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好,”邓名点头道,高明瞻缺乏向导,更没有本地的地图,在川北的深山老林里行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既然现在江油还没有来消息,那我们差不多还能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知道新年以前高明瞻能不能赶到。”

“等高明瞻赶到后,我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诱敌,一路主攻。”邓名提出的方案类似万县一战的部署,他并不像卫士们和刘曜那么信心十足,所以打算采取一些手段削弱对方的战斗力。万县之战;邓名至少和谭诣都排开了阵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等见到高明瞻后,就打出我的大旗,高明瞻肯定以为是我在指挥大军,就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而其实是刘帅在指挥……”

在邓名看来,万县一战的经验可以再次使用,就好像历史上朱棣把这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一般。由于没有高效的通讯系统和媒体,谭诣失败的具体过程不太可能被其他清军官员所了解,而邓名反倒可以进一步完善战术,避免以前出现过的失误。

“末将以为不妥。”刘曜反对道,他第一条理由是这样会危及邓名的安全,不过这个理由对邓名显然没有什么效果;而第二条理由就有比较说服力了,刘曜称他从来没有统帅过大军。

无论是刘曜还是杨有才,十几年前他们倒是跟着长官上过战场,但这些年来他们再没有打过一仗,也从未有过指挥几千大军与敌人交战的

第三十二节 意外

离开绵竹后,高明瞻总算找对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在紧跟在高明瞻身边的清军有三千多人,后面还有大批士兵慢慢赶上,高明瞻为了收拢部队所以走得并不快。缓缓前行了两天后,又有数千士兵追上前军,让清军的实力恢复到六千人左右。

出兵以前,高明瞻和谭诣满以为这会是一场滚雪球的攻势,从剑阁开始就可以使用投降的明军壮丁,用明军的储蓄补充清军的军粮,然后再充分利用江油和绵竹的明军人力、物力,使得清军的体力得到很好的保存。在高明瞻离开广元时,他曾乐观地认为,等杀到成都城下时,原本的甘陕绿营不但人员齐整,而且还能扩充几千辅兵。

高明瞻还曾希望让前期投降的士兵到成都去说服守军投降,就算成都打算顽抗到底,高明瞻觉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绵竹明军对成都的虚实肯定有所了解,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守军的弱点,加上清军的装备精良,对付成都的一批农民肯定不费吹灰之力。

今年渝城还曾截获川西给奉节的一些报告书,其中说有两万多建昌的辅兵和数千百姓移居到了成都,这些新人加上原本成都的军户,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四万人左右。如果刘曜和杨有才缺乏控制能力,那无论是原本的一万多农兵也好,还是现在的四万农兵也好,都不会给清军造成什么麻烦,人多还会更有利于高明瞻在成都建设军屯。

但现在高明瞻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剑阁等三处明军的集体撤退,说明成都对川西的控制绝对不像谭诣说的那么虚弱无力;这一路上清军吃尽了明军的苦头,看来刘曜和杨有才也不像谭诣说的那样老实;而成都全部是没有战斗力的农民也同样是谭诣说的,既然前两个问题谭诣错得那么离谱,高明瞻就很怀疑谭诣关于成都军力的描述是否正确了。

由于路上没有抓到任何俘虏,高明瞻无法了解到成都的真实情况,刘曜、杨有才到底控制能力如何也一无所知。只是现在没法走回头路了,高明瞻只能强迫自己相信谭诣和渝城的情报,硬着头皮去攻打成都。

“成都的贼人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他们没有武器、没有盔甲,他们甚至都不是当兵的,只是一群就会种地的农民,没有人曾经杀过人。”高明瞻和谭诣拼命地鼓舞士气。现在清军的盔甲丢得差不多了,武器倒是还剩一些,既然人数处于极大劣势,那就只能强调素质了:“我们一个人能打他们十个!”

仗着打猎,从雪底下刨出植物的根茎,再把最后的存粮都拿出来,高明瞻估计士兵还能支撑几天。正月初十这天,他就下令扎营休息两天,让士兵们稍微恢复一下体力,然后再继续进军,一鼓作气拿下成都。四川巡抚估计身后大概还有一千多掉队的士兵,不过现在他没有力量去找他们,也没有时间等待他们自己赶上,高明瞻只能盼望一举拿下成都,然后让投降的明军去后面寻找,看看还有没有幸存的清军。

……

自打高明瞻向成都开过来,他的行动就一直在明军的全程关注下。本来邓名计划防守城池,等到清军粮草耗尽后再出城作战。但是现在刚刚推出欠条制度,欠条的信用还受到质疑,所以思来想去不能让全体百姓进城,就拿出二选一的方案给城外的同秀才们挑选。

第一是让同秀才们带着所有的粮食进城,把城外的房屋一律烧掉,等打退了清军再帮他们盖。第二,凡是不愿意烧毁房屋,不愿带着全部积蓄进城的同秀才,就得参军和明军一起打仗。

本来邓名以为大部分同秀才不敢与清军交战,就会自愿选择进城,没想到这些百姓保卫他们房屋和田地的欲望要比邓名想象的高得多,或者说他们对明军太不放心,不肯把家里的存粮统统取出来带进城。

一开始就有数千人选择参加训练,与清军决战。受到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同秀才也决定参加军训,而不是把全部家什都搬进城。等到参加军训的同秀才超过万人后,邓名就知道他坚壁清野的计划彻底泡汤了,留在城外的百姓的数目已经多到了不容明军采取坚壁战略的地步了。

因此邓名就取消了放人进城的选择项,宣布大家都要参加军训,与清军决一死战。整个腊月里,成都就像是一个大训练营,所有的人都被分成组,在教官的带领下艹练。

“提督真是仁慈,要是换了末将,就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看他们进城不进城?”说话的人是狄三喜。大年初三,他就带着一千名士兵赶到成都,其中有五百甲士,甲士中还有一百五十人是骑兵。

“因为你们是军屯,而我们这里不是,有些军屯使用的办法我们这边不能用。”邓名原本对建昌的援军迟迟不到有些不满,但等他见到狄三喜后,这些不满就变成了感动——大雪封路,建昌到成都的道路极为难行,建昌接到求援信后,不少人都因为路况而畏难不前。

但听说邓名已经前去成都后,狄三喜就请缨带队。他带来的五百名甲兵中,有两百人都是狄三喜手下的心腹,其他三百甲兵是其他各个西营将领借给狄三喜的精兵。狄三喜带着兵马冒着寒冬翻过大雪山,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成都。等赶到嘉定州的时候眼看就要过年了,狄三喜也不肯停留耽误,没有稍微休息一下,等手下和马匹恢复体力后立刻出发继续前行。

袁象也扔下手边的事务,和狄三喜一起赶来。见到袁象后,邓名问起四川行都司的民政,袁象就天花乱坠地说了一通。等晚上袁象和刘晋戈碰面后,第二天就赶来向邓名负荆请罪,说他没能领会邓名的意图,影响了提督的治川大业——听起来袁象在建昌做的事情,和刘晋戈之前在成都做的也差不多。

“既然提督打算野战,那就野战便是,也好,省得和鞑子耽误时间。”在成都休息了几天后,狄三喜的人马恢复了体力和精神。虽然狄三喜觉得邓名对百姓的手段有些偏软,少了点在建昌拿着大印砸自己的霸气,但对于即将到来的胜利倒是没有丝毫的怀疑:“末将愿为提督斩将夺旗。”

“好,到时候你就带着骑兵跟着我吧。”狄三喜带来的一百五十名骑兵都是西营将领的亲兵、家丁,人数虽然不多,但战斗力相当可观。有了这些人,邓名觉得诱敌的把握就更大了。本来贴身护卫一直是赵天霸的工作,但赵天霸既然去指挥中军,那就只好临时让狄三喜代劳。

现在成都周围的人都对邓名有一股盲目的崇拜,大批的同秀才之所以不愿意烧了房屋躲进城,就是因为他们觉得邓名不太可能打败仗,既然如此,又何必放弃家产逃进城去?而刘曜、杨有才、狄三喜还有卫士们对邓名的信任,恐怕比一般的百姓还要强很多,无论邓名想怎么打仗,他们都无条件地支持。

由于鼓励开荒的政策,成都这里的农民彼此远隔而居,因此高明瞻虽然还离成都城很远,但已经威胁到了农垦区最外围的农民的房屋。因此前天邓名就下令成都全面动员,集结大军向北迎击高明瞻。

狄三喜带着西营士兵跟着邓名一起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