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年联欢会热闹欢乐,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林嘉茉的好嗓子堪比王菲,引得路过的同学都进来听,一下子震慑了高一年级。陈寻他们的小品乱七八糟,但是却因为赵烨的忘词而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搞笑效果。化学刘老师前仰后合,结束之后拉住赵烨的手,〃这个涅〃了半天,愣是笑的没说出话来。最后抽礼物的环节也很圆满,方茴和陈寻心照不宣的拿了各自的礼物。陈寻没想到方茴还为他折了星星,格外高兴,一会儿就拿出看看。而方茴也没想到陈寻在那个河马牛的衣服上别了自己的署名石,黑色的石头上用银粉歪歪扭扭的写着陈寻两个字,傻得可爱。想到他曾说过,让自己睡觉抱着,方茴不由脸红了起来。
但是他们的小把戏没能逃过细心的林嘉茉,她追着他们喊了一天〃假公济私〃,直到陈寻请她吃了烤白薯才作罢。
时间在一片笑声中嗖嗖而过,期末考试结束了,放了寒假,转眼间就到了1999年。
方茴和陈寻的成绩都不错,期末两个人分别考了全班第三和全班第五,因此他们的春节过得十分踏实。而赵烨就不行,他考了第二,倒数的,整个寒假都老实的在家蹲了。
虹桥门户网。
第37节:第三卷过往(15)
中国过年是大事,哪家都要从年前热闹到十五,走前访友讨个吉利话,贴上春联和倒福字,这心里才舒坦。方茴和陈寻也不例外,随着家里的大人四处活动,偶尔打个电话联系,还老找不到对方。直到初九那天,陈寻给方茴打了电话,说是明天要和发小们聚会,他们吵着嚷着都要见他女朋友,所以就约她一起去。方茴本来不好意思去凑热闹,她是脸皮薄的人,不爱往人多的地儿钻。可是陈寻不断央求,方茴一个假期都没见到他,也有些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飘了点雪花,陈寻在车站一边跺脚一边等方茴。方茴晚了一两分钟,下车之后忙向陈寻跑去。那天她穿的特别严实,帽子围脖手套都带上了,比她平日的身形宽出一圈,陈寻迎上去笑着说:〃慢点!别摔着!我看看,我们方茴怎么跟从山里跑出来的小村妞似的。〃
方茴拍了他一下,嘟着嘴说:〃讨厌!今天多冷啊!我可不像你,要风度不要温度!〃
〃嗯!穿多点好!丑点没关系,别冻着就行!〃陈寻把她的帽子又往下扽了扽。
两个人坐上车,方茴问他说:〃你的发小几个人啊?哪个学校的?〃
〃四个,我们小时候是一个院儿的,但是现在都搬家啦。他们学习不好,都没上高中,有的在技校,有的在职高。〃
那会儿对教育的观念和现在还不太一样,不是个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毕竟上一辈的人念书的就少,经过那些磨难,在有些家长眼里能够过上日子、吃喝不愁就行了。至于以后有没有出息,那得看孩子自己。因此也没谁逼着孩子上这班那班的,考不上高中也没多少家长会掏好几万的赞助费。所以,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不同人便有了不同的命运。陈寻的发小们,就没有跨进高中的门槛。
两人聊着就到了约定的地点,那里是其中一个人的新家,方茴在楼门口缓下了步子,她拉住陈寻,支吾着说:〃我有点紧张……〃
〃紧张什么啊?有我呢!〃陈寻安慰她说。
〃我和他们都不认识,要不,我还是回去吧!〃方茴揪着手套说。
〃见几次不就认识了?再说早晚你也得见他们啊!走吧!〃陈寻拉住了她的胳膊,走了进去。
陈寻敲了敲门,一个女孩在里面笑着说:〃你女朋友带没带来?没来可不给你开门啊!〃
〃来啦!快点!〃
陈寻扭过头对方茴说:〃你看看,你要不来他们都不让我进了。〃
门一下子打开了,里面的女孩很时髦,穿了件流行的紧身尖领毛衣,她一把拉住方茴说:〃你就是陈寻女朋友吧!叫什么名字啊?真显小!初中生吗?〃
方茴摇了摇头,陈寻嬉笑着推开她说:〃滚!你丫才初中生呢!〃
〃切!谁知道你会不会拐带未成年少女啊!〃女孩瞪了他一眼,回头朝屋里喊:〃别他妈看毛片啦!人都来了!你们快出来!〃
屋里响起了拖鞋声,走出了两男一女,前面两个人拉着手很亲热的样子,另外一个走在后面揉着眼睛说:〃叫什么叫啊!刚看到关键时刻!那女的真他妈给劲……方茴!怎么是你?〃
他惊讶的看着方茴,叫出了她的名字。
而站在一旁刚才还因为紧张而脸红的方茴,突然一下子苍白了,她转过身打开门就跑了出去,甚至没有跟陈寻说一句话……
(9)
方茴讲到这里的时候长呼了一口气,很长时间,她只是沉默的把玩杯子,好像并没有发生这次对话一样。我没有催促她,我知道接下去的事情肯定让她产生过强烈的痛苦感觉,所以无论方茴说还是不说,都不是我能决定的。
就这么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她的喉咙中发出了一点点呜咽的声音,然后她抬起头望着我,眼睛里有些湿润,轻轻的说:〃张楠,你高中是在西城,对吧?〃
〃嗯对,H中。〃我回答。
〃那……你听说过B中校门口扎死人的事儿么?〃她的手又开始颤抖了。
〃啊,我知道……〃
这个事件在北京中学中曾经流传了一段,有正史和野史两个版本。官方的,无非就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各校老师和各城警方把它作为反面教材,深刻的批判了校园暴力和少年犯罪,并且恶狠狠的警示我们,绝对不能拉帮结派,也不能打架群殴,更不能上学持械,万万不能拿刀砍人。民间的,则是那个男孩是B中的老大,为了女朋友去和其他学校的一帮人火并,在乱战中被海淀的〃九龙一凤〃暗算,当然,也有说是被西城、崇文的XXOO暗算的,B中战败,他死的时候还一直念那个女生的名字,手里紧紧握着她送的项链……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第三卷过往(16)
反正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在那年的北京确实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汇总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是:B中学生和一些外校学生以及少量社会混混在B中门口发生了群殴,多人受伤,一人身亡。
〃我的初中就是B中,死的那个男孩子叫李贺,是我当时的……朋友。〃
我的手也突然颤抖了,杯子中的桃子酒撒出去了一点,在桌子上形成了怪异的粉红色水痕……
方茴小升初的时候,既不是班干部,也没有什么门路。所以没有选择的,她和大多数小学同学一起,被打乱重排,随便〃大拨轰〃到了三流中学……B中。
在北京,有很多全国知名的市重点,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区重点,也有很多这样的普通学校。这其中有的或许还不错,成绩不突出学生至少好管理,但有的却着实令人头疼,不但成绩差,学生还十分顽劣,抽烟喝酒打架惹事,一代代的沿袭成极不好的校风,B中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个。
现在的家长恐怕不会让孩子就这么输在起跑线上,只要有点能力,都要至少混个区重点上。甚至为了教学质量,不惜贷款买房举家搬到好学校密集的地区,唯恐被〃大拨轰〃到B中这种学校。
而在那会儿,人们还没充分意识到阶层的分化是从孩子开始的,一次次的升学考试就是一次次的标排三六九等。所以方茴也觉得没什么,B中就B中呗,中考再考个重点学校不就好了?于是,事情就在她的情愿与不情愿之间,悄悄划了个圆。
初一刚开始的时候,方茴确实学得很踏实,不管旁边的同学怎么变着花的折腾,她都一心一意的坐在第一排老老实实听课写作业。方茴文静,胆子又小,对她而言,学坏比学好难得多。因此她的成绩在B中一直保持着全年级第一,而且远远高于第二名。
这样的好学生,一般是不会被坏学生骚扰的。因为老师都向着他们,不会占到便宜,而且不是一个路子的,招摆她也没意思。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使这两种学生会混到一起,那就是仰慕。
想想还是那时候的男孩子实诚,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种自然的向往,要么喜欢长得漂亮的女生,要么喜欢学习好的女生。像方茴这样出淤泥而不染,而且细眉细眼的清秀女孩子,自然挺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