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全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便一声不响了。又过了一会儿,她想了想,然后说:“我现在说实话,我当了近
30年的俄罗斯间谍。”半年后,哈维克在被审判前,因心肌梗塞死于狱中。
    1978年,第三处曾把被清理出来的哈维克档案拿给菲尔比看,其中连她的名字
和国籍都没提到。菲尔比分析了她的材料后得出结论:哈维克被捕,唯一的可能性
就是有间谍潜入了克格勃。在向大家读了菲尔比的报告后,第三处处长维克多·费
奥多洛维奇·格鲁什科对部下说:“如果菲尔比说的正确,那就是我们处内部出了
叛徒。幸亏格鲁什科没有再往下说。当时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也在场他有生以来
第一次十分担心自己会克制不住,他的全部意志都在要求自己不能脸红因为菲尔比
几乎已经怀疑到他了。
    在审讯哈维克的过程中,挪威国家安全部似乎有一种印象,即后几个月来克格
勃好像对她已不感兴趣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怀疑(尽管几年都未能予以确认),
挪威外交部内可能已有对克格勃更为重要的间谍。对于挪威安全部来说,还有一个
不祥的信号。有人听说就在哈维克刚被逮捕后克格勃在奥斯陆的一名年轻军官弗拉
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日任的妻子问丈夫: 发生了什么事们” 日任非常乐观地答道
“没有,不会有什么倒霉事的!”
    总部在挪威的最主要间谍是阿尔涅特列霍利特,他与诺尔日帕克、赫尤,黑布
尔顿一样成了自己强烈的虚荣心和异常自负的克格勃的牺牲品。这位帅气的、妄自
尊大的先生被捕时还不到35岁。他娶了一位电视明星(第二妻子)高傲地站在挪威
工党一边。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学,好像是他的反美主义促使他与克格勃合作的。
60年代末他曾参与组织了反对靠政变上台的希腊军事委员会的斗争特列霍利特认为
该委员会受美国扶持。他曾是著名国际法专家延斯埃文先的助手,埃文先是欧洲法
院关于军事委员会一案的公诉人。
    克格勃驻奥斯陆的情报机构发现特列霍利特后便开始认真驯服他,招募特列霍
利特的过程好像令人大为称赞。后来特列霍利待回忆说;“他们盛情邀请我赴宴,
席间我们分析了挪威和国际政治形势。”1968年到1971年间领导特列霍利特的第一
个军官是叶夫根尼·别利亚耶夫。他开始时逐步说服特列霍利特收下自己那份没多
大意义的情报的酬金。别利亚耶夫在1971年回莫斯科之前,在一家餐厅的告别宴会
上把特列霍利特介绍给了他的下一位老板——根纳季·费奥多洛维奇·季托夫,他
在1972… 1977年是克格勃在挪威的负责人。他在总部有个绰号叫“鳄鱼”,同事们
都讨厌他,而部下中,除了一些有靠山的,都怕他,可是上级却对他特别厚爱。戈
尔季耶夫斯基回忆说:“他是克格勃中最令人生厌、最无原则性的军官。”
    季托夫1932年生于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5岁(也可能是6岁)时父亲被枪毙,
当时正值“大恐怖时代”。他在流氓无赖中长大,从小就养成了低级下流的德性。
连他自己都非常惊奇,他这样的出身,1955年克格勃列宁格勒军事学院竟录取了他。
在那里,他以极大的热情竭力洗刷自身的污点。与领导和同事们相处时,他最大的
天才是善于阿决奉承,就是靠这个本事他博得了特列霍利特和克留奇科夫的好感。
在特列霍利特眼里,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知识渊博、乐观、幽默,经常讲一
些苏联领导人的奇闻轶事。季托夫也很善于察言观色。当特列霍利特就越南、希腊、
北约、美国以及和平运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季托夫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并毫不吝
啬自己的夸赞之辞。他说,特列霍利特是唯一有可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
人——这种可能性甚至要比传统的官僚外交大得多。
    在一定程度上,特列霍利特发挥了一个苏联间谍应有的作用,1972年帮助挪威
左翼组织反对挪威加人欧共体的斗争就较有成效。但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克格勃提供
有关挪威和北约政策方面的情报,当他以前的老师延斯·埃文先被任命为海洋法谈
判代表团团长后,他在这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他受埃文先的推荐,被任命
为代表团副秘书,这样,他就成了苏联北极地带(主要是斯瓦巴尔群岛和巴伦支海)
部门间联合委员会最重要的情报来源。1977年苏挪巴伦支海边界线谈判时,他不仅
为克格勃通报挪威的谈判立场,而且作为一个在挪威代表团中工作的苏联间谍施加
了各种影响。1977年7月1日,苏挪签订巴伦支海协定。后来,挪威国内对政府在谈
判中对苏联做出巨大让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季托夫由于“哈维克事件”于1977年被调离挪威,此后两年内他在总部作克留
奇科夫的助手, 并像以前向特列霍利特“进攻” 时一样,阿波奉承克留奇科夫。
1979—1984年,他任第一总局三处处长,主管英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
国及亚洲一澳大利亚地区的事务。他认识到特列霍利特是他官运的决定因素,所以
他就说服克留奇科夫让他还抓此事。于是,他继续在赫尔辛基和维也纳同特列霍利
特定期会面(这两个城市是克格勃与其欧洲间谍会面的老地方),而大部分在本土
的例行“接头”任务,基本上是由克格勃驻奥斯陆的两名军官弗拉基米尔·日任和
亚历山大·洛帕京来完成的。
    1978年岁末,特列霍利特接到新的任命,前往挪威驻联合国的代表团。这份任
命对克格勃来说,来得正是时候,因为那时挪威已成为安理会成员国。特列霍利特
走之前,季托夫在赫尔辛基介绍他与日任认识,因为日任即将成为特列霍利特在纽
约的“老板”。他们约定以后在餐馆接头,或者在联合国代表团休息室彼此借读报
之机传递便条。在纽约的工作进展不错,只是特列霍利特常抱怨说,日任选择的餐
馆条件不好。
    由于纽约自由散漫的生活,特列霍利特不再小心谨慎地“工作”。他开始倒卖
金银,为自己买了一匹马,常抛头露面去参加比赛。1982一1983年,他得到了接近
挪威国防研究所工作的许可,于是搞到了不少北约有关航天技术方面的机密材料,
因此,后来在法庭上,公诉人把他在这个研究所比作“雉鸡巢中的狐狸”。要知道,
北约战略上一直把挪威视作“北方的门户。”
    美国一海军官员把苏挪交界处的科拉半岛称作“地球上的一块无价的不动产”。
苏联把规模巨大的海军力量都集中在了摩尔曼斯克。而北约也毫不动摇地认定:一
旦大西洋爆发战争,首先会在挪威打响,苏联就会试图占领挪威,从而把自己的潜
艇从挪威各峡湾造出投入战斗。
    主要是根据戈尔季耶夫斯基的情报,当特列霍利特在纽约活动时,挪威国家安
全部已请求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他进行监视。尽管挪威当局根据已有证据,尚不足以
把特列霍利特赶出国防研究所,但他以后几次在赫尔辛基和维也纳同季托夫的接头
都被监控起来了,连他们在维也纳的漫步都被藏在儿童推车里的照相机偷拍了下来。
照片上,矮小壮实的季托夫挥动着双手,而瘦高的特列霍利特友善地微笑着。1984
年年初,季托夫终于实现了终生夙愿——升为克格勃将军,在这件事上,特列霍利
特的功劳要比季托夫本人的大得多。也正是在那时,正值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
访问奥斯陆,挪威外交部任命特列霍利特为新闻专员。11月20日,星期五,早上,
在舒尔茨离挪之前,特列霍利特就赶到奥斯陆机场,准备搭乘12点45分的航班飞往
维也纳与季托夫碰头。他手中的公文包里有66份外交机密文件。他坐在候机大厅时,
被挪威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奥尔努利夫·拉夫杰逮捕。与此后报纸上的渲染不同,在
逮捕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悲剧性的事件。正如托夫杰所说:“特列霍利特当时很
平静,一句话没说。我们给他戴手铐时勿需拧着他的双手。他被带出旁门,塞进早
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车,送到了警察局。”
    特列霍利特1985年在接受审讯时说,他只不过在东西方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法庭认为他这是“过分夸张和夸耀”。季托夫极力培养了特列霍利特的自负,终使
他变得荒唐可笑,以至连他自己也确信,他成了联结东西方的桥梁。季托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