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太做作,太假了。”夏钧指着剧本的辛亥**阶段,建州保安团在上海与陈其美发生冲突的剧情,编剧们把陈其美给丑化了。

“不必刻意丑化陈其美,我们在上海与陈其美的冲突也并非见不得光的,只是我们先占了制造局,陈其美看了眼红而引起的冲突而已,没什么邪恶与不邪恶,这段历史也正好展现出辛亥**时**军也是有利益冲突的。”夏钧对陈伟东说道。

“是,校长。”陈伟东连忙记了下来。

夏钧继续往下看,又挑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政治性的定论问题,夏钧还是比较中肯的对民国初年时的政治人物进行了评价,让陈伟东不要刻意的去丑化谁,毕竟当初华东政府行得正站得直。

“还有这一段,什么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现在这头雄狮苏醒了。人家说的是埃及狮身人面像,跟中国有个毛的关系,再说我们也没必要去抱拿破仑的大腿。”夏钧又指出了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

陈伟东回去后,把上海**军冲突改成了双方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建州保安团先攻占上海制造局,因此认为应该是自己的。而陈其美的上海**军则认为上海的满清资产属于上海**军,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酿成了冲突的发生。

陈其美的做错的并非是在上海与建州保安团干了一架,而是在失败后开始造谣生事,这才被逮捕判刑。

夏钧也把影片的音乐给剽窃了出来,中日战争时用亮剑主题曲《中国军魂》,片尾曲用《黄种人》,不过这首《黄种人》不是用谢霆锋的版本,谢霆锋的版本带有说唱,有点嘻哈就不合适了,所以用的是张杰唱的版本,这个版本没有说唱部分。

这两首歌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整部电影的拍摄也开始启动了,剧组已经开始正式组建,选景也开始了,至于演员方面,大部分都是原班人马出演,除了一些已经挂掉的,例如袁世凯。

选角方面也在进行,例如选出演袁世凯的人,起码要长得八分像,然后还得苦练一下演技。

这部影片开拍的消息传出,社会上有了热烈的反响,国民对这部电影十分期待。

……

在万众瞩目之下,《一个民族的重生》在五月正式开拍,剧组采用全新的彩色胶片技术,不过黑白也有一些保留,黑白电影有其特殊的历史沧桑感以及艺术性,不过整部影片大部分采用彩色技术。

夏钧也推开了大部分的事务,拍电影去了。

其实夏钧整天也没什么事,内阁基本上能够处理大部分政务,少数要夏钧处理的,晚上批两三个小时就好了。

其实夏钧的戏份并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影片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讲述辛亥**前后那段时间。

这一阶段除了展现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的暗流汹涌,还有夏钧在建安发家的过程,这个过程具备极大的看点。

之后,夏钧也就是露露脸,大部分都是战争的戏份了。

同时影片重点宣扬日本的邪恶,第一部分就有夏钧下令在福建缉毒后所引发的中日海上冲突,影片中揭露了日本长期向中国输出毒品的丑恶行径。

山内小二郎在后面的影片中,将重点对日本的行为进行反思。山内小二郎作为第一个大将级别的日本日奸,在影片中戏份蛮多的。

此时山内小二郎已经彻底沦为了帝国的忠实走狗,不断发表着批判日本扩张主义的各种罪行。

山内小二郎的家人已经被日本政府清算至渣了,连他的亲戚都被愤怒的日本国民给清算了,山内小二郎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让他庆幸的是,中华帝国念他思想上具备极高的觉悟性,给了他不错的待遇,起码还能潇潇洒洒的过完后半生。

……

欧洲战场上的战火在美国参战之后再次燃烧了起来,德国开始了最后的疯狂进攻,意图在美国的参战部队到达欧洲之前打败法国,统一欧洲大陆。

德国由于有华东政府提供的军用飞机技术,因此一直在空军上占据优势,虽然协约国从中国买了大量的飞机,但中国华东飞机制造厂德国分厂也为德国制造出了大量的飞机。

在优势空军的支持下,德国的反扑有了很大的效果,一度距离巴黎只有三十公里,但德国后力不继,难以继续向推进。

欧洲人打生打死的,中国则是一片祥和。

工厂依旧在疯狂的运转,大量的煤炭燃烧后把杭州城的天空都蒙上了一层黑云,可见工厂的运转程度是多么的疯狂。

这还是在很多工厂使用了电能只后,中国毕竟不是一个完成了第一次工业**的国家, 而是直接跳入第二次工业**,因此并分是大部分工厂都使用煤炭作为能源。

除了工厂在疯狂运转,中国各省份到处都在修工程,有国家级的工程,也有省级的、市级、县级、乡级、村级的等等。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堤坝到处都在修,各工程队同样是加班加点,工人们在号召下卖力的建设着这些工程,同时他们的收入也随着工作事件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

就以沿海的发达省份来说,工人的最低工资已经提升到了五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在那些不发达的省份,最低工资也有两元以上。

更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当前帝国为了把经济向内陆发展的个政策,等内陆经济发展上去了,最低工资也会随之上涨了,而在经济未发达之前,内陆的两元钱的食品购买力,不一定低于沿海的五元钱。

因为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起来了,人工成本增加,食品加工方面也就使食品价格上涨,而且沿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一定有时间什么食材都自己处理,而实际上的食品价格是很便宜的。

对于内陆居民来说,日子也是很好过的,农民现在不交税,不用机械耕作,自己种几亩田就够全家人吃饱不饿了,只是其他的东西没什么钱购买,加上政府的救济,一年到头下来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

除了种田,还可以半工半农,农闲时可以出去当工人。

很多省份此时都开始迁移山区的民众了,山区道路不通畅,经济发展困难,人民多在山区里生活的话,个人产值很低,精耕细作型的农业上的利润已经因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幅度增加而被摊薄了。

把山区居民迁移出来,以后就不会造成贫困现象。

而且把人迁移出来,也省了很多乡村级别的工程,像饮水、电力、通话、道路这些东西都可以不必去建设,可以节约人力物力。

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给迁到城市里去,直截了当转成工人。第二种就是把十几二十个自然村集中迁移到交通条件好的那个自然村,建一个大村出来,这样娃娃上学也方便。

随着工程的大量修筑,各省经济都被拉动了。

此时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四亿人都开始陆续加入到生产力较高的生产模式之中,所能创造出的经济总量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平均产值达到200元,那么整个国家的产值也就达到了800亿元。

产值并非是按工人工资来算的,还要加上工人所创造出的利润来算,去年中国的税收那么高,主要是出口上的暴利所造就的,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样的暴利时期也将中止。

只要帝国继续大力发展经济,那么国民总产值将不断上升,税收也就自然不断抬升。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神话一般的道路,连年翻倍增长的速度,让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

此时中国完成统一,在人口与资源上都得到了统一,同时还对外扩张中占据了许多资源,拉希德阿拉伯王国的石油,印尼、缅甸的矿产等等,都是中国所占据的财富。

中国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状态,那么很快就能超越欧美,当然那是一个幻想,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再有那么快了。

不过如果保持稳定增长状态,那么二十年内绝对能够完全超越欧美发达国家。

要想让中国的人均产值达到200元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主要就是道路不通。

道路不通畅,那么经济发展就困难,就不可能完全把先进生产力普及到那些交通不发达地区。

直接跳跃到第二次工业**的好处有很多,缺陷就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其他国家在第一次工业**时就大体上完成了对铁路、公路的修建。

这样的缺陷也存在一定好处,那就是拉动就业。

随着中国的统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就业压力一下也就上去了,到处都在修的工程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