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做事好习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习惯,不培养这个态度,将来就永远不会体验到。
快乐不是在解决外在问题的条件下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还会接踵而来,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要快乐,现在就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千万不要为自己的快乐制定条件。
别说:“只要我赚到一万元,我就开心了。”
别说:“我只要搭上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就快乐了。”
别说:“我到60岁退休的时候,只要在躺椅上晒晒太阳,就快乐了。”
生活中的快乐,不应该有条件。
不论你是百万富翁或是穷光蛋,每一天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衷心喜悦地享受生活。患得患失的百万富翁会对自己说:“有人会偷走我的钱,然后就没有人理睬我了。”意志坚强的穷光蛋却会对自己说:“债主在街上追我的时候,我正好可以运动一下。”
不要愚弄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生活的乐趣,你能够找到,但要有一个先决条件:你必须有这份福气消受。
有许多无福消受生活乐趣的人,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非但不能松弛,反而更趋紧张。在他们心目中,似乎老是受到追逐——疾病、诉讼、意外、赋税,甚至还包括了亲戚的纠缠。直到再度尝到衷心希望的失败滋味以前,他们无法松弛心神。学习追求快乐,而非痛苦;他们尊崇快乐的效力,因而产生自我的价值感。
生活乐趣应从微小事物中去寻求:美味的食物、真诚的友谊、和煦的阳光、欢愉的微笑。
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一剧中写道:“快乐和行动,使得时间变短了。”不论时间的长短,让你的时间充满愉悦的铃声。对于认为快乐并非生活中一部分的人应该一笑置之,因为他们是无知的一群;但是你也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像你这么睿智聪明。
快乐是真实的,是内发的,除非获得你的允许,没有人能够令你苦恼。
你每天都应该记住:快乐是你赠送给自己的礼物,不是圣诞节的点缀,而是整年的喜悦。
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想得更好,干得更好,感觉得更好,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一项研究发现,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更灵敏,触觉也更细微。人进入快乐的思维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视力立即得到改进;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记忆大大增强,心情也轻松;精神医学证明: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胃、肝、心脏和所有的内脏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辛德勒博士说:不快乐是一切精神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快乐则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唯一药方。看来,我们对于快乐的普遍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我们说:“好好干,你会快乐。”或者对自己说:“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就会快乐。”或者教别人“仁慈、爱别人,你就会快乐。”其实更正确的说法是:“保持快乐,你就会干得好,就会更成功,更健康,对别人也就更仁慈。”
快乐不是挣来的东西,也不是应得的报酬;快乐不是道德问题,就像血液循环不是道德问题一样,快乐与血液循环二者都是健康生存的必要因素。快乐不过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你一直等到你“理应”进行快乐思维的时刻,你很可能产生“你自己不配得到快乐”的不快乐思想。我们不是由于抑制欲望而享受快乐,相反,我们享受快乐才能抑制欲望。 



□ 莫让避重就轻成为习惯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人的能力与智慧都处于同等的水平线上。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获得成功,有的人却碌碌无为呢?
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看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避重就轻,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做出牺牲。避重就轻是一种普遍的老习惯,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习惯。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避重就轻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避重就轻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了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避重就轻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前途,但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脚踏实地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获取一个较好的社会地位。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避重就轻,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一旦养成避重就轻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做事也不能善始善终,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面一丝不苟,也比草率分心,在多个方面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名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事无大小,不畏艰难险阻,竭尽全力,是成功者的标记。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他们肩负着为世界创立新标准、新思想、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 



□ 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对自己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要像猎豹一样盯住猎物——唯一的目的就是擒住它。看一看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实际上就是不能做自己。的确,在做事的过程中,有些人因各种借口造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他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潜能的正常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做事的希望。
阿春和阿军是少年时代的同乡,不久前的一天两人在街上偶遇,十几年未见面,大家都颇为感慨,于是亲切地聊起来。然而,在谈到未来打算时,阿军竟说自己已“老”了,“现在只是为了孩子赚钱,还有十几年就要退休养老了,没有其他想法了。”阿春却兴奋地讲叙了一大串的设想。
阿军他才三十五六岁,怎么就等待退休养老呢?怪不得我们这个社会有那么多失败者,他们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却随意找借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败。
阿军在少年时代是一个智力水平中等偏上的人,家境也不错,父亲是国家干部,母亲也有工作,在当时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现在在某国有公司当职员,当过兵,老婆在机关工作,他们有一个男孩在读小学。这是一个拥有三口之家的典型男子,按说他现在最具有条件去设立某个目标,努力攀登。遗憾的是,他竟然放弃了一切追求,年龄的借口显露了他消极失败的心态。
三十五六岁是最有作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因吸收丰富的生活养料而成熟,比较容易认识和把握自己。许多成功者,事业大都是在30~60岁的年龄阶段完成的。北京天发制药集团总裁克键,49岁才开始辞职创业;山东乳业百万富翁、养蚶专家辛启泰,50岁才从海边滩涂上寻找成功之路;四川“蚊帐大王”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