上万人次的调查。结果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