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此时中华帝国还未进行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因此市场要想变得不繁荣那是不可能的。

经济发展这个东西,实际上只要政策得当,是很好控制的。

在不断繁荣的内部市场下,疯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常理之中的事了,毕竟内部市场繁荣了之后,无法跟上的基础设施,都会有人拿着大把的钱去建设,从而跟上市场的发展。

这种发展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非常繁荣的市场下,会延伸出大量的建设行为,同时经济崩溃后,国民会欠银行很多钱。

而银行如果是国家的,那么国家在发动战争时,也就可以有很多人力可以动用。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把一件产品细化,会发现成本几乎大部分都是劳动力成本,而非劳动力成本的,那属于不动产成本。

但那些不动产成本,除非是那些田地,其他的人造不动产都是可以继续细分为劳动力成本。

美国的那种透支消费方式确实是诸多有利,但在中华帝国,必须由国家来操纵这种模式,否则钱会跑到私人手上。

以中华帝国的发展计划,这种疯狂的铁路建设,还将持续十年以上。这要政策上不出问题,这种疯狂的建设就能够维持下去。

这是一种属于人为可控的疯狂建设,实际上对于国家来说,风险是很小的。

泡沫经济会破碎,那都是银行不再往外贷款而造成的。

到时候经济阵痛自然有,企业破产就能够不用再承担债务,个人则需要继续还钱,但私人一般都不会欠下太多钱,银行不可能让个人透支到不可能还清的程度。

可能最多,也就透支两到三个月的工资,而且可以向全部国民低息放贷,让他们去消费,以中华帝国五亿人的人口规模,这种透支消费的模式,理论上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那么经济崩溃之后,全体国民,必须为国家免费打工两三个月,因此国家就有非常多的钱去打仗。

而且战争初期,经济还未完全恢复,工资水平显然没有经济崩溃前那么高,那么国民可能要给国家打工半年,甚至是一年。

同时国家不需要国民马上就把钱还上,同时国家还是照样收税。

如此一来,战争潜力就无比恐怖了。

国家不需要出台什么强制剥夺措施,就能够获取大量的资源进行战争。

而对于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负责战争机器运转的,并非是所有人口,因此可能国家可以打上十几年的战争,都可以继续持续。

因此,中华帝国已经小规模的开始建立信贷体系了,并且想一小部分的国民发放信用贷款,但目前利息还比较高,不是所有国民都会去贷款。

如果要加大放贷量,只要把利息降低到几乎没有的程度,就可以。当然不可能一下就降到没有的程度,可以逐渐的往下降,以避免在同一时期太多货币流入市场导致急剧的通货膨胀。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就是我借你钱,不要你利息。个人拿到钱后,就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活动,从而使整个市场都无比繁荣,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既然收入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很低,大部分国民都愿意起贷款,以提前享受到自己的目标,例如房子、汽车等等。

但银行突然不放贷了,让市场陷入萧条,让整个国家的国民都还不起钱了。

那么接下来,国家就用之前透支消费建设起来的基础,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而国民欠下银行大量的钱,也就能够给国家发动战争提供无比丰富的资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之前,中华帝国必须完成这一进程。

当中华帝国完成了这一进程后,马上就可以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而且是全面的战争。

至于什么时候加入战争,中华帝国是有极大的主动权的。

……

1922年,中华帝国早建设的中京已经基本完工,中京位于开封以南八十公里,朱仙镇以西五十公里,在一片旷野中建立起来的一座新城。

为了解决中京的用水问题,帝国从牡丹江水库调水,建设起了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

南水北调这一工程,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了,重点在于解决北方用水问题。

帝国对于北方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同时对北部、西部的生态进行严密的监控,遏制了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此时北方草原上,还时常会发生了一些洪灾,相比后世不断扩散成沙漠的状况好太多了,加上中华帝国此时的防范意识很强烈,因此北部和西部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性降到了极低的程度。

面对沙漠化的问题,中华帝国专门将生产兵团调往沙漠边缘,对沙漠进行精心的绿化。

后世中国也采取了这一措施,把军队调去绿化沙漠,但问题是树木种下去后做个报道,然后就没人护理了,这些树木有的枯死,有的被当地居民为了一些利益给搞死了,可能仅仅是为了那些盆子。

中华帝国此时则是则是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在沙漠边缘地区建立滴灌系统,然后将树木植下,同时在植树的地区建立防沙带,以免这些树木被沙尘淹没。

同时建立专门的护理队,对这些树木进行管理,出现树木死亡则进行补种,同时防止人为的破坏。

对于人为的破坏,帝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破坏沙漠绿化植被,可以进行判刑,力度视行为恶劣程度而定。

帝国对于这种绿化并未急进,而是打算每年绿化多少地区,首先将沙漠扩散势头阻止,同时年年对沙漠面积进行压缩,最终将整个沙漠包围,尔后彻底的将沙漠绿化。

滴灌是绿化沙漠的重要技术,而沙漠周边地区可能缺少足够的水源,因此帝国加大力度进行南水北调工程。

同时帝国还计划,从贝加尔湖,也就是当前的北海抽调淡水。北海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淡水资源,从那里调水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用来供应沙漠滴灌体系的消耗是绰绰有余的。

另外,帝国已经秘密在渤海建立了一个大型海水淡化厂,这个淡化厂用的能源就是特斯拉电圈作为能源。

因此,帝国从贝加尔湖调水是必须的,这样可以鱼目混珠,实际上从贝加尔湖抽调供应北方的水并不多,大部分的水都将从渤海抽调,在淡化之后输送给工厂当工业用水使用。

实际上这些海水淡化厂让人知道也没什么,主要的问题是,中华帝国建设的特斯拉电圈发电厂必须封锁,不能让国民和其他国家知晓。

就如何发展北方工业群问题,帝国高层进行了多次商议之后,决定建立一种以免费能源为基础的模式。

主要的问题还是水,工业用水的来源,同时还有工业废水如何处理的问题。

不管是淡化海水,还是处理工业用水,都必须消耗较大的能源,如果用落后的生产力去发展,那么就不划算的。

因此帝国开始考虑用特斯拉电圈来为海水淡化、污水处理提供能量。

帝国将把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集中起来,从而建立排污管道,将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同时污水处理厂,也处理城市污水。

每个城市都将建立污水排放的专门管道,甚至是可以把许多城市的污水排放管道连在一起,统一排放到某一个超大型污水处理厂。

而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将使用特斯拉电圈作为能源。

“如果说未来没有国家能够给我们打了,那么我们可以把敌人变成大自然,同样是这样的模式,但萧条之后我们以改造大自然的方式来恢复经济。”夏钧曾经在高层会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这也基本上确定下了未来中华帝国的发展模式。

在有敌人的时候,当经济萧条时,就发动战争来恢复经济。在实在没有敌人可打的时候,就可以与大自然斗争,可以如同战争一般不考虑成本的对自然进行改造,同样能够拉动经济。

如果考虑成本的话,那么经济也就不可能恢复,因为国家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实际上用的是国民欠银行的钱,太吝啬的话国民还不起钱,自然也就不能进行下一次刺激消费。

改造自然的目的,是为了让国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让生产变得更加安全和没有制约。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甚至可以把黄土高原都改造掉。”阎锡山充分的意识到了这样模式的巨大潜力。

美国在二战前,便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种方式,在未参战时恢复了十年经济大萧条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

实际上,如果将用于战争中浪费的那一部分钱再去建设,那么其发展速度将是无比恐怖的。

毕竟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