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过电影、还有个足球队。
盘子大了,涉及的行业多了,利润却不见多。这一点和万通很像。这弄得王石也很苦恼。
在1992年底,万科高层在上海开会,确定了以房地产为主业,专业化经营的思路。万科走上了“减法”之路。于是,开始大刀阔斧的砍掉很多企业,甚至是市场有丰厚回报的行业,比如卖掉怡宝矿泉水,卖掉万佳超市。
卖掉亏损企业是心情愉快的,卖盈利企业就开始犹豫了。2001年,当有消息说万科要把所持有的万佳百货72%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华润时,很多人不相信,因为万佳的营业额已经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居广东省第一位,而且还有发展潜力。 
据了解,当时万科内部也有反对意见,有人士认为,万佳百货可以形成相当强大的现金流,这个对房地产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最后,王石决定放弃万佳,老王认为,万科本身的资源无法同时在房地产和零售业两个巨大的战场作战,而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相比,万科在房地产业更有优势。
经过了近十年减法,万科终于专一地产。

万通和万科是越做越专一,这条道路号称是光荣正确的,已经得到大多数专业人士认可的,(估计这些人士咬牙硬不去看万通踏空在民生银行中的那30亿)。
但也有大腕不走寻常路的,呵呵。下面看一看多元化经营的大腕案例。


有意思的是,黄光裕的企业是越做越多元,一开始只有家电连锁超市,1996年,才开始进军地产,黄光裕是本文探讨的16位大腕中最后一个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由于和其哥黄俊钦发展思路不同,黄氏兄弟分家、各自拓展空间,而发展思路的冲突点就在于黄俊钦希望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投入,而黄光裕想继续做好家电连锁。
 三年之后,黄光裕又走上了黄俊钦当年的道路,原因何在?
 而且,国美的发展途径有一些和万科背道而驰,
 万科是为了全力做好地产,放弃了连锁超市;而国美是做大连锁后,又进入了地产。两个精明的商人,在两个几乎同样的行业上,进行了反向操作,很有趣。

 有人士表示,黄光裕之所以进军房地产,主要是因为借用超市零售业带来的资金流。
 但黄光裕曾表示,涉足房地产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捞利润,而是为了两个行业间的优势互补。国美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当时的房地产形势并不是很好,北京的地产行业在1991到1993年期间是最好的,1995年就已经开始下滑了。进入地产行业,决不像有些人想象的国美是为了借用零售业的资金流,如果真要那样做的话,国美也许早就死掉了,毕竟零售业能够沉淀下来的可用资金是相当有限的。即使你销售十个亿,可能也只有一两千万,或者是三千万可用资金的沉淀,这点儿资金对房地产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有趣的是,另一家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几乎也曾上演了同样的一部分家戏。1990年,张桂平和弟弟张近东创办了一家空调专卖店,后兄弟分家。分家后,张桂平在南京找到几块地,做房地产,此后,他成立苏宁建设集团。张近东则将“苏宁”发展成了国美最强大的对手。
 
 王石、黄光裕、黄俊钦、张近东、张桂平五位一流的商人,都为做地产、还是做商业连锁进行过抉择,每一位根据自己对未来的判断,也都进行了操作。
 搞笑的是,这五位的选择几乎穷尽了连锁和地产两个行业排列组合的所有可能。
连锁、地产都作——黄光裕
只要地产—————王石、黄俊钦、张桂平
只要连锁——-——张近东
都不要————零,哈

 行业抉择,谁对谁错?到目前为止,似乎效果还都不错,难分伯仲。
 进一步分析,连锁、地产两大行业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属于老百姓购买力提高、消费升级的直接受益行业。
 所以,大腕们实际上都是把握到了消费升级这个主题后,在此主题上分道扬镳的。


朱孟依的多元化发展是这些大腕中,最为成功的。
试举一例。
2000年1月,朱孟依出资2亿元,成立了广东盈通投资公司,以建设九运会数据传输网络工程为切入点,切入广东政务IP宽带网建设。接着,朱老板把这项工程又分包给自己的工程公司。一来一往,他就赚了自己一笔,实际的工程投资远低于2亿元。
 最为关键的是,盈通公司不只铺设一根政务IP光缆,在挖管道的同时,铺设了更多的管道。然后将这些管道出售给那些急于铺设光缆的电信运营商。一根管道每公里的售价是8到20万元。不到两年时间,盈通公司在广东省内就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网络。除了中国电信,盈通是广东省内拥有光纤网络资源最多的公司。2001年11月,朱孟依将其在盈通的绝大部分股份,全部出售给急于介入电信行业的中信集团。业内流传的价格是11亿元。
 在大家蜂拥杀入网络热潮中淘金的时候,朱老板早已经在大家伙儿前进的必经道路上,盖好了淘金用品店,大伙儿金未必淘到,朱老板的钱却肯定是赚到了。 
 这种眼光、这种人脉、这种前瞻性,着实了得。



张宝全认真的再做EVD,绿地集团还有相当的非地产业务,顺驰红火的时候也弄过影视公司的,富力、碧桂园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这又算不算多元?楼忠福、杨国强就是建筑起家,要是一直专一,就眼看着地产热浪擦肩而过?看看万通在民生银行中踏空的那三十亿,专一一定行吗?想想各家公司在发展历程中,对多元化上烧的钱,又确实感叹多元不易啊。

万通万科专一;
国美合生多元。
谁胜谁败?
从企业要做百年老店的角度看,二十年太短,怕还要看,
但人寿几何?一个企业家的黄金岁月有多久?
做百年老店的目的又是为何?只是为了企业活的长?还是为了赚钱?
是赚钱重要,还是企业寿命重要?只看钱,会不会有命赚没命化?只为长久,那会不会丧失很多主业以外的盈利机会?
呵呵,专一?多元?


练功为了制胜;
经商为了致富。

练功的时候;
有人说内功好,气息绵长,练好的好似特异功能;
有人说外功好,刚劲勇猛,练好了叱咤风云;
又有人说,内外兼修,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其实嘛,打得倒你就是好拳。哈哈。
经商怕也是一样,分清一分、多元真的那样重要吗?
美元贬值 凭什么让中国经济买单


 油价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趋势加快,国内部分商品物价上行,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推手左右,那就是近期美元的不断贬值。
 由于国际历史原因,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交易都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所以美元不断贬值,反映出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黄金、原油价格上涨。从目前的情况看,原油逼近100美元大关,黄金冲上800美元历史最高点,虽然有需求增加的推升因素,但如果现在有一个稳定的、强势的美元,那里至于油价、金价冲天呢?
 美元持续弱势,那相对应的人民币、欧元、日元必然升值了,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更造成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股市、楼市,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甚巨。
 需求增加、美元弱势导致油价上涨,从而引发部分粮食用于转化乙醇,从而引发国际粮价上扬,粮价上扬,从而引发肉、禽、蛋饲养成本增高,价格直接上行。而CPI上扬后,传统对策为加息,来控制流动性。
 但目前的美元弱势局面,进一步增加了我国主管部门的调控难度,目前人民币、美元的利率已经相差不大,如果人民币利率继续上行,超越美元利率的话,那将进一步引发国际资本涌入中国,这些投机资金不但可以享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如果投入人民币资产,还可以享受到高于美元存款的利率,四处得利。大量国际游资的涌入,必然会引发楼市、股市的新一轮价格膨胀,泡沫隐患令人担忧。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难度非常之大,加息导致人民币升值加速、国际游资涌入、楼市、股市价格飞涨;不加息的话,部分商品的物价又难以得到控制,流动性过剩。这种两难题,太过于难解了,我们正在为美元贬值而买单。
 美欧国家动辄要求人民币升值,要求中国政府承担国际责任,而当今之际美元持续走软,引发如此局面,美国政府的国际责任又何在?笔者浅见,在加息与不加息间痛苦抉择的同时,还应敦促美方让美元走出持续弱势,美元贬值这种单,还是应该让用餐者自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