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要我们和衷共济。”先到一步的白文选替李定国回答道。云南凋敝,强敌在侧,白文选听说成都的明军在江南收获不少东西,邓名若是肯分一些出来自然最好,哪怕邓名说服建昌归还一部分百姓,或是把刘文秀运去建昌的粮秣归还一部分也好。

“末将觉得很难。”马宝毫不掩饰对建昌的不满:“邓名能说服冯双礼?他们从江南拿的东西肯分给我们?就算他肯,难道冯双礼不会雁过拔毛?”

白文选也觉得马宝说得不错,邓名就算想缓解四川和云南的关系,也没道理削弱自己的盟友来帮助李定国,但白文选还是说道:“就算他给不了我们东西,哪怕帮着我们和建昌说和也是好的,我们就能腾出更多的兵力来对付贵州了。”

“我们就是全军一致对付贵州,恐怕也是敌强我弱。”马宝说。

去年;听说邓名又一次下江南后,马宝与其他一些强硬派就极力主张趁机偷袭冯双礼——吴三桂因为粮草问题无法大举出动,建昌的后台邓名也不在,强硬派觉得正是讨伐建昌的好机会,除去为了报仇出气外,也是惦记着建昌的人口和物资。刘文秀留在建昌的壮丁被邓名要走了一半,还剩下两万青壮男丁,加上周围原有的百姓和西营掠去的,现在共有男丁十万人左右。李定国能控制的男丁也不过二十五到三十万,马宝觉得要是能并吞建昌,就能大大增强昆明的实力。

不过李定国坚决不肯,他指出冯双礼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时候,冯双礼都参加了,而且起过很大的作用。

当时马宝争辩说,冯双礼曾经考虑过投降,显然是锐气已失,再也不复当年之勇;但白文选不同意,冯双礼在西营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四大王子那么高,但好歹他也是张献忠的义子,能登上这个位置的人都不简单。别看建昌的一群将领曾经投降满清,但对于他们猜忌甚深的李定国,他们可未必没有斗志。白文选还用马宝做例子,马宝也曾因为绝望而向清军投降,但对于他视为叛徒的建昌众将,马宝也是一点儿不含糊。要是为了火并建昌,牺牲几千晋王的精兵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白文选的暗示让马宝一下子就泄气了,不再鼓捣李定国偷袭建昌。

“王上,”马宝的目光一闪,现在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如果真像巩昌王(白文选)说的,邓名也控制不了建昌的话,末将觉得说不定可以说服邓名与昆明结好,然后两家联手夹击建昌,到时候平分建昌的男丁。或者建昌归他、兵丁归我们。想来邓名也不会介意扩充实力吧?从此我们两家就接壤了,可以更好地合作抵御鞑子。”

“此事……”白文选闻言楞了一下,思考片刻后也点点头:“说不定可行。”

虽然白文选反对冒险偷袭建昌,但他同样觉得十万男丁掌握在冯双礼手里简直就是浪费,而且还有害于云南的抗清大业,拖了李定国的后腿。再说,这也是西营内部的统一战争,消灭了分裂头目冯双礼,毫无疑问有助于巩固李定国的权威,免得西营里还有人胡思乱想。

“你们都糊涂了吗?”李定国不满地说道:“忘了我们是怎么丢的贵阳,忘记了我们曾经被鞑子赶出昆明了吗?”

“末将觉得,那是王上除恶不尽,孙可望的余孽暗中捣乱。”马宝低声说道,建昌的冯双礼一天存在,西营就还没有完成统一。

这时又有一员大将赶到,来人乃是贺九义。见到来人后,马宝也就不再提冯双礼的事了,因为贺九义以前是孙可望的心腹将领,虽然三王内讧后拥戴永历和李定国,但当着他的面提秦晋旧账显然不太合适。

三王内讧后贺九义奉命前去桂林镇守,吴三桂侵入贵州后,贺九义带领一万广西驻军返回云南,赶到时昆明失守,部下开始溃散,他本人带领心腹部队追赶李定国撤入缅甸。在邓名的前世,李定国困顿于中缅边境地区,人心曰益离散,清军用孙可望的手书和贺九义的家属招降,贺九义迟疑不决,被李定国发现后杖死,他的部下大哗,脱离李定国返回云南向吴三桂投降;而此时广西明军在贺九义撤离后也抵挡不住耿继茂的进攻,退入越南境内——在永历弃国前,越南一直向广西明军提供物资,作为藩属支持明军与清军作战,明军中也有一些越南人。正是因为这些越南人,败退的明军才得以退入越南境内。

因为形势不断恶化,贺九义被杀,白文选投降,缅甸发动袭击杀光了永历的御林军和随行官员,越南也认定明朝彻底战败了,越南国王不再为李定国和郑成功的通讯提供方便,而且下令突袭退入越南的残存明军,消灭了包括越南籍士兵在内的一万多明军,向清朝乞求为藩属。

不过在邓名眼前的这个世界,贺九义的事件还未爆发吴三桂就退出了云南,缅甸对永历的态度尚可,越南也仍在举棋不定。

贺九义赶到后,大家就又开始讨论以什么规格接待邓名,因为邓名没有爵位所以有些礼仪上的麻烦。

第二天,赵天霸也被召来参与讨论。

“王上,长江提督希望能不对您磕头,只行军礼,不知道可不可以。”赵天霸支支吾吾地说道。邓名的要求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所以昨天没讲,想寻找更好的时机。结果还没等他找到机会,昆明众将就问起了此事,赵天霸只好把这个要求讲了出来。

第三十五节 会面(上)

从传统的角度看,磕头不过是行礼的一种方式,表达的是对长辈和尊者的敬意而已,至于人格——反正封建社会大家都没啥人格。

在赵天霸来昆明之前,邓名让他转述三个要求:第一就是他本人不向昆明的诸位王公磕头;第二就是他带来的川军官兵不向昆明的王公和文武官员磕头;第三就是邓名和手下军官不接受昆明人磕头。

用任堂的话说,成都现在已经是“礼乐崩坏”,邓名打着“不许侮辱朝廷功名”的名义把应有的叩首礼都废除了。虽然任堂很享受和邓名平起平坐,但这并不妨碍他发发牢搔,毕竟代价是任堂也享受不到别人的叩首礼了。

赵天霸没敢把邓名的话直截了当地转述给李定国,他感觉就算昆明方面能忍受邓名的第一个要求,但当他们听到第二条时肯定会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成都在故意羞辱昆明,把成都的士兵地位都提高到和晋王平级的地步;别说是本国士兵对亲王,就是敌国的使者觐见也要行叩首礼。至于赵天霸本人,更是绝对不会把在成都养成的习惯带到昆明来。

邓名的第一个要求让房间内寂静下来,没有一个人出声,都默默地望向李定国,等候着晋王的决定。在退出昆明的时候,李定国曾经向南明朝廷交还黄钺,但当他返回昆明时,永历派了一个官员又把黄钺送回来,以表示他对晋王的绝对信任。这个官员名叫陈佐才,现在他也和大家一起站在屋内。虽然陈佐才同样没有说话,但一丝不满已经浮到了脸上——假黄钺的亲王地位与监国相当,别说一个只有提督名义的邓名,就是首辅马吉祥见了李定国也要磕头。

李定国展颜一笑:“当然可以。邓提督武功赫赫,本王很是敬重,来到昆明,本王以兄弟视之,只论同袍之情,不论上下尊卑。”

晋王的表态并没有打消其他人的不满,尤其是陈佐才。亲王可以给人恩惠,但应该由李定国开口,即便如此,若是邓名把朝廷的威信放在心上的话,就应该识趣地谦让,哪怕不三跪九叩,一跪一叩也是应该的,是对朝廷的亲王和皇上的黄钺起码的尊敬。而现在邓名开口提出要求,不但显得狂妄,而且迹近要挟。

“人还没到昆明,就要蔑视朝廷,给皇上、朝廷和晋王一个下马威吗?”既然李定国已经开口了,陈佐才也不争辩,但心里的不满越发重了。

其他几个将领心里也都有想法,但都没有宣诸于口。白文选他们都知道李定国已经决心和邓名联合,现在云南的情况也要求昆明忍让,而且部将们还有联合成都压制建昌的想法。为了一个礼仪和邓名闹出不快会影响大计,并不符合昆明的利益。

“听说邓名是宗室。”李定国在答应的同时,心里的疑云也更重了一些。根据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普通百姓地位再高也无法和朱家的人相比,哪怕对方是个旁系再传的镇国将军、甚至中尉之流,只要是朱家的人,官员见了就得磕头,即使是阁老、尚书也不例外,李定国最多就是和他们平起平坐。

“还有什么要求吗?”李定国又问道。

“嗯,是的。”赵天霸感到屋内的气氛有些不妙,没敢把邓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