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那些以内农垦公司而失去了工作的农民,则被安排进了工厂之中。

华东自治七省的工厂现在也在往夏口、武昌一带开设,首先在政策上有华东自治政府的《华东临时约法》保驾护航,再则从交通上,夏口、武昌是中国的铁路中心枢纽,交通上也是很方便的。

加上那里是汉人的传统活动区域,长江人口稠密,因此在那里开设工厂很合适,很多需要从内陆购买原料的工厂都在往武汉地区搬迁。

沿海要发展,内陆也是要发展的,不然人都挤在一起,会造成后世那种畸形的情况的,所以夏钧很注重往内陆地区发展,就华东集团的工厂来说,能往内陆建设的就往内陆建,江西的工业很多是这么带动起来的。

现在北洋政府和华东自治政府联手将中国局势稳定下来,工厂向内陆开已经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铁路线。

铁路能开到哪里,工厂也就能开到哪里。没有铁路,往内陆开工厂只是空谈。

目前铁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江西到武昌的铁路开通了,从福建到年广东,从山西到广东的铁路也修通了。

同时从杭州到山西太原的铁路也修通了。

这些铁路线的修通,让山西、广东、湖北都具备了开设工厂条件。长江沿岸也是可以修建工厂的,因为长江水道也是个不错的交通选择。

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这些修通的铁路非常繁忙,特别是修到山西的铁路,山西的煤炭第一次大规模的运输到了南方。

这些煤炭的到来,彻底解决了能源上的问题。

煤炭肯定是要挖的,不然铁路没东西运就要亏本。

今年山西打算把铁路修到内蒙地区,并且连通张家口。张家口是制革业非常繁荣的地区,蒙古高原上的皮毛都是被晋商贩卖到张家口去。

加强杭太铁路的经济能力是解决只能运煤的重要措施,农业部正对山西的农业进行有序的规划。

山西除了煤炭,最重要的产业也就是矿业了,在挖掘煤炭和矿产,只要注意不在生活区、农业区开采就行。

由于晋商被阎锡山引导得不错,山西的乡绅都加入了这场投资热潮中来,其中以制革业的设备需求最多。

这些晋商,在历史上是有过错的。

但当前夏钧也不好去追究了,毕竟近三百年过去了,夏钧确实不好去清算,这样也不利于当前的团结。

因此还是一视同仁,给了晋商制革设备。

当然,夏钧同时也把制革设备给了中盛、华盛两大集团,以及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的商人。

华东集团还开设了一个绒线厂。

绒线,也是毛线,可以织成毛衣。

这东西在当前的中国还是没有的,在世界上也是极少。

后世极为闻名的恒源祥(羊羊羊那个),也是在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那时候绒线才刚传入中国。

人们对于这种能够织了拆,拆了织的新事物很喜欢,因此市场是很大的。

尽管这个年代没什么人会织毛衣,但普及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不普及也差不多,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谁还有时间去织毛衣,直接买工厂里织出来的成品贸易穿了。

就毛条来说,蒙古的确的产量不错,是个有盈利的地方。

广东那边的工业则更好发展,因为广东是沿海省份,铁路网络尽管还没修好,但沿海的港口城市的工业却是很好发展的。

江苏的本身也就是一个工业大省,在江苏发展工业也很合适。

新的一年,各工厂一方面在扩大产能,一方面也有大量资本涌入新的领域内,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

部分农垦公司甚至走出了国内,开始往南洋地区发展。

南洋本身就有众多华人,农垦公司到南洋就是和南洋的华人种植园主合作,与他们一起投资橡胶园。

建安最近又弄出了高产橡胶,据官方说,这种高产橡胶的产量是普通橡胶树的一点五倍以上。

虽然没有得到验证,但官方的诚信很高,农垦公司也都相信官方的说法,并未去进行质疑。

南洋华人也在新的一年里频繁的返回中国,他们回中国一是去考察,二来是顺道去故里走一走。

南洋华人基本上都是从福建、广东两地过去的,现在这两个省都在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范围。

回到故土的南洋华人都十分激动,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

这些回到国内考察的华人,因为有资本,又对南洋的地域熟悉,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与他们合资到南洋去办厂。

到南洋去办的工厂多是一些对原材料的开采、种植、采集,那些制造业基本上不会开设到国外去,除非是存在制约而不得不开设到南洋去的。

——————

第二更到

剧情速度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就要爆发了

第一百零四章:战争准备

第一百零四章:战争准备

华东大学工商学院,此时的商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最为庞大的一个学院,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学院。

工商学院里极为热闹,此时华东大学已经开设了四年。

四年时间,也让华东大学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尽管很多毕业生早早的就出去实习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华东大学工商学院的人才非常紧俏,由于需求实在太大,工商学院的人才根本不够需求。

特别是近期,贸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员,更是让这种人才紧缺达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

贸易部将这些毕业生抽调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调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国家很多,原材料产量也很丰富。

贸易部把这些管理人才抽调到那些国家,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也是夏钧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法德俄比这些国家的海外市场都受影响,会马上出现一个市场空白出来。

夏钧要做好接收这些国家的市场空白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接收英国海外资产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会出售他们的海外资产。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再来了。

因此向那些英法德俄比五国的殖民地派遣人员是很有必要的了,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考虑到英国会封锁德国,因此华东自治政府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夏钧在一月底会见了德国大使陶德曼,与陶德曼交流了一些当前的看法,并提出有意到德国投资军工,并且愿意给德国出售更多军火的意向。

“如果是投资军工的话,我们德国自然是欢迎的。”陶德曼笑道,心里加了一句,‘到时候德国政府会不会买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们德国暂时没有对军火有更多的需求。”陶德曼接着说道。

夏钧笑了笑,对他说道:“我们你们将来会有需求的,不如这样吧我们可以先将军火运至德国储存起来,如果德国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出售给你们,如果不需要,我们也可以再运回来。”

“我想我们的皇帝会答应的。”陶德曼听了点头道,欧洲的两的阵营已经快到交战的时候了。

如果中国愿意把军火提前运到德国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反正放在拿里对德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随时购买取用,这自然是大好事。

对夏钧来说,能把军火储存到德国去,自然也是的大好事。

协约国的生意虽然好做,但毕竟有人争啊美国和日本到时都在做,华东自治政府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不可能所有生意都是华东自治政府的。

因为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被英国封锁,所以没什么生意做。但若是提前把物资放到德国去,那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到时候做德国的生意,直接换到黄金用潜艇运回来,或者干脆就放在德国也可以,反正德国只是战败,并未被占领,只是没有把黄金运回来来得保险。

到时候买几艘远洋运输潜艇也就可以了,远洋运输潜艇也不是太贵的东西。

至于军工厂,则是其中的重要布局。

夏钧可以选择在不同时期,给德国生产不同武器,以此来平衡战局。

赚多少钱无所谓,夏钧要的是黄金。钱,用工业是可以赚到的,但黄金却不是那么好弄的。

另外延长战事,也是夏钧的考虑之一。

只要把战事延长了,那么他就能从协约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钱。

……

陶德曼把华东自治政府的意向向威廉二世报告了之后,威廉二世很高兴,还专门免费提供了土地给华东自治政府开设军工厂和修建仓库之用。

威廉二世自然很高兴,德国上下也有考虑过,一旦战争爆发,海上交通线很可能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