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全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首相时,共产国际还一直号召德国共产党员进攻
社会主义左翼敌人,而不是纳粹这样的右翼敌人。虽然1933年外交委员马克西姆,
利特维诺夫在苏联对外政策概述中也注意到纳粹制度的“极端反苏思想”,但同时
他还是强调,主要威胁仍来自日本。后来几年,苏联的对德、对日政策,同西方政
策一样,一直建立在妥协基础上,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既避开与日本作战,又不同德
国交火。
    1933年10月,佐尔格一到东京就接到了“密切注意日本是否企图进犯苏联”的
命令。被捕八年以后他写道:
    “许多年来,这是交给我和我的小组的最重要任务,可以说,这就是我在日本
肩负使命的唯一目的……由于一直密切关注满洲里事件后日本军人的重要作用及其
思想观点,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即怀疑日本计划进犯苏联;这股怀
疑势力如此强大,以至我的反面意见在莫斯科并非总能得到理解……”
    如果说,莫斯科对日本会进攻苏联的担心有些夸大的话,但这种担心仍是有根
据的。日本军队内部几年来主要分成两大派别:主张与俄罗斯交战的“皇道派”和
力主进犯中国的“统制派” 。 直到1936年,粉碎了“皇道派”搞的未遂政变后,
“统制派”才彻底占了上风。当时,西方曾要求日本不要插手中国事务,但一切为
时已晚矣。正如日本军事外相所说:日本国内事态已发展到就好像“企图说服一个
男人不要再骚扰一个已和他怀孕的女人” 一样。1937年7月,当日本公开宣战时,
它实际上已经间接控制了中国东北很大面积的领土。
    1935年,当马辛克在六年之后再一次见到佐尔格时,她惊奇地发现,经过在中
国和日本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他同以前一样拥有“异常
迷人的外貌”,仍是一名踏实的共产党员,“但已几乎看不到一个具有浪漫主义和
理想主义学者的魅力了”。一个日本记者评价佐尔格是“典型的好惹事生非又傲慢
自大的纳粹分子……性格暴躁又嗜酒如命”。正是这种形象,使佐尔格获得了德国
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信任。 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中,上校武官文金·奥特(1934年3
月升任此职)及其夫人与佐尔格关系密切,而且佐尔格还与武官夫人暗中保持着情
人关系。这样,佐尔格便获得了接触大量有关日本武装力量和军事计划情报的机会,
因为这些情报都是通过武官夫人之手发往柏林的。同时,佐尔格还能接触到从国外
发往大使馆的有关德国远东政策的文件。1938年4 月。奥特被提升为大使,佐尔格
开始每天与他共进早餐,进餐同时,向他提供日本国内的最新情报,并校订整理其
发往柏林的部分情报。与此同时,佐尔格间谍网上最主要的一环尾崎秀实开始发挥
较大作用,因为尾崎秀实作为重要国务活动家、王子近卫智囊团的成员,愈来愈经
常参加到了日本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去。1935年末,尾崎秀实拍照了一些文件,文
件内容涉及日本第二年国家计划,并指出日本短期内不会进攻苏联。佐尔格正确地
预言了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人侵,并按惯例向上呈递了一份把握十足的报告:日本
无意入侵西伯利亚。
    在所有苏联官方佐尔格的赞辞中,至少有一条是不实之辞,而且迄今为止西方
尚未发现它的微妙之处。苏联一直在有意地用佐尔格搞到的情报去掩盖苏联无线电
截听的工作成绩,去掩盖至今。甚至在戈尔巴乔夫公开化时代也未提及的情报搜集
方式。可以说,比起佐尔格本人搞到的情报,截听到的情报构成了更重要的有关日
本的情报来源。所以,1931年4 月,也就是“满洲里事件”发生前半年(佐尔格到
达东京前两年多),“皇道派”的支持者、日本驻莫斯科武官、中校笠原幸雄曾向
日本总参谋部发过一封电报,后被苏方截获并破译。这封电报比其他任何担心日本
进犯苏联的消息都会令人深信不疑。电文中说:
    “日苏交战已无法避免,只是迟早的问题……日苏战争开始愈早愈对我们有利。
我们应当明白,形势一天天变得有利于苏联。简而言之,我希望当局下定决心同苏
联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并着手制定相应的政策”。
    这样一来,莫斯科担心“满洲里事件”会成为笠原幸雄所号召的进攻苏联的序
幕就显得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引起更大恐慌的是日本驻苏联大使广田弘毅与在
莫斯科访问的日本将军进行的谈话中所说的话,这些话引自另一封被截获破译的日
本电报:
    “暂且把日本是否值得同苏联交战这一问题放在一边。我们可以说,有必要推
行旨在与苏联在任何时候开战的对苏强硬政策。但目的应当不是抵制共产主义,而
是占领东西伯利亚”。
    1931——1932年春天,莫斯科又一次经历了与日本开战前的恐怖的冲击。共产
国际秘书处严厉批评了一些国外同志,指责他们不善于捕捉“日本进攻满洲里同备
战反苏战争之间的联系”。1932年2 月,共产国际秘书处要求各成员党立即组织怠
工并拒绝向日本运送武器:
    “要求立即发动群众,破坏经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铁路和资本主义国家港口的武
器和军用物资的运输”。
    莫斯科的惊恐发展到了多少有点不理智的地步。1932年3 月,它发表了一则引
人注目的声明:“我们现在已掌握了由日本军界最高层的官方代表人士制定的文件,
其内容是进攻苏联并占领其领土”。更引人注目的是,《消息报》还登载了译自截
获的日本电报的部分内容,也就是笠原幸雄建议进行“速战速决战争”和广田弘毅
号召“占领东西伯利亚”的那部分电文。
    莫斯科打算把这一来自日本威胁的证据公开发表,因为它至少可以说明苏联已
搞到了(日本的)情报。而日本根据这些情报也意识到,自己的外交电码和密码已
被苏截听机构破译。1931年被解职的电码破译员美国人格伯特·亚德利曾发表了轰
动一时的回忆录,其中谈到美国的“暗箱”(破译机构)已掌握了日本外交信件的
密码系统。之后立即爆发政治丑闻。日本外交部长立即公开指责美国这是在搞“夫
妻叛变”,因为它早在十年前的华盛顿会议上就曾截获了日本的情报。
    1932年春,笠原幸雄被任命为日本总参谋部第二局俄罗斯分部主任。其继任者、
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川边寅四郎,向东京报告:事态发展表明,日俄战争已“不可
避免”。笠原幸雄对此立刻作了回答:军事准备已进行完毕,“与俄罗斯交战从巩
固满洲里方面来看对日本十分必要”。在后来的几年里,苏联的密码破译者同佐尔
格的间谍网一样,都把主要任务放在了观察日本进攻的危险上,换言之,都投入到
了观察这一终究未成事实的危险之中。
    三十年代中期,无线电侦察的主要功绩在于成功地窃听了在柏林举行的德日旷
日持久的谈判,双方的主谈人员为德国外长乔基姆·里宾特洛甫和日本武官(后为
日本大使)大岛广将军。谈判结果,最终签订了德日共同反对共产国际的一系列协
议,并于1936年11月25日公布于世。虽然驻东京的德国大使馆以前曾向佐尔格提供
过不少秘密情报,但这次连他们自己也只是掌握了一些有关谈判进程的间谍情报。
而莫斯科主要是依靠无线电侦察获取了大量的战役情报。1936年春,驻柏林的苏联
间谍(他们都归内务人民委员部荷兰间谍站头子瓦尔特·克里维茨基统一领导)获
准接触日本大使馆的密码本以及德日谈判密码。“从那时起,——克里维茨基夸耀
道,——大岛广将军同东京之间的来往信函常常经我们之手而过”。这样一来,日
本与其驻莫斯科大使馆之间的电报,由于被联合截听分队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第四局
大量破译,它们无疑就成了有关谈判进程的补充情报来源。
    德日反对共产国际的一系列协议,从字面上看并不具有更大的威胁性,不过是
相互交换有关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以及在防范方面的共同合作而已。但在协议的秘
密备忘录中却写道,当签约方的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或成了进攻的牺牲品”时,
双方应立即就进一步行动问题进行共同磋商,任何一方不得做出“有利于缓和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