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解放交趾,解放朝鲜,乌克兰自治等等,都被中华帝国拿来重点宣传。

这是一个中国的民族自由精神与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互相碰撞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霸权的时代。

因此这个时代看上去,并非是那么宁静。

世界各国人民,依旧生活在黑暗的天空下,为此拼命的寻找着真理,面对中美各自提出的真理,各有各的抉择,但两者的互相竞争和鼓吹,也让很多人民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就这样,世界迎来了1924年。

这一年里,中华帝国依旧在不断的加强着国家战争潜力,而发展经济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并不代表着全部。

中华帝国在1924年,又造了两艘空壳舰。

而英美日三国则按照计划,将十四艘能抗衡华东级战列舰的军舰全部开工建造,加上原本的十六艘,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十艘与华东级战列舰同等级的战列舰。而中华帝国,实际上只有八艘,远没有什么十五艘。

三十艘华东级战列舰同等级的战列舰,这在和平时期将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

英美日根据中华帝国故意泄漏的一些细节上错误的估算了中华帝国发动战争的时间,认为可能是在1930年,因此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特别是战列舰方面的投入。

至于航空母舰,由于发展还很低级,因此不作为海军的主力船舰。

1924年,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依旧十分快速,但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因为大量的低息放款,却是开始发力了。

俄国那边因为华东银行的放款,也变得非常繁荣。

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是老样子,主要靠工程建设来拉动,同时繁荣起来的内需也是一个主要的增长点。

中华帝国的国民在消费还算是比较理智的,主要的消费也就是表现为对那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上。

不过因为没有医疗、教育上的压力,因此房子问题依旧是国民解决的重点,房地产行业比较繁荣。

但因为土地是私人的,所以到处随便盖房子,国家没有从中剥削,因此房价很低,加上政府有保障房建设项目,因此住房问题很容易解决。

当房子问题解决了之后,就是车子,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了。

有了并无关系,当周围的人们普遍有了更好的东西,也会带动更新换代。

所以刺激消费上还是很容易的,特别是车子问题,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华东银行已经开始给一些人放车贷了。

至于放房贷那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放贷有一定的利息,而且房子实际上不是很贵,因此透支消费并不是太严重。

而且房贷的数量也受限制,不是无限的放出贷款,毕竟建造房子需要时间,一下子放出太多钱,会使房价大幅度上涨。

因为帝国保障房的存在,房价一直不高。

再怎么造房子都不能转化多少战争潜力,这是需要明确的一点问题。

因此车贷才是比放贷更重要的,因为制造汽车是重工业,不单单是牵扯到军用汽车等问题,制造汽车已经牵扯到比较广泛的工业范围了。

——————

第二更到今天一万一更完

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在房贷方面发展比较快,这也属于一种透支消费,这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因此中华帝国的经济在之前有很快的发展,但国民要还房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的增长。

但首付较高,所以透支程度不高加上房价不是太高,因此很多国民已经把放贷还掉了。

房贷的主要市场则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房贷市场开始饱和。

因为房贷的不断放出,使得中华帝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得多,但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目前还属于基本生活设施的范畴,还未涉及到汽车等商品,因为汽车目前还属于奢侈品,并未成为生活必需品。

不过只要大规模放出车贷,大部分国民都买了家庭汽车,那么汽车也就成为生活必需品了。

经过几年的全面疯狂建设,此时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高增长速度,这得益于亚联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在这种疯狂建设下,中华帝国逐渐具备了进行大规模透支消费的能力。

同时中华帝国在汽车产能上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其速度只能说让美国人都感觉望尘莫及。

其中中盛集团与华盛集团陆续进入了家庭汽车制造业,与华东集团进行竞争。而华东集团则保留着工程车、货车的垄断生产。

竞争有时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

中国三大集团,在民用领域的竞争此时趋于激烈,三方所使用的技术基本相同,同时三家集团也在不断的做出创新,从而使产业在世界上保持极高的竞争力。

当其中一家集团做出某项创新后,其他两家集团也会迅速跟进,但要向创新的集团缴纳一定的专利费,这样使创新的集团具备成本竞争优势。

家庭汽车的产能疯狂增长,这是在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车贷做准备。

产能问题得首先解决,否则到时候就算放出车贷,也没有足够的产能生产。

同时中华帝国在交通上也大力建设,在不断的疯狂建设下,铁路、公路都延伸到了俄国地区。

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使原材料运输没有限制。

中华帝国作为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一旦使用透支消费模式,那将消耗巨大的资源,但以当前中华帝国所掌控的资源来说,是完全足够消耗的,就算是人口增长到十亿,中华帝国甚至可以消耗全球资源来供应国民消费。

在这个世界上,资源实际上并非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也就是那么几种,其中农业可能是最大的制约,例如后世的中国,不能进行透支消费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农业上的制约。

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农业生产力上非常发达,足够国民使劲吃喝,加上版图扩大了许多,势力范围也很大,因此养十亿富足的人口并非是养不起的。

至于水资源什么的,大海里那么多的水,还怕用尽了不成?

铁矿石等资源什么的,就算是十亿非常富裕的人口来消耗,虽然理论上很快会消耗掉,但只要发展回收科技就可以了。

资源匮乏,只是后世美国制造的一种虚假的概念。

在免费能源出现的背景下,资源并非是匮乏的。

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情况下,中华帝国把铁路修到俄国境内是非常明智的,同时开始建设俄国的矿山也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行为。

而在俄国,华东银行放出的钱,主要就是房贷。

俄国的房子价格较高,但没有房子又不行。特别是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了原本不是太发达的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因此房子成了当前俄国的首要建设目标。

房贷又带动了钢铁、水泥等有关建筑的行业发展,而大量的钱投入市场,使俄国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拉动了其他的消费。

那些钢铁、水泥等厂商,多是中华帝国的资本建设起来的。

而俄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中华帝国所掌控,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华帝国有足够的利润来建设矿山、交通设施。

光是中华帝国当前掌控的不动产,就足够不断剥削俄国人了。

俄国人光是在房子的问题上,就欠下了银行大笔的钱,尼古拉二世出于统治考虑会给俄国人提供基础生活物资,但并不代表着愿意学中华帝国那样建设保障房,这也导致俄国的房价有点高。

加上钱不断的增多,房价也在源源不断的抬升。

一些俄国人在这样繁荣的市场下,变得很有钱,因此高价购买中华帝国掌控的一些资产,甚至跑到中华帝国来投资,大肆购买资产。

很多中华帝国的资产都被俄国人买走了。

中华帝国对于这些俄国资本的大肆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限制,只是提高价格卖给俄国人。

反正,现在俄国人买走多少,未来还是要吐出来的。

到时候等俄国经济崩溃了,俄国人的那些资产多数都得被银行收走,或者低价再卖给中华帝国的资本家们。

此时的卖,是一本万利的。

那些有前途的资产,华夏会会把价格提得很高卖给俄国人,同时引导俄国人去买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资产。

特别是一些让俄国人感觉买到了很有面子的东西,例如一些地标式的建筑,俄国人都是高价的买。

实际上有一部分俄国人目前钱多得已经不在乎盈亏了,出手非常豪爽。

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此时还未大规模展开,但也用不了多久了。

1924年,是中华帝国最后的准备阶段,各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