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晁氏水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酒也有望和茶、丝绸一样成为大梁的出口利器,为大梁换回大梁的钱财,而且不会资敌,只会伤敌。

次日,晁勇便让工匠开始赶制蒸馏器,又在城外选了一个庄园做烈酒坊,负责守卫的不光有正军,还有时迁麾下的暗探。所有相关人等可以圈养的都圈养起来,不能圈养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

内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馏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卖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烟尘,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设到了城外。

为了减少东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议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这个建议已经通过,不过各部还在考察中,既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设在东京城的下风口,免得刮风把污染物都吹到东京来。

朝中掌权的官员对自己的性命都十分爱护,先前是没有这个概念,晁勇一提出来,所有人便都积极响应。商户搬迁的成本却是不在他们考量范围。

这个律令早已在城中传开,晁勇自然不会公然违反朝廷律令,虽然这天下名义上都是晁家的。

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时分,晁勇才往太子宫而来,远远便看见李逵在门口台阶上坐着。

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宫,便腾地站起来,跑了过来。

太子亲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没敢自讨苦吃,去阻拦李逵。

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这里作甚?”

李逵笑道:“俺来讨些酒吃,午时俺就来了,门口的亲兵说你大早就出宫了。他们也不知你去了哪里,俺只好在门口等着。”

晁勇笑道:“我去张罗建烈酒坊了,你要酒传话进去就是,何必在这里等候。”

李逵瞪着眼,道:“俺让亲兵去传话了,里面的太监说只有太子赏赐,没有人上门讨要的先例,他们不敢做主。”

虽然说的是不敢做主,但却是拒绝了。大梁的太监虽然不能再干涉宫外的事情,但他们伺候的是皇家,难免有些傲气。再者确实也没有人上门讨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欢烈酒,也不是不敢开口,但是绝不会第二日便专程上门来讨要。

晁勇也不能说宫中的人做错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没多少了,不然我就让人给你们都送上门去了。你随我进宫吧,我让人把剩下的酒都给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该有出产了,到时我再送其他人。”

李逵闻言,马上喜道:“不用他们送,俺跟你进去搬了就是。”

晁勇领着李逵进到太子宫,让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来给了李逵,又让两个亲兵护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闹事,被开封府抓了。

如今东京街头敢闹事的人还真没有,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触犯了律条,一律镣铐加身带回去。官员自己不顾体面,开封府也不会给他们留面子。

有嫉恶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撑腰,开封府没有任何顾忌,百姓也不怕权贵报复。

烈酒坊蒸馏酒也要用酿好的酒来做,不过今年兵荒马乱,寿州的贡米被地方官民盗了许多,皇宫酿的内酒也少了许多。晁盖只拨给晁勇一万斤内酒,让他蒸馏。

烈酒坊要大量高价出售,自然不能从市面上买酒。晁盖尝过烈酒后,也喜欢上了烈酒,当即把内酒坊全部拨到了烈酒坊,晁勇便让他们开始大量酿酒,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寿州的糯米,不过这些酒要酿好也不是一日之功。

宋朝时,天下名酒数不胜数,但是最有名的酒还是出自东京。而公认的天下第一酒则是皇宫的内酒,皇宫设有专门酿酒机构内酒坊和法酒库。

内酒坊所酿内酒,其造法源于河中之蒲州。还是柴世宗时破河中,得的酿酒法子。北宋建国后,也沿用这个法子,然后又做了不少改进,酿的酒也越来越好,这才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称。

北宋时内酒的产量便逐年增加,内酒坊造酒用的米,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真宗时增为三千石,仁宗时达八万石。

内酒坊不但技术不断改良,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经过几代比对,发现淮南路寿州的糯米酿酒最佳。从此以后,酿造内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寿州进贡。

一万斤内酒最后只蒸馏出一千多斤酒来,晁勇让人往城中众将府上各送了十斤,太子宫留了三百斤,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宫中,赏赐哪些文官就由晁盖做主了。

转眼即是中秋佳节,大梁这一天也是普国同庆,富贵人家装饰自己的亭台楼阁准备赏月,普通百姓则到酒楼抢一个位置玩月。这一日城中大小酒楼都会重新装扮门前彩楼,用崭新的丝绸挽花装扮彩楼。

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满了客人,这些人都是为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户赏月,他们一日都会在酒楼度过,否则一旦走开,便会有人抢了这靠窗的位置。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否则到的午时,新酒便会都卖完,酒楼卖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来。

年年中秋都是如此,各酒楼都会多酿一些酒,但是产量的增长总是满足不了城中百万人的需求。

概因十几度的酒可以说是男女皆宜,这一日更是全城狂欢的日子。

在酒楼坐一日也并不会无趣,为了吸引酒客,酒楼整日都是鼓乐喧天。还有不少“赶趁”的人伺候,吹箫、弹阮、歌唱、散耍,只为博酒客一笑,讨些赏钱,经常有市民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去酒楼“赶趁”这条路。

这些“赶趁”的人和酒楼则是互相促进,酒楼并不会驱赶这些“赶趁”的人。

鲁智深当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莲便是走投无路,只能去酒店“赶趁”,赚钱过活。

烈酒坊的酒还是没赶上这个佳节,为了再造一个天下第一酒的品牌,晁勇决定保证他的纯正血统。而且从市面上大量买酒,也容易被有心人看出端倪来。

晁勇也给烈酒取了一个名字,唤作“好汉酒”。既说明酒的烈性,只有好汉才能吃的这酒,也不无缅怀梁山时代的意味。

北宋的榷酒制度大抵有三种形式:一是四京和四川、贵州、两广、福建等地实行榷曲制,即允许民间酿造而对“曲”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二是对上述地区以外的各路、府、州、军实行“官酤”,即在榷曲的基础上实行官酿专卖。三是对人口不甚密集、产销量不大的地区,实行“官监酒务”或“买扑”。

宋朝的榷酒制度可以说是灵活运用,既能保证朝廷的收入,又不会浪费太多人力。销售最好的地方,便控制酒曲,如果要官酿专卖的话,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朝廷酿酒的人数会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销售一般的地方,朝廷则直接酿好酒以后专卖。销售差的地方,朝廷也不浪费人力,直接承包给商人。

这一日太子宫也是张灯结彩,而且还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五百宫女准备在金明池为东京臣民表演踏歌。

从宋朝时开始,这一项目便是由皇宫中的宫女表演,但是到了大梁,晁盖做了皇帝,皇宫中只留了几十个宫女伺候何氏。其余人都送到了太子宫,因此这个任务也就转移到太子宫了。

这一日,百官也不用上朝。

晁勇早早便带着所有嫔妃往皇宫而来,扈三娘带着嫔妃到后宫拜见何氏,晁勇则在前面和百官宴饮。

晁盖原本也是生性豪奢之人,但是当了皇帝之后,便被财政压力压得不得不提倡起节俭来。这一点和多数开国皇帝一样,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百废待兴,开国皇帝不得不以身作则。

大梁免去农税和所有徭役更让国库压力大增,因此晁盖主动缩减皇宫用度,把所有宫女和太监都送给晁勇,原本是想让晁勇从中挑选一些合意的留下,剩余的遣散。他不好女色,晁家开枝散叶的任务便只能交给晁勇了。

但是没想到晁勇弄出了一个票号,不但解决了太子宫的用度,还有很大的结余。现在皇宫的用度也不再用国库的钱,而是从皇家票号的盈利提取。

太子宫不用国库的钱,晁盖也就不好再管太子宫的事情了,只能任由晁勇把几千宫女和太监都留在太子宫。

只要不贪不占,晁盖并不反对官员奢侈。宋朝世风奢靡,七十二家正店的酒器都是银器,城中百姓也习惯寅吃卯粮,这也是宋朝商业发达的原因之一。

大梁刚刚改朝换代,晁盖也改变不了这个风气,更无意改变。众人拼着性命跟随他打下江山,正是为了享受富贵,他也不好不让众人享受,因此对晁勇的奢靡生活也不管不问,算是对众人表明态度。

不过皇宫中的用度却是很节俭的,晁勇发明的圆桌、托盘便都被引入到皇宫中来。

宴殿中早早的便摆了许多张圆桌,谁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