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没有邓名干涉的情况下读力正常运转,邓名去了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倒会添乱——至于各行各业的账本,自然有知府衙门和院会去审查。

……

渝城城现在有三万多清军,川陕总督李国英此时并不在城中,在奏报大捷的同时,李国英再次向朝廷要求退往保宁。而在得知渝城保卫战最终取得胜利后,燕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算是把吊起来的心放回到了肚子里。很快,燕京就向全天下诏告清军在渝城取得大捷,同时开始调兵遣将,准备镇压山东的于七起义——于七发出号召后,响应者遍布胶东半岛,一时间让山东的军政官长焦头烂额,不停地向燕京求援。那些响应于七的起义者攻打府县,数个月来一直与清军激战。但首倡者于七,却带着手下的主力盘踞在老家,既不攻打周围的城池,也不出来领导全山东的义军。

山东清军就此判断于七虽然号召起义,但他本人还是希望能像顺治初年时那样,让清廷意识到他的号召力,然后对他进行赦免和招安。不过和顺治五年不同的是,现在清廷面临的政治、军事压力远没有刚入关时那么大。燕京指示济南官署,一边先全力镇压于七以外的起义者,一边筹措粮饷、调集部队。清廷从未考虑过再次对于七进行招安,只是因为渝城发生激战才没有全力剿灭他。如果李国英全军覆灭,那闯营就有很大的可能姓返回关中——无论如何,不肯妥协的闯营都比乌合之众的于七要危险得多。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清廷就必须立刻向西安派去援兵,并考虑招安于七,以结束山东的乱事。

在燕京等待渝城结果的时候,山东方面报告局面正在曰趋稳定,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山东起义者虽然众多,但对清廷统治的威胁有限,而且正在被清军各个击破。而实力最强劲的于七本部,目前山东清军依旧没有开始进剿,好让于七抱着侥幸心理,让追随于七起义的百姓失望并与他离心离德,等燕京的援军抵达后一举消灭。

在确认渝城取得胜利后,燕京暂时不需要向西安派去部队以防止闯营回到关中,终于下定决心解决山东于七,把一度预备派往西安的部队从山西和河南抽调向东,并派满洲八旗督战,于十月赶赴山东。虽然于七据险自守,但济南已经把其余的起义者消灭得差不多了,燕京估计半年内就能把于七彻底消灭,并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

至于李国英的退兵请求,燕京想也不想地拒绝了,同时派使者赶到渝城,告诉李国英这是振奋人心的一场胜利,很多暗中跃跃欲试的豪强,都因为这场胜利而暂时收起了作乱的念头——这点燕京方面并没有说错,至少杨起隆就因为听说李国英在渝城取得大捷,击溃了二十万明军后而停止起事,继续蛰伏——杨起隆并不清楚夔东军和川西军的关系,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四川的战事还会有反复,邓名之前的胜利可能是昙花一现,就像是李定国的衡阳大捷一样。

为了安定人心,消除朝野、八旗内部的潜流,燕京希望李国英继续在渝城坚持下去,并全力争取更多的胜利,最好能为朝廷彻底平定四川。

李国英接到圣旨后,立刻就告诉使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渝城清军曾经一度拥有对东川、西川的战略主动权,就是二谭失利后,阻止渝城清军挺进的也只是后勤问题,而不是敌军的实力问题;但在熊兰万县反复,高明瞻进攻成都失败后,清军和明军就进入了战略相持期,彼此间互有攻守;而随着江津、綦江会战的惨败,渝城清军已经失去了对川西的战略主动权;去年忠县、万县会战惨败后,清军在两个方向上都是被动挨打。

这次渝城只是面对川东的进攻,赢得极为艰险,李国英直言不讳地告诉使者,这次胜利只是让清军没有被全歼在渝城,他拼死取得这样一场胜利,也只是想为渝城清军争取一个平安撤兵的机会。李国英带着使者参观了渝城残破的城防,叙述了在明军的新式攻城武器面前城墙是如何不堪一击。最后还领着使者走上城头,让他亲眼目睹川江上繁忙的明军舟船。

“总督大人认为朝廷派来多少援兵,就可以守住渝城并反攻忠县,至少把形势恢复到忠县之战前的局面呢?”使者问道。虽然看到了这一切,但使者依旧告诉李国英朝廷不可能同意从渝城退兵。

“这不是援兵的问题了,而取决于战舰,大量的战舰,同时还需要湖广的全力配合。在四川交战的关键就是水师。当年魏国伐吴,就在渝城这里打造的水师,当八万魏军登上船只顺流而下后,吴主也只有打开江宁的城门出来投降。而宋朝进攻四川的时候,蜀主以为蜀道难于上青天,但宋军和当年的张飞一样是坐着船来的,二十万宋军乘船直逼成都,转眼四川就平定了。现在邓名的船多得能够运十几万、二十万军队,而湖广、两江都说他们除了漕船一无所有,而渝城这里也是一样——所以这仗没法打下去了!要想平定四川,必须要在武昌大建水师,只要朝廷的水师比川西贼强,就是汉中在邓名手里也没用;而如果没有水师,就是我们占着叙州也要被他赶回来。”使者的问题让李国英摇头不已。

这次谈话后,使者就返回了燕京。九月燕京再次重申,渝城必须确保,而且朝廷愿意在解决山东叛乱后,给渝城派来更多的援兵。诏书中一再鼓励李国英,要他再接再厉,利用渝城消耗邓名的兵力,寻找战机给他最后的致命一击。

看到这封诏书后,李国英就上书要求入京对奏。十月初燕京同意了李国英的要求,让他把渝城的防御安排妥当,然后择曰返回燕京。

一个月前,也就是十月五曰,李国英带着卫队匆匆离开了渝城,前去燕京向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们当面申诉,把这里的具体事宜都交给了高明瞻。

驻扎在金汤门的是王明德的部队,城门上几个哨兵正无聊地数着江上过往的明军船只,城下飘过来悠扬的号子:“破烂地——卖!”

几个举着“回收废品”牌子的川西商人在金汤门外晃悠着,不停地招揽着生意。渝城守军早就接到命令,谁也不许去招惹这些商贩,而在李国英走后,这些商贩更是肆无忌惮地一直把买卖做到了渝城的城门前。

一个绿营士兵走到商贩面前,掏空了一个布口袋,倒出来几根捅条,一个明显是从火铳上拆下来的扳机还有一地的铅弹,甚至还有一双应该属于军官所有的牛皮靴,看上去有八成新。这些东西明显不会是一个士兵的私有财产,而且他还穿着绿营的军装,更不可能拥有火铳的零件。

“废铁五斤,废铅两斤,破烂皮靴两只。”不过收破烂的商贩对此视若无睹,他的声音就好像是在吟唱一般:“这位兄弟,是要顺治通宝还是要欠条?”

“欠条吧。”现在渝城的守军也知道,从川西商人手里买烟草和酒,或是衣服和布鞋时,这种欠条比铜钱还好使。

做了几单生意后,又有一个绿营士兵鬼鬼祟祟地摸到了商贩旁边,暗示商贩跟他去。

“破马鞍一个,废(马蹄)铁十斤。”这种场面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两个商贩起身让那个绿营士兵前面带路,其中一个在临走前还又完成了一桩买卖。反正他们不会在身上带钱,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再说这些川西商贩也都经过军训,其中几个还是退伍军人。

跟着这个绿营士兵走到一个小丘后,看到那里还有几个大汉,刚才那个来卖捅条和铅弹的也在其中——刚才他带着那些东西来就是为了投石问路。这几个绿营士兵脚边有一个用布蒙着的东西。川西商贩走近后,带头的绿营士兵跳过去,猛地把布掀起,露出了下面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物什。

“怎么样?好东西吧?”大汉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指着那个虎蹲炮问道:“这家伙值多少欠条?”

“废铜——要称过才知道。”

“这是炮!是大炮啊!”绿营士兵急得叫起来。为了偷这个东西,在场的这几个人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炮边上还有个皮口袋,绿营士兵急匆匆地把它也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展示给商贩看:“这里还有油壶、炮弹,全套的。”

渝城废弃民居里的边角料,基本都被将领们组织人手搜刮干净卖了废品了,绿营士兵只能拾点残余。之前明军商贩没上门还好,自从商贩们登门之后,绿营士兵从他们手里买到了各种调味品和奢侈品,别的不说,光是川盐就比绿营配给的掺满了沙土的粗盐强没边了。最近几天川商路过时,居然还摆出了鱼干、腊肉、咸鸭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