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氏零度的寂寞:一个女研究生的手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仅靠感情来维持感情是不够的。所幸生活更为多姿多彩,也让人早已学会习惯应对瞬息万变。分心的事情渐多,连看电影都少了唏嘘的次数——淡漠,是一件铠甲。  一度以为在这个学校里已经渐入佳境,有些宽慰,有些松弛。然而很快就发现,重重帘幕密遮灯,我们没有认识到的真相还很多。那时候就说自己不该学中文,这种精神产品一旦由单纯的审美变为学术,要我孜孜以求,将朦胧的感觉具化为条分缕析的文字,无论如何都丧失了最初的美感。再放眼去看文史哲,悲剧与苦难是永恒与不朽的起码条件,看多了他们,眼前早就一片灰色;过分研究了别人的灵魂,特别是这些疯子/天才的灵魂,我想不疯掉就已经万幸。   。。

寻找翅膀·飞翔(3)
看以前写的东西,嗲嗲的甜甜的,天真乐观;现在却俨然个性膨胀愤世嫉俗。我只归咎于大学,归咎于这种教育——希望可以把这种情绪扼杀在摇篮里。  2001年10月8日  多云  最初看到马友友的文字,是在一本时尚女性杂志里,那却是一篇现在想来颇似网络小说的文字,我牢记其中的一句话,说马友友的琴最适合诠释中年男子的心境,温柔敦厚;而于之相对的,是还在跳荡定不下来的青年才俊,那里面提到的是卡拉斯。  此刻,马友友响在耳畔,在颠覆传统的掩饰下,依旧是温柔而敦厚的气息。CD封面的底色是空旷的房间里渐变的蓝,高脚凳子中规中矩,马友友穿深色的休闲T恤和裤子,架着银边眼睛,一手扶琴,微笑着。看上去,像是度假中的白领,一帆风顺、境遇良好;没有阳光,但他身上却仿佛有和煦的阳光散射出来。大提琴一直缺乏其他弦乐那样丰富的表现力,但却出了马友友和杰奎琳·杜普雷,让乐器本身也变得fascinating起来。  其实他们两个人演绎的是关于大提琴完全不同的两段人生,气质截然相反,这恐怕也是大提琴的魅力所在。马友友可以那样斯文地奏着巴赫,不疾不徐,仿佛他不是在美国受的教育,倒是把血液里克己的中国传统因子流淌了出来。对于他,生活与音乐并不纠结,或许不纯粹,却安宁。  杜普雷呢?她仿佛与琴长在了一起,看到琴就扑上去。泻出的旋律,像埃尔加,完全沉醉进去,忽然间就抓住了人的泪腺,翻江倒海荡气回肠——她是天才。人类历史上,天才都是不懂得收敛的,奔放是他们给世人共同的印象,天才,人们无法不艳羡和尊重,但潜意识里却仿佛有排斥力量,让天才们“选择”了绝尘而去。那时我们说,凡间容不下天才;事实上,是天才不适应凡人运作的社会。  于是不想参与争论马友友的才气问题,能工巧匠也是赞誉。  2001年10月15日  晴  我逐渐意识到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我没有想到重建精神家园的转捩点这么快就到了,而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点竟然是那样一部通俗的爱情戏码——《流星花园》。  精神家园似乎坍塌了很久了,一直以来,自己都仿佛在阴沉而灰暗的雨天里蛰伏着,写一些硝烟弥漫的文字,对一些身外事冷眼旁观。似乎生活就要这样过了吧,而且我也没有什么愿望亟待救赎,我已经做好就此按部就班的准备,屈服命运静观其变吧!  于是对《流星花园》的感动吓坏了我自己。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排除一切外界的因素,遵从心灵的指引,无非是这样一个传统的模式。然而,这正暗合了内心因为耳闻目睹先锋情感后对于既成价值观的动摇,或者说,他与我那个坍塌了的精神家园有某些相似之处。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变化,天幸还有人愿意编织神话(之所以不是童话,因为这种感情宛如有光环的神祗),并且营造了一个让我们愿意相信的环境。在《流星花园》里沉浸了三天,像灵魂都得到了净化一样,整个身心忽然变得轻盈起来。尽管集体的庞大力量在某些方面影响了我,也一般去搜碟、拜托去台湾的学兄买正版,但心里却不仅仅是做个fans那么简单。因为事涉精神层面,对剧中人、对演员,我都存在感恩情绪。这两天的狂热追逐让我有一些过于乐观了,作为精神家园重建的依托,这次的地基似乎有些不堪一击;相较于之前二十年的教育,一步《流星花园》只是我在绝望中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自身难保。但这究竟让我寻找到了摆脱蛰伏的契机,因此我抓牢它的愿望竟是如此之迫切。  记得看最后几集的时候,屡屡为道明寺脆弱的一面而落泪。那很有意思,自己看的时候未必哭得出来,因为我一向认为为情节而哭是件很羞愧的事。但那天宿舍里没开灯,我们四个人各据一地,听到她们抽泣,原本鼻子就有些酸胀,终于还是落了泪——这也算是群体传播吧。其实单看那一段,视觉冲击力并不比习惯作践人的琼瑶催泪弹强,但从头看到这里,情绪沉淀到了一起,百感交集之下,何泪不可求?更令人无奈的是,艳羡的同时涌起的是更深层的悲哀,现实世界中,在道德理性与良善愿望分崩离析之下,我们恐怕穷尽一生,也到达不了这样纯澈的境界。我在为道明寺伤感,更在为自己哀悼。  情绪忽然振奋了起来,也许是因为沉淀到了一定的火候?这个时间有点短,不是吗?  2001年11月6日  晴  《流星花园》之后是了无生趣,而很快发现这也是一种别样的闲适,只是今天蓦然发现财政危机,挖空心思要打工赚钱了。想想也没有其它谋生之技,只有发挥专业本领,爬爬格子罢了。  进入大学以来,好像就没再写过高中惯写的温情脉脉的文章,就没再去歌颂自然、亲情、家庭、也没有写些哲理文字卖弄深沉思想。也不是没有感想,只是除却了那时功利性的心理,更愿意写心中的挣扎与历程,而不需要再装得对社会一片冰心。再加上我们进来的时候网络文学正风生水起,见到学长们的作品都一律低回婉约或是辛辣凄绝,多少受了些濡染,又加上一贯对新环境的排斥心理,一支笔越写越秃,落在文章中愈加颓废悲观;也从不掩饰心中的失望情绪,尽情使用那些浓墨重彩生生死死的字眼,一篇文章就此不伦不类一无是处。不过恰恰因为没有了读者,随笔第一次真实而坦率,终于可以不去自欺欺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寻找翅膀·飞翔(4)
这也不是没有负面效应。词句不再字斟句酌,嬉笑怒骂毫不节制,落笔无须思前想后文章是以粗糙了许多。真实之外,是文字中夹入了更多私人感受,不再那么见的了光,想信手拈来拿去发表,何其难也!而牢骚怪话越来越多,心境与文字在互动中彼此作用,都变得晦涩而阴郁。题材也很单纯,少了那些温情脉脉之后,不知别人还能看得上什么。于是这个本子就真的只能是心境的实录,对得起自己而已。  从前总会发感慨:“生活多么美好!”九点半下晚自习,在那样天寒地冻的冬夜里,依然有放肆飙车的精神。想来也许是大学生活剪去了我的触角,也许是远离市区的苦行僧生活让我们身心俱疲;总之我是很难再微言大义了。  天很蓝,心却灰蒙蒙的。  2001年11月11日  雨  尽管占卜书里为处女座人安排的理想居住地都是瑞士、巴西一类僻静的地方,但我想我们这个星座里的人骨子里还是满爱热闹的。不然,我就不会每次翻看电影杂志都会为影人们的风云际会荡气回肠一番;也偏爱看历史类的书籍,为那种上升时期的盛况而感慨万分。之所以现在实际生活中趋于懒惰消极,大约是抱着与曹雪芹相同的想法,惧怕聚会之后更深的孤寂。  处女座的人虽然理智,但应当都不乏爆发力吧!所以地相星座之中,只有处女座的人没有与乏味挂钩。那日看见英格丽·褒曼也是处女座的,倒真有与有荣焉之感。格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奥黛丽·赫本,时间相错近二十年,几乎是不同时代的人,却是我在黑白片时代最为钟爱的三位女星。其实对于赫本,倒单纯是因为《罗马假日》,她的幕后生活总显得有些缺乏深思熟虑,感觉上不似前两为那样杀伐决断明快爽利。正因为此,才觉得她身世堪怜遇人不淑。而嘉宝与褒曼的银幕形象冷艳且智慧,同将北欧女子身上结合了地理因素的冷静发挥到了极致。嘉宝的贵族气质与生俱来,那种不怒自危的气质从她的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有人说她在影片中就从来没有开怀大笑过,其实也不是(比如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