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前以团结为重,我们暂时没有这个意图。”夏钧说道,他的政策依旧是蚕食,连皮带骨的吞下去太没技术性了,很容易消化不良等各种症状。至于什么中央不中央,有什么区别吗?

现在谁还当北洋政府是中央?而且华东政府就算是地方性政府,也拥有政治外交的权力,是不是中央对华东政府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地方政府的身份总是能让华东政府躲过一些人的矛头。

所以夏钧现在对这个地方政府的名义很满意,暂时不会去想成为中央政府的虚名,毕竟就算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敢来压吗?

夏钧这个回答看似比较脱离空话、套话的范围,直接否定了那个记者提出的这种加假设。

但夏钧的口气却是不对的,他没有诚惶诚恐,而是很淡定。再加上他用的词是‘暂时’,暂时是多久?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还是半年?

反正随便过了一阵子都能说是那个‘暂时’已经过去了,夏钧说多久都可以,依旧是空话、套话。

这种问题的确也不好回答,用这种套话搪塞过去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一场新闻发布会接着没开多久,夏钧就受不了记者的疯狂追问而马上宣布结束,接着夏钧在警卫的保护下撤离现场。

而剩下的记者则连忙去找张博兰要照片等资料,然后疯狂的冲向机场,包专机把资料送回去。

也有很多报社是合包,反正那么多报社都是把资料发回杭州的,搭个便车也不错。

一边把资料送回去,另一边则派人跟着专门人员到战场上、战俘营等地点去拍摄,争取以最快速度获取最全面的报道。

一封封电报此时正以明码在中国传递,而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纷纷也收到了这些电报,这些电报中无一例外都是山东大捷的消息。

四天,仅仅四天结束战争

当人们接到前线传来的捷报时,各省人民都快激动得晕过去了,昨天刚来一个歼灭三十万日军的捷报,今天就是日军投降,战争结束的消息,此战速度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这也太快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各方反应

第一百八十五章:各方反应

杭州,李诗婧此时除了在家带孩子外,就是替夏钧主持军政工作。而梅儿则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负责统辖杭州两百里范围内的所有军、警。

整个战争期间,华东政府运转正常。李诗婧也不是第一次从夏钧手上接管军政,而且这几年都在夏钧身边,相当于兼任夏钧的秘书,对这些工作也耳熟能详。

华东各省在这场战争中并未受到什么干扰,外贸出口正常进行,人民生活物资供应充足,治安环境良好。

行政方面同样没有什么波动,各部门照常进行行政工作。

夏钧虽然去了山东,但没有谁胡思乱想什么。此时华东政府军、政、商、学、报、工、农等各界人士的素质早已提高很多,普遍都已经具备了共同的理想,因此内部十分团结。

从战争开始那天,捷报就一封一封的传回,然而到了二十一号,这份情报传回来时,李诗婧看了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她知道华东军在自己男人的经营下军力很强,但没想到能够如此迅速的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才四天而已。

不过李诗婧却不会去怀疑这个捷报的真实性,前线既然传回这样的捷报,那自然是真的了。

“姑爷有打赢了呀?”梅儿欣喜的问道。

“是啊”李诗婧松了口气,说道:“这次是彻底的赢了。”

从当年他们在福建时因缉毒而与日本发生冲突以来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这五年来华东政府与日本冲突不断。

今天终于挫败了日本,山东陆军并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败了。

“立即让宣传部把这个消息进行全面广播。”李诗婧对梅儿说道,“另外让各工厂继续生产,不要受到影响,等春节时再进行庆祝。”

梅儿点了点头,用电话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此时快过年了,而且前两天刚小庆了一下,再庆祝就不合适了,因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埋头生产、埋头建设、大加外贸出口。

而且已经临近过年了,等过年再庆祝也一样。

当广播中中宣布了山东的重大胜利之后,工厂、学校、部门几乎全部都陷入了沸腾之中,但沸腾之后又有些感觉不太真实,这场战争只持续了四天就全面胜利了?

接着各报纸的号外就印出来了,在街上到处散发。

刚开始的消息并不是太全面,不过很快各大报纸的陆续报道就出来了。

当记者们将战俘营和战场局部照片刊登到报纸上时,再也没有人质疑中国国战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这是一个奇迹般的胜利,对中国各省人民来说,这个胜利来得是那么的如梦似幻,让整个人都沉浸在无比美好的心情之中。

不管是报纸还是电台或是广播,在宣传这场胜利时,也在号召民众埋头生产,不要因此妨碍了生产建设。

同时华东政府号召各省人民‘苦干一个月热热闹闹过新年’。

由于有了政府的引导,华东各省民众进入了加紧生产的热潮之中,这场热潮不是光靠引导的,而是市场有需求。

这种需求才是繁荣的主因,此时中国不仅外贸出口需求旺盛,内部消费市场总量也节节攀升。

而且内部建设需求旺盛,这带动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促成了高度的市场时期。

同时人民的学习热情高涨,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掌握工业技术成了一个十分便利的通道,因此这种高涨的学习气氛,加上政府不断开办的培训班、技校、夜校等等,不仅形成了校外人员的学习风气,更是解决了他们的学习中的所可能遇到的阻碍。

有需求人们才会去学,要是学来没用,谁还去学?当前的中国,因为工业的飞快发展,让许多行业的技工都很稀缺。

学习过程中,国民整体素质也就上去了。

不过还是很多人为了能见证日本在山东的投降,而坐上火车前往山东龙口参加七天之后的受降仪式。

火车票一时间是一票难求,很多人只能坐客船、汽车,有些商人甚至包专机飞到山东去,就是为了一睹受降仪式。

同时华东政府也向各国使节发出了邀请,以见证中国对山东日军的受降。

国战军四天就解决了山东日军,这这个消息从陆续曝光出的各种证据中被证实,这并是一场骗局。

山东日军的确败了,而且还投降了。

日本政府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马上就进行否认,他们声称山东日军就算失败,也会坚决抵抗到底。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了日本政府的意料。

他们不明白内山小二郎为什么年要投降,日本政府上下高层很想把内山小二郎痛骂一顿,但却无法联系上,最后只能沉默了。

日本政府对国内则是封锁了消息,但消息显然封锁不了多久,这样的战败已经不是可以掩盖的事实了。

为了迎接即将爆发的内部矛盾,日本政府上下已经做好使用铁血手段的准备,但他们也试图转移矛盾,一切都在准备。

山东战争的发展彻底超乎了协约国、同盟国两方的预料,华东军四天内就击败了挖掘出了完善堑壕系统的日军,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局部战争。

尽管各国很想了解这场战争的过程,但华东政府却是严密封锁了战争的经过,让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出华东政府是如何在四天内击败山东日军的。

弄清楚这一情况对欧洲战场极有可能起到决定性的意义,为了能够弄清楚这一情况,各国开始从外交上、刺探上双重入手。

一方面各国纷纷向华东政府发出贺电,恭贺华东政府在山东取得的胜利,就连英国佬也不例外。

他们在战争开始后还想试图使用调停等手段来维护日本,但此时无疑是完全破灭了希望。

日本陆军在山东败得一塌糊涂,还把海军给搭了进去,最终英国只是在华东政府上下落下一个丑恶的嘴脸。

但战争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日本政府对欧洲战场的增援都可能泡汤。

为此英国正试图再次进行调停,以平息亚洲的战争。

不过英国政府首先是与日本进行接触,日本政府向英法许诺,只要战后英法等协约国能够协助日本海军重建,以及对日本进行经济上支持,那么日本可以最少为欧洲战场动员一百万兵力。

此时日本唯一值钱的,也就是人了。

而协约国此时缺的就是人,不管有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能拉到战场上都算是好的,不能打仗也能搞后勤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