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态度决定一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很聪明。聪明的人如果真想从哪里摆脱出来,又能谦虚接受别人的建议,他就一定能脱离任何困境。”
“没有人说过我聪明。”他说。
“可是现在我不是说了吗?”
他拿出7张脏兮兮的1元钞票,一张一张地摆在桌子上,沉重地说:“这就是我的全部财产。”
“你以为我会流泪吗?我毫不觉得惊讶。你拥有比这7美元还要多的东西,例如我们现在谈论的你的头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你还年轻。你挺身站直的话,是很有风采的。听说你大学毕业的成绩是优等。为什么要说这7美元是你的全部财产呢?”
我们谈论的都是他不好的一面,所以我转过话题说:“现在谈谈你的好的一面。”不久之后,他似乎对自己逐渐产生了好感,因为他开始谈起了过去。
他未婚,在酗酒之前原是某家公司的副经理。酗酒使他失去了极有前途的工作,从此他就迅速堕落了。现在他才真正体会到,他已有了设法改变自己的念头。
他领悟到首先要放弃消极的思想,也就是要赶快抛弃那种不怀希望的态度,这种态度伤害了自己,应该从寻找对自己有益的因素开始。
“我为什么会蠢到把父亲节俭省下来的40000美元浪费掉呢?”他问。
“再聪明的人也会做傻事。你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聪明地领悟自己过去的愚蠢。你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学会了用钱的方法。将来当你获得比失去的遗产还要多的财富时,一定会聪明而谨慎地使用。你要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是的,我也这样想。但还是很后悔不该做那样的傻事。”他说。

神奇的改变——“下次要怎样”
我认为世界上最无聊的就是这句“如果怎样”,我把史麦利·布朗顿博士告诉我的事说给他听。
布朗顿博士说许多病人身心都有疾病。那是因为他们经常说“如果不做那件事”或“如果那样做的话”这类后悔的话语。
如果病人不再后悔地说“如果怎样”,而能有“下一次要怎样”的想法,就能恢复身心的健康。
他虽然有消极的想法,但还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积极思考上。由于与生俱来的开朗性格,使他能听从“创造成功的生活方式,现在开始也不嫌晚”的建议,不再注意那7张根本不值得依赖的1元钞票。
我没有忘记刚好有许多慈善家,交给我一笔基金,要我负责用以帮助贫困者。
我对他说:“肯,不要再想失败的事了。现在立刻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首先要每天至少念30遍下列五条肯定的话语作为重新起步。现在你最需要的就是强化‘积极思维’。效果显现之后再把次数减少,不过现在先把这五条每天念30遍吧。
我现在开始重生。
我每天向上走。
我确实走向成功之路。
我现在正要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上帝在每天引导和帮助我。
“肯,我想对你做一点投资,你到YMCA借一个房间。今天要从这里开始,一边说‘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有我的工作’,一边走出去。要这样相信。要很清楚地想象那种情形。然后去得到那个工作,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做得更好。”
他很快就在城西的一家小餐厅找到负责柜台的服务生工作。他全力以赴,工作得很认真。
那天到我这里来时他已经绝望了,正处于心情最恶劣的状态,前面也说过,再没有比这更坏的了,所以反而是最好的出发点。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向上走。
他的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转变,绝口不提绝望的话语,只接受希望、信仰、积极思考的话语。
结果,他克服了酒精中毒,慢慢从柜台服务生升任经理,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他放弃了有害无益的“如果怎样”的话语,不断使用“下一次要怎样”的话语。
想法可以使任何人都能获得像肯·巴塔菲德那样的幸福,当然肯很快还清了债务,那7张1元的钞票,他留下一张镶在镜框里,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使你进步的两个重要法则
要想进步和向上,有两个重要的法则。
其中一条就是我的朋友杰姆士·R·纳普夫妻一天晚上和我们夫妻一起吃饭时所说的。当时我们正谈论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比平时更好,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吉姆说:“事情不顺利时,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行动。”
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要下决心停止自己正在进行的错误行动,立刻采取纠正行动,这样就能开始做更高水准的工作。
接下来要提到著名的慈善家兼出版家,我的一位朋友W·克勒蒙特·史东常说的:
“立刻行动。”
如果同时施行这两条法则,就能很好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我常提到时机,时机就是指当一切条件完全符合时,或者突然领悟到需要“纠正行动”的那个神秘的瞬间。
可是一直过着失败人生的人,或者觉得自己没能充分实现目标的人,如何才能变得敏锐,忽然醒悟已到了应该采取“纠正行动”的时刻呢?
必要时自己也能创造出正确的时机,如果想到要自我改变,就必须正确地在可能的范围内思考。以停止、思考、想象、祈祷的程序就可以做到。只要一切条件符合,自己掌握主导权,就可以把眼下视为最好的机会。

回到少年时代的梦想中
有不少人拥有很好的工作,但心里还是想从事别的工作。有一些极为成功的人士在人生的半途,会突然改变职业,而且仍能和以前一样成功,这常常令人惊讶不已。
威廉·赫瓦德便是一个好例子。这里用的是假名,因为他是个相当知名的人物,他应允我将他的故事发表,条件是不可让他的身份曝光。
他少年时代住在中西部的小城市,他很喜欢印刷厂与报纸,放学以后就到印刷厂看工人印报纸。他兼了一份送报生的工作,每天带着刚印好的晚报出去时心里总是感到特别高兴。他用熟练的动作将晚报丢进订户的大门里,一边梦想自己成为大报社的记者或地方报主编的情景。
他的手指上沾满了印刷用的油墨,怎么也洗不掉。
他的父母对他却抱着别的梦想,希望他从事其他职业。虽然父母并未勉强他,但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因此他投身到和出版报纸完全不同的事业中去了。
威廉·赫瓦德在工作上表现非常优秀,在那个行业里成为了著名人士,实现了双亲的愿望。人们都认为他天生就是干那行的,多年来他在那个领域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获得许多荣誉,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对报纸的梦想。他深知自己心中还隐藏着绝对无法除去的愿望。
他心中对出版业仍怀着无止境的向往。经过那么多年,印刷用的油墨斑痕还未消失。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自己仍然不断在想的事情是否还有意义呢?抛弃自己努力建立的一切,放弃在一个领域中的光辉经历,回到少年时代的梦想里现实吗?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手指,和少年时代不同了,手指的关节稍许突出,可是印刷用的油墨斑痕仍旧留在上面,他的初恋到如今还铭刻在他的心里。
他为此彷徨了好几个月。
他已满足了父母的愿望,而父母也早已去世。还有什么可傍徨的呢?有一天夜晚,他在自已农场的古老枫树下散步时,下了最后的决心。
他回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里。他改变了职业。有个声音在悄悄地对他说:“立刻行动!”促使着他放弃现有的职业向新的目标跑去。
威廉·赫瓦德进入了报业,他获得了幸福,那是少年时代所期盼的那种幸福。
人都应该具有在这个世界上发现真正自我的权利。
例如,你多年来经营着杂货店,但真正想从事的却是音乐。试着改变方向又如何呢?或者你现在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但心里却想着经营杂货店,记住,你有实现梦想和发现自我的权利。
圆满的人生就是内心深处没有留下任何缺憾的人生。在你心中产生的那些梦想,你必须加以珍惜,并对那样的梦想负起自己的责任。

爱他人——演说家的秘密
我的表弟菲立普·亨达森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是成功的。他在蒙特·赫尔约克担任多年副校长后,转到俄亥俄州的牛津担任西部女子大学校长。
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伯父赫西尔·亨达森,不仅从事建筑业,也经营金融业,既是银行家,也是农场主。他非常富有,是俄亥俄高原具有领导地位的实业家。他很希望长子菲立普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菲立普和父亲却是不同类型的人。
他是学者、思想家兼教师,在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了安宁与幸福,同时也获得了成功。他的弟弟赫瓦德继承父亲的事业也非常成功。他们兄弟俩一个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