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海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期典型的横渡大西洋的运输船队一般由30…40艘商船组成,编成9…12路纵队。通常所以采用宽正面的长方形队形,其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减少德国潜艇从有利的翼侧对运输船队进行攻击的机会;第二、最利于编队内各船之间的视觉通信;第三、避免过长的纵队的尾部船只匆匆赶超前面的船只;第四、在护航舰缺少的情况下,这是控制为数众多的运输船只尽可能减少互相碰撞的最佳队形。此外,这种队形既能最有利于护航舰艇阻止德国潜艇的攻击,又能最有利于护航舰艇对有威胁的潜艇实施攻击。显然,运输船队充当了潜艇攻击的目标群。但如果船队中各船之间留有充分的间隔距离,那么,一颗“白朗宁子弹”(意指朝着运输船队的大体方向发射的一条鱼雷)也未必能够碰上目标。同样,只要编队中各船间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也可以减少德国潜艇穿过(白天从水下,夜间从水面穿过)护航舰的防御,以一个鱼雷齐射击沉数艘船只的危险。
英国早期的作战思想是要求对攻击的潜艇立刻实施“制裁”。这种战术尽管在德国的狼群战术出现之前能有效地减少运输船队的损失,但很少能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因为每支运输船队中配备的护航舰甚少,而且多数护航舰的速度较慢,它们在尚未来得及对敌实施致命的攻击时就必须跟上它们的运输船队。因此,德国潜艇在规避开护航舰的攻击之后,往往会再次盯上原来的运输船队。邓尼茨的潜艇艇长们喜欢夜间在水面上从运输船队的左右45度方位实施攻击,这样可缩短鱼雷在水中的运行距离,使得商船来不及规避。英国新发展的护航原则要求加强正面防御,因此在1942年创制了“曲线”警戒幕。所谓“曲线”警戒幕,就是加强运输船队的正面防御,并在正前方另外部署一些舰艇,以阻止敌潜艇直逼船队的要害部位。如何防止被“白朗宁子弹”击中,始终是护航队指挥官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直到1942年护航舰使用了舰载雷达和高频无线电测向仪,他们才能将警戒幕距运输船队的距离从4000码增大到6000码。同时,运输船队各纵队之间的间隔也由600码增至1000码,这一措施将“白朗宁子弹”命中运输船队的概率减少了50%,而运输船队的周长才增加不到8%。
1940年第一季度,德国潜艇在英国海域实施了布雷,但这并不清楚地表明邓尼茨将军即将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德国潜艇继续集中在西南海防区活动,它们在1至2月份击沉了85艘运输船,共计280;829吨。其中只有7艘是运输船队中的船只。可是,德国为此却损失了3艘潜艇。因入侵挪威的需要,邓尼茨后来将25艘潜艇派到挪威海域。在随后的3个月中,运输船队的损失有所减少。
由于鱼雷普遍发生故障,潜艇作战受到影响,因而在入侵挪威战役中德国潜艇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京特·普里恩向锚泊在那儿的运输船只和巡洋舰多次发动攻击。结果,他发射的所有磁性鱼雷都往深处运行,未命中目标。德国对这次攻击的失败作了详尽的分析。德国海军参谋部据此作出论断:鱼雷的故障致使潜艇未能发挥作用,使这个区域的1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以及多艘驱逐舰和运输船仍在继续活动。后来的调查结果证明,磁性鱼雷的引爆装置失灵,而且鱼雷航行时往往超越选定深度。结果,德国的鱼雷检验机构因此而改组。实际上这是鱼雷试验不充分所引起的。不久,这种情况也出现于太平洋海域的美国潜艇部队,并影响了潜艇的作战。对于同盟国来说不幸的是,德国人纠正自己的缺点要比美国人及时得多。
尽管北部作战使德国潜艇司令现了丑,但是1940年春季的行动却为邓尼茨后来几个月中在大西洋获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德军夺取了挪威的整个沿海地区,随后又征服了低地国家和法国,从而使希特勒掌握了改变英国海上翼侧的手段。正当德国在挪威建立潜艇辅助基地时,邓尼茨亲自监督在法国沿海的布勒斯特、洛里昂、圣纳泽尔、拉罗舍尔和波尔多修建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有了这些法国海军基地,德国潜艇前往大西洋巡逻区的航渡时间就可以缩短一半以上。而且,英国皇家空军由于极大地被牵制在英吉利海峡的上空,因而不能前去破坏比斯开湾内这些港口中的大型钢筋水泥工事的建设。结果,这些工事达到了坚不可摧的地步。7月下旬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德国在法国上述海军基地的战略能力大大地加强了。
第二阶段:以法国港口为基地在中大西洋发动的进攻
1940年7月,德国潜艇开始以法国港口为基地进行活动。由于前往巡逻海区的航行时间缩短了,这些海区内的潜艇数量相应地得到了增加。这样,邓尼茨便能采用他所发明的“狼群”战术对运输船队实施攻击。尽管德国潜艇仍愿意攻击单独航行的船只,但这时它们已掌握了突破护航舰的警戒,直逼运输船队的方法。同此,同盟国运输船只的损失急剧增长,6月份已超过500;000吨。其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有58艘,共计284;113吨。这些商船大部分是在易受攻击的西南海防区被击沉的。上述6月份的商船损失,只不过是德国潜艇部队以法国港口为基地所开创的“黄金时代”的一个序幕而已。所谓“黄金时代”,就是邓尼茨的“海上狼群”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对大西洋运输船队发动的首次的、为期4个月的破坏性攻击。7月中旬,德国潜艇司令在苏格兰以西260海里处的罗卡尔滩附近海域集中兵力首次采用了狼群战术。当一艘德国潜艇发现运输船队时,并不立即实施攻击。相反,它隐蔽在水下尾随跟踪,同时将运输船队的航向、航速和编队组成报告给在法国的德国潜艇司令。然后,德国潜艇司令开始实施战术指挥,命令“狼群”中的其他潜艇与跟踪艇取得联系。接着,海上指挥官接替指挥,协调各艇在夜间对敌实施水面攻击,首先吃掉护航舰,尔后消灭运输船队。邓尼茨不久发现海上指挥官对艇群难以实施有效的现场指挥,因此便开始从潜艇司令部通过无线电来指挥战斗。
为了支援德国潜艇发动的新攻势,意大利派出了27艘潜艇前往大西洋配合德国潜艇打击同盟国的海上运输。在德国人的帮助下,意大利在波尔多建立了一个潜艇基地。意大利的潜艇以此为基地,在德国统一指挥下进行破袭作战。开始,德国人打算把意大利潜艇编入狼群作战序列,但由于意大利潜艇航速慢,操纵不灵活,结果不够理想。最后,意大利的潜艇被指定在北纬45°以南海域活动。当时同盟国的多数船只都在此纬线以北活动,因此,意大利的潜艇很少发现目标。
面对这种新的威胁,英国人忧心如焚。在挪威战役和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的驱逐舰和其他护航舰艇损失惨重。而当时英国平均每天有2000艘商船在海上航行,对于护航舰的需求非常迫切。英国订购了一些驱逐舰,还批准建造两种新型舰艇——小型护卫舰与护卫舰。小型护卫舰在1000吨以下,装有1…2门4英寸(102毫米)火炮,还装备了深水炸弹和潜艇探测器。这种舰不适于在北大西洋作战,但它们不得不在那里投入使用,因为当时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兵力可用了。新型护卫舰出现得比较晚,它们比小型护卫舰规模大得多,并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这两种舰艇在拖网鱼船、帆船及其他小型艇只的配合下从战争中期起就率先担负了北大西洋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为了渡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丘吉尔早在1940年5月就请求美国租借50艘驱逐舰来为运输船队护航。
1940年7月,英国为横渡大西洋的运输船队提供护航的区域由西经15°扩大到西经17°,这一措施部分抵销了德国潜艇业已增加的战斗巡逻时间。而另一方面,由于1940年夏英国抽调了大型护航舰去英吉利海峡执行反入侵巡逻任务,因而大西洋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大大削弱了。有的船队航行时只有一艘军舰护航。随着夏季的流逝,英国被击沉的船只的数量自然不断增加。以下是1940年7个月中英国船只损失的统计数字,它显示了德国潜艇采用狼群战术和英国削弱其护航兵力所造成的恶果。表中的统计数字系各种原因致沉的船只的吨位数。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7;009
158;218
288;461
585;496
586;913
397;229
448;621
为了减少损失,1940年10月英国海军部再次将大西洋运输船队的护航区域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