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

省水、省肥、省力、增产、提高品质,这就是滴灌的诸多优点,综合效益有显著提高。

缺点就是先期投入会很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喷口会经常堵塞,应对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主要有两种应对方法,一种就是利用简单的设备对水进行过滤,例如过滤网,确保水中无大颗粒杂质。

第二就是把使用可拆装的喷口,喷口堵塞后可以拆下来清洗,虽然依旧会堵塞,但只要拆下来清洗就行了。

降低成本的主要所在就是水管的价格,滴灌是很耗水管的,所以这种技术在一开始是很昂贵的,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实用价值,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水管的成本不断降低,滴灌技术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因此这是一种还需要不断改进的技术,或者说要等待大层次的科技发展的技术,暂时只能用于茶叶、花卉等奢侈品的种植。

棉花方面夏钧暂时不考虑用滴灌,而是选择用喷灌技术。

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但在多风的情况下,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的问题。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最大优点是使农田灌溉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变成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多风、蒸发强烈地区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时难以发挥其优越性,在这些地区进行喷灌应该对其适应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前喷灌技术方面,农业部已经研制出了数种方式。

之前棉花种植采用的是移动喷灌小组的技术,就是用汽车运载着移动的水管,对棉田进行移动式喷灌。

这种移动式的喷灌技术低,投入成本小,对于前些年没什么资本的农垦公司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前各农垦公司所拥有的资本都大大的增加,可以对生产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最没技术性的就是固定式的,但投入成本较高,每公顷需要投入300元建设管道,相当于是一公顷土地一年的效益。优点就是不需要什么管理,自动化程度高。

第二种就是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支管可以移动,但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管理,而且支管容易在移动过程中损坏,优点就是投入方面比固定式的少50~70。

第三种就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将支管支撑在高2~3m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像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技术在后世的美国应用广泛。

目前研制出的这三种喷灌方式,以第三种经济效益最高,不仅投入比固定式的少很多,而且自动化程度也高,至于边角灌溉的问题,这其实并不是问题,搞搞农改就可以,把农田改造成适合灌溉的形状,灌溉不到的地方,也可以用固定式的管道,或者干脆不种。

使用喷灌技术后,可以使棉花等作物的种植减少人力上的投入。

另外在棉花采收方面每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为此夏钧购买了自动摘棉机的图纸。

这是一种水平式摘锭自走式摘棉机,是美国在1920年后约翰迪尔公司开始研制的项目,经过该公司九十多年的研制,最终研制出了效率超高的自走式六行摘棉机。

这种摘棉机的效率相比单人背负的那种小型摘棉机的效率高出许多倍,不过夏钧买的是那种两行的摘棉机,采用小型拖拉机背负。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完全能制造出这种摘棉机。

这种摘棉机的效率相比人工采摘的效率高出了80倍,而相比装备了小型摘棉机的工人,效率也高出近30倍。

从现在开始制造生产线,到明年棉花收割时,应该能制造出不少这种摘棉机,不够的话夏钧可以直接从兑换平台上购买,或者沿用之前的采摘方式。

在采取喷灌、摘棉机等技术后,棉花种植的劳动力投入规模将大大减少,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的效益,夏钧购买了二级高产棉花的培育基地。

二级高产棉花可以实现最高产量600公斤,一般在采取喷灌技术后,产量可以保持在450公斤以上。如果气候、管理得力,产出600公斤每亩也是可以的。而当前的平均亩产则在400公斤左右。

如此一来,棉花种植的效益提高了,那么明年政府也就不用对棉花种植户进行补贴。

就棉花采摘方面,夏钧还拨了专门的款项进行研究,以制造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采摘机器。

而农业部则下达了新的棉花种植规范,根据摘棉机的参数,对棉花行距做出统一规定,以便能使用机械进行采摘。

滴灌技术则在新疆的棉花种植上投入,依旧算是一个试验期,主要验证其是否符合生产成本要求。

新疆由于缺水,滴灌技术在新疆是很需要的。

明年的农业生产,将进入一个新的改革期,改革的主要所在就是灌溉,农业部将把喷灌组逐渐淘汰出主流,而做为一种辅助灌溉手段。

喷灌技术并不复杂,又适用于除水稻之外的几乎所有作物,因此可以在许多地区进行覆盖,这也是明年农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几年华东政府一直在持续进行农改,但主要的重点是在机耕化的改革上,主要就一些不适合机耕的地区进行地形整改,改为可机耕的平地。

随着中国的秋收开始后,世界各国的农业也进入了一个寒冬时期,大量的农产品开始涌入国际市场,轻而易举的就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击败。

其他国家的农业进入低谷期,农业收益减少,投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这和工业发展原理是一样的,工业占据上风的国家在技术研究的投入上往往更高,因为他们有基础,而那些处于劣势的国家,在研究上投入绝对比不上那些占优势的国家。

农业上同样如此,此时华东政府正在积极的进行农改,而世界各国则出现了减少农业投入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增加了农业投入,以试图挽回农业上的颓势,但这显然也是徒劳。

——————

厚着脸皮求下月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国战、国战!

第一百六十五章:国战、国战!

随着年底的临近,山东华东军进入了一个高度戒备状态,日本人向来喜欢不宣而战,为了胜利不折手段。

华东海军、空军也进入了作战状态,华东海军两艘航空母舰并未出动,而是出动了打捞并改装好的扶桑号、比睿号。

扶桑号此时已经被更名为‘山东号’,被列入了华东级战列舰的行列,比睿号则被更名为‘定东号’。

与此同时,华东海军还出动了五艘海盾Ⅱ型巡洋舰,十艘镇东Ⅲ驱逐舰,三十艘鱼雷艇,以及一百三十艘BIIV潜艇。

这是华东海军的大部分家底了,第一批正在制造的军舰之中,除了镇东Ⅲ驱逐舰下水服役了十艘以外,其他的都还没造好。

华东海军已经将力量集结在了黄海、渤海一带,特别是潜艇,散布得到处都是。

日本海军同样也有潜艇了,只是无法在水手下进行攻击,他们在游弋时时常与华东海军的潜艇遭遇,但无一例外的都是被华东海军的潜艇几枚鱼雷打沉到海底。

虽然此时在停战状态,但日本潜艇却是坚决以与击沉的对象,日本政府对此也没什么太大的办法,同样也对到处都是华东潜艇深感忧虑,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海军的反潜技术已经大大增强。

停水器、深水炸弹这些当前的反潜设备悉数都装备了,但同样也没有太大的突破,只是反潜船只的数量很多。

……

山东前线,双方的飞机探查越来越多,日本的飞机企图飞出作战区域的边界,结果与华东空军发生了激战。

日军战斗机是一种日本研究的双翼木制战斗机,同时还有美国卖给他们的一种三翼木制战斗机。

与华东空军的雄鹰Ⅲ战斗机一接触就处于下风,单翼的雄鹰Ⅲ速度奇快,根本不是那些双翼甚至是三翼的飞机能比的。

机翼更多,是出于升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