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宏江:95分和85分都是A

中国的孩子也许只用5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现在这些课程,达到现在这种水平,另外50%的时间实际上被浪费了。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都要求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必须掌握所有的细节,比如他用50%的时间就能掌握95%的细节,却要用另外50%的时间去学习最后那5%的细节。这个“最后的5%”对99%的人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要论“投入产出比”的话,这个“5%”最不合算。但是他在考试中决定胜负的就是这个“5%”,成败常常就在一分之差,甚至在0。1分上分高下。有多少孩子考大学差了一分就落榜!所以孩子们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只是为了提高一分两分。而在美国的学校里,95分和85分都是A,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水平。美国的孩子用不着拼尽全力去挣那几分,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

高剑峰:要有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观念

在大学里听了无数的课,只有一次课的印象最深。那一次是设计课,老师对我们说:“把你的思路全都打开。”他鼓励我们用各种方法去完成设计,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不准抄袭现成的东西。我在中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老师说过这些,所以觉得既新鲜又有意思。我和同学们当时正在传阅一本书,里面有个故事正好是老师这个思想的佐证。那故事是以一个问题开始的:请你测量一座房子有多高。这本来是一个物理实验,给一个学生一块石头和一个秒表,你可以利用自由落体的原理测量出房子高度。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样做,但是只有一个学生另辟蹊径,他去找大楼的管理员询问楼房的高度。“这也是一个方法,做事情就要有这种观念,”老师说,“不仅是符合逻辑的观念,而且还要有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观念。”

王坚:想象天上的事情

那天沈向洋对我讲,现在推导公式都把学生给推笨了。很多东西都想不出来了。我也有这种感觉,比如天上的事情就想不出来。怎么把天上的事变成地上的事,那就更想不出来了。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教育是有关系的。仅仅让学生知道“对与错”,那不是好的教育,至少不是富有想象力的教育,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在一种“不分是非”的状态下想事情。如果你的想法肯定是对的,没有人反对,但是很平庸,那有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必要想它呢?

刘策:你是知识的主人,还是知识的奴隶

没有什么知识是不应该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关键看你是它的奴隶还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是它的奴隶,那么这些东西就没有什么用,它总是约束着你,让你的思维受到限制。如果你是它的主人,你就可以驾御它,利用它,它就有用了。你是主人还是奴隶,其实只差一步:你是不是真的使用它。你使用它,马上就是它的主人了,如果你仅仅学习它而不使用它,你就是它的奴隶,这个问题从小学到大学都存在的。人人都知道学英语如果只学不用,背单词就会是一个包袱,如果你要使用它,它成了你和别人交流的工具,你就不会觉得背单词是个包袱,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这样的。 


 新发现 
新发现

1。大多数看上去不够聪明的孩子,不是“没有脑子”,而是让自己的脑子闲置着。

2。把学校的全部课程和考试加在一起,其实只开发了学生的一个大脑,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只会使用一个大脑。

3。大脑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以公认的标准来衡量的好学生,比如考试成绩 


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优秀的思维能力。

4。“E学生”几乎全都拥有广泛的兴趣,并且有意无意地全方位地训练自己的大脑。 


 智力的折扣 
智力的折扣

很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使用了自己的一小部分智慧。即便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也是如此。

——李开复

我们在前面提到,李开复的“精英哲学”过去几年来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话题。到了20 


03年春天,他又一次谈到这件事:“很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使用了自己的一小部分智慧。即便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也是如此。”那天晚上他坐在北京嘉里中心的西餐厅里,手里端着一杯矿泉水,眼睛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他的这句话里有一个秘密仍未被揭示。这就是“智力的折扣”。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惊人的事实:一般人一辈子可能只使用了大脑的10%…15%,另外85%以上的脑神经元,始终在沉睡的状态中。我们还提到日本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稻田太作,他是一个对人类智能寄托崇高乐观精神的人。他相信,那些总是说“自己不行”的人,是“自己让自己变得不行”。这些事实对于那些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的人来说,一定是个福音。人的智力的差别不在于天赋的高下多寡,而在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唤醒你的天赋。

在一番精心的研究之后,稻田太作提出“头脑指数”的概念。这同“智商”的概念类似,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生疏。事实上,关于智商的话题,是所有老师和家长津津乐道的。但是教育工作者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大多数人本来拥有的智商和实际表现出来的智商并不一致。

如果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说明这种情形,那就是“实用智商指数”。在天赋智能相同的情况下,“实用智能指数”越高的人,越聪明。这个规律导致了我们的第一个公式:

实用智能指数=天赋智商×大脑使用效率

一个人对于实际问题的适应能力和解决能力,通常取决于实用智商,而不是天赋智商。比如一个人虽然具有200的智商,但是只使用了其中50%,所以他的智能指数只能是“100”。另外一个人的智商只有150,却利用了其中80%,那么他的智能指数就达到了“120”,反而比那个天生聪明的人还要聪明。这就是稻田太作所谓“头脑指数”的巨大价值。

然而是什么东西在影响人的“大脑使用效率”?是态度。

“大脑使用效率”不仅建立在智力的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态度的基础上。事实上,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态度比你的天赋更重要,也比老师的强迫、父母的劝导、学校的牌子、分数、名次和其他一切更重要。你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态度是你学习过程中最无价的财富、最伟大的力量。它能引导你走向“E学生”的阶梯。

在“天赋智能”相等的情况下,提高“实用智能”的关键在于改变你的学习态度。这个规律导致了我们的第二个公式:

大脑使用效率=智力×态度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智力问题都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这些人虽然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一旦拥有较高的“大脑使用效率”,你会惊喜地发现你比过去更聪明了,你的老师开始夸奖你的表现,你的父母开始相信你的能力,而且你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大脑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像张宏江说的,去“悟”。同学们也会惊讶地问:“你是怎么回事?也没见你怎么用功,怎么就超过我们啦?”

你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我比你们多使用了1%的脑细胞。”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包括:

大脑集中指数。

大脑开放指数。

大脑主动指数。 


 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 
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

我在学习中之所以比别人用的时间要少,只因为我相信,与其心不在焉地学十小时,不如集中精神学一小时。

——张亚勤

聚精会神,也可说是全神贯注,显然可以作为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的最直接的因素。它不 


仅仅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能力。你要让自己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那就最大程度地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我们可以用“大脑集中指数”,来衡量一个人的聚精会神的能力有多大。它由两个因素构成:

其一,集中精力的长度;

其二,集中精力的深度。

通常情形下,你集中精力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你的大脑集中指数也就越高,所以:

大脑集中指数=集中精力的长度×集中精力的深度

大多数孩子都会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上课时不知不觉走神了,猛然醒悟过来,赶快听老师讲了什么,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又走神了。于是,课堂上的记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