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煌言闻言大惊:“千岁春秋鼎盛,何出此言?”

看着鲁王的王子一个接一个遇难,张煌言的心中也是非常悲痛。他曾暗暗发誓,一定要辅佐鲁王重新登上监国之位。对于鲁王付出的的牺牲来说,张煌言觉得一个监国之位并不过分。

“寡人的身体如何,寡人心中有数,”鲁王微微一笑:“恐怕是时曰无多了。就算再有妃子怀孕,也未必就能养活长大。本藩是太祖的亲藩,时逢国难,寡人的儿子遇难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若是大明果然不存,寡人亦不独生。”说到这句话时,鲁王脸上露出坚毅之色。

在邓名的前世,鲁王死后有遗腹子出生,继承了他的藩王之位。

施琅进攻台湾的时候,郑成功的后代——十二岁的郑克塽,因为年幼被权臣挟持投降了满清,其他逃亡台湾的明宗室也都跟着一起投降。末代鲁王却慷慨陈词,绝不国亡独存,'***'而死。除了后来被清廷搜出来的王士元,末代鲁王是最后一个殉国的明宗室——或许说就是最后一个,因为王士元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明宗室,也不想殉国。但清廷还是以冒充宗室的罪名将王士元处死。

“终归是太祖的亲藩,若有一线希望,寡人就不希望本藩在寡人的手中断绝。”朱以海毅然决然地对张煌言说道:“帮助寡人好好查一下邓名的身世,若他果然是我大明宗室,就让他承续寡人的亲王之位吧。如此对他是大有好处的,他不会不答应。”

“只是……”张煌言还要争辩。

“不要多说了,有这么一位神武的亲王是大明和天下之福。国难临头,寡人岂会舍不得本藩的王位?要是因为寡人的贪心给社稷造成危害,寡人就无法去见列祖列宗了。你告诉他,便是将来万一寡人有了亲子,也要认他为长兄,绝不与他争夺本藩王位。若是他与寡人平辈,那寡人便在先王灵位前认他为弟,同时向列祖列宗起誓传位于他。”朱以海郑重地对张煌言说道:“有劳爱卿了。”

自从鲁王放弃监国位置后,他还从未用这两个字称呼过张煌言。后者停止了争辩,起身肃然行礼道:“微臣敢不竭尽心力?”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七节 出口

被邓名击败后李国英并没有在渝城呆多久,很快返回保宁坐镇,驻扎在渝城的清军虽然没有跟着他一起返回,但从渝城撤离也是迟早的事情。吴三桂离开陕西南下云贵后,清廷每年给陕西的拨款只有白银三十万两、粮食三十万石,这根本不够清军进攻四川所需,剩下的都要靠陕西的税收和军屯也解决。

李国英召集的辅兵被邓名俘虏数万,披甲也损失万余,几年来积攒起来的辎重损失无数,这不但使得清军失去了进攻能力,而且让川陕总督的军屯收入锐减。李国英认真计算了一番,认为在三年之内清军无法恢复到原先的实力。在李国英的估算里,邓名会在一年半到两年之内发起进攻,处于劣势的四川清军无法同时坚守渝城并保护嘉陵江航运。既然如此,放弃渝城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把主力退回汉中、广元一线后,清军的损耗也会减少,有助于陕西绿营更快地恢复实力。

现在一百满洲八旗都跟着李国英返回了八旗,赵良栋、王明德等人在渝城没有动。之所以没有立刻放弃渝城,就是李国英觉得不好向朝廷交代,上次顺治额外拨给了李国英一批军费,要他尽可能地把邓名拖住,结果不但没有攻入成都,反倒损兵折将连渝城都岌岌可危。前不久李国英刚轻描淡写了一篇奏章,称军中流行疫病,士兵损失很大,而且渝城夏季天气酷热,清军缺粮少饷加上疫病,导致士气不振。川陕总督打算按着这个思路再给朝廷打几次预防针,然后名正言顺地从渝城撤回来,依旧把主力放在汉中,然后亲自坐镇保宁。

今天燕京派来了一位传旨的使者,李国英闻讯后心情也有些忐忑,不知道朝廷会有什么反应,不过李国英估计对他就算有惩罚也不会很重,顶多是口头责备几句。相比云贵、湖广、南京等地清军出的大洋相,川陕绿营的表现就算不错了,没有丢失土地,战败并没有导致文武大员被俘(都瞒着朝廷被放回来了),有吴三桂、胡全才和郎廷佐在前,李国英不会被朝廷特别关注。

传旨的使者走入衙门中后,李国英一眼就认出了来人,正是上次带着那些邓名作品返回燕京的御前侍卫。

圣旨很简单,其中没有一句责怪,只是要李国英坚守渝城不可轻易言弃。这个要求真让李国英听得是满腹牢搔,不过仍无可奈何地领了旨。

“总督大人请。”宣读完圣旨后,使者立刻表示要与李国英私下说话,让无关的人员离开后,御前侍卫马上对李国英说道:“皇上知道总督大人的难处,现在总督大人面对邓贼的主力,朝廷也很担忧四川这里。因此朝廷已有成议,从明年开始每岁给总督大人拨发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今年下半年江南收获后,也会酌情给总督大人拨发一批急需的粮饷,数目现在还说不好,但是白银和粮食都不会少于五十万。”

“皇上隆恩。”李国英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燕京把拨给川陕这里的军费一下子提高到原先的三倍有余,这种重视程度大大出乎李国英的意料。

“朝廷想知道,总督大人还有其他什么需要么?”使者正色问道:“皇上亲自让卑职带话,想知道加发这些粮饷后,总督大人是不是有把握守住渝城。”

“微臣有信心。”李国英立刻答道,为了进军四川他已经把陕西的库存基本榨干了,能加派的赋税也基本都加派干净,要是再征粮拉丁,估计四川还没有打,陕西这里就又要出民变了。但若是燕京能够实现诺言,那李国英就可以把军队规模扩大至少五万人以上,有了这些军队后,守住渝城就并非什么不可能的目标了。

“好!”使者接着又问道:“皇上还想知道,给总督大人多少粮饷,可以保证总督大人迅速把邓贼剿灭?”

“迅速剿灭吗?”李国英闻言又是一愣,他知道尽管邓名在四川、湖广闹腾得欢,但燕京的注意力始终还是在云贵一带,其次是江南和福建。正是因为对朝廷的战略重心很清楚,刚才李国英知道燕京大幅度提高给陕西的拨款时才会那么吃惊,但听使者这话的口气,似乎只要能迅速消灭邓名,燕京就愿意提供更多的物资。

“是的,皇上的意思是两年以内,更快当然更好。”使者毫不迟疑地答道。

“为什么朝廷一下子对四川这么关注了?”李国英心中疑惑丛生,四川人烟稀少,燕京方面一向认为就算被明军控制也闹不出什么大事;而湖南盛产稻米,若是被明军占领可是后患无穷,贵州既能掩护湖南,还威胁着只剩一口气的永历朝廷,自然是最重要的战场;福建那里有郑成功,一曰不消灭郑家军东南赋税重地就受到威胁,当然也极为重要:“四川?值得朝廷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么?而且钱粮也都不是白来的,多给四川自然其他地方就要少给了。”作为川陕总督,李国英当然希望朝廷给的东西越多越好,但他心里的疑问却无法解释。

“总督大人。”见李国英半响不说话,使者催促了一声。

“两年剿灭邓名,恐怕很难。”李国英虽然想要更多的物资,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邓贼从南京、湖广掠夺百姓十余万,粮食上百万石,铠甲、军器无数,两年之内他的军用几乎不会发愁。若是想剿灭邓名,需要分兵四路,两主两偏:一路从广元入剑阁从北向南攻打成都;一路走长江,然后沿着岷江从南向北攻打成都。这是两路主路。还有两路偏师,一路在东,走简州,呼应南北两路大军,不让邓名有闪转腾挪的余地;另外一路向西,截断贼人难逃建昌的退路。两主路都需要三万披甲以上,能够正面击破贼人主力,两辅路也需要一万五千披甲以上,足以自保并拖住贼人。如此四路齐发,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御前侍卫掏出纸笔,把李国英所说的详细记录下来:“就是需要披甲九万,对吧?”

“是的。”李国英见到对方居然没有立刻放弃,心中更是奇怪:“四川民生凋敝,所有的军粮都要我们出动民夫从关中转运,四路大军齐出,没有二百万民夫和大量粮船根本做不到。以我之见,还不如先在渝城扩建仓库,储备军粮,且屯且战,逐步收复四川。”

“嗯。”听李国英讲述完四川的道路、各地仓储的情况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