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第10山地步兵师,在伊朗战争前为了麻痹敌人与第4数字化步兵师交换了番号。伊朗战争后,美军统一番号,该师才正式获得现在的番号。可以说,这是美军中最擅长打山的战的部队,而且也是最擅长在恶劣条件下打防御战的部队。

杜奇威优先调遣这两支部队,就是要在北面有所作为。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如果裴承毅真的把矛头对准安卡拉,就让第2装甲师从伊斯肯德伦直接南下,扫荡叙利亚的沿海地区,迫使对手收缩防线。第4步兵师有两个任务,一是在初期组织防线,挡住对方的进攻,二是在反击的时候进行快速穿插,打乱对手的编制,为歼灭对手提供条件。

显然,这是非常理想的计划。

因为不可能抢在裴承毅之前发动进攻,所以杜奇威必须调整计划。

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行动,肯定会输得一干二净。别说第2装甲师能不能在进入叙利亚境内后取得胜利,第4步兵师就很难挡住第八战斗单位的进攻。

问题是,单纯的防御,根本不可能取胜。

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御?

杜奇威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如果选择进攻,就要面对土耳其土崩瓦解的可能。因为裴承毅已经在土耳其战场上投入了2个战斗单位,如果再投入2个战斗单位,所以有很大的把握在叙利亚倒下之前打垮土耳其。真要打成这个样子,杜奇威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共和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在美国空军之上,而共和国陆军还有4个战斗单位,所以在7月8日之后,裴承毅还可以以空运的方式向叙利亚增兵。换句话说,如果杜奇威选择了进攻,而美以联军无法在7月8日之前打到大马士革的话,就将输掉这场战争。

显然,杜奇威还没有如此充足的信心。

就算在7月7日凌晨戈把第7步兵师送到前线,在投入3个美军师的情况下,美以联军也不大可能在7月8日之前打穿由2个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与大约20万叙利亚军队组成的正面防线,更不可能在此之前打下大马士革。

由此可见,选择进攻,等于选择失败。

搞清楚这一点,杜奇威不得不感慨,裴承毅不但具有卓越的战略判断力,而且在指挥作战时非常积极,从来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杜奇威没肖选择的余地,只能积极防御。

显然,这就是裴承毅需要达到的目的。

在看出了对手策略的情况下,杜奇威却觉得无计可施。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杜奇威的问题,如果美军的战斗力能够再强一些,土耳其军队能够再勇猛一些,或者以色列军队能够独当一面,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存在。但是作为联军最高司令官,杜奇威有责任弄清楚所有部队的情况,也就有责任遵照各部队的情况来排兵布阵,而不是像赌徒那样把取胜的机会放在运气身上。

客观的说,杜奇戚与裴承毅的区别就在这里。

不管是在半岛战争中,还是在印度战争期间,裴承毅从来不对盟军抱太大的指望,甚至不会过分高估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总是在策划作战行动的时候做好最坏的打算。这种极端谨慎的战术思想与积极主动的战略谋划结合在一起,就是裴承毅的精华所在。虽然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将其实施的人却不多。归根结底,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不是军人,而是战场外的政治家。如果政治家订下了不切实际的目的,即便有再厉害的军人也不可能打赢战争。第二次英阿马岛战争就是个反面教材,如果不是阿根廷当局积极调整战争目的,不把彻底击败英国当成目标,就算让裴承毅来指挥阿军作战,也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这个角度看,确实不是杜奇威的错。

从一开始,美国当局就订下了一个错误的战争目的,即在小亚细亚的崇山峻岭中击败全球头号陆军,而不是背靠东地中海,在中东的沙漠中挑战对手。如果从一开始,美国当局就选择在北面进行战略防御,在南面发起战略进攻的话,恐怕局面就不会这么被动,杜奇威也不会如此为难了。

不管怎么说,杜奇威不得不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最不情愿的选择。

联系了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之后,杜奇威与土耳其总理、土耳其国民军总参谋长等土方高层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介绍了前线情况,并且对即将发生的战斗做了大胆预测与大致分析,在保证2个美军师将在7日之前投入战斗,并且担负起主要防御职责之后,杜奇威明确要求土军必须在南线坚持到美军到达,哪怕因此拼光全部精锐部队。为了引起土方高层的重视,杜奇威还直言不讳的提到,如果不能挡住共和国军队的这轮进攻,沦陷的将不仅仅是土耳其南部的山区,安卡拉肯定会受到威胁。

在杜奇威把话挑明的情况下,土耳其总理当场下达了最高动员令。

当然,杜奇威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根本靠不住的土军身上。

视频会议结束之后,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再次通了电话。这次,杜奇威只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那就是让美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执行几轮常规轰炸任务,帮助前线作战部队缓解压力。

因为共和国空军已经动用了战略航空兵,所以洛布林夫人答应得非常爽快。

得到国务卿的支持,杜奇威直接联系了欧洲盟军总司令,美国空军上将多诺万,让他立即按照联军司令部提供的打击目标清单安排轰炸行动。杜奇威没有忘记提醒多诺万,这轮轰炸行动将关系到欧洲军团的生死存亡。

没有杜奇威的提醒,多诺万也不会掉以轻心。

在战术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均被牵制,而且无法立即向前线部署更多的战斗机的情况下,出动战略航空兵成为了美军唯一的选择!

第104章 速度竞赛

7月5日夜间,美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执行了第一轮轰炸任务。

按照杜奇威的要求,美国空军出动了大约80架B…7C型战略轰炸机。因为B…7C是用来取代早已老旧不堪的B…52与B…1系列的“廉价轰炸机”,虽然性能比共和国空军的H…9S好一些,也新得多,但是同样不具备战略突防能力,所以与共和国空军的做法一样,美国轰炸机使用的也是射程接近2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攻击来得很突然,也很猛烈。

总共82架B…7C投射了接近1000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攻击了叙利亚北部地区的上百个目标,平均每9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在现代化的防空体系面前,这样的攻击效率已经非常出色了。

面对高价值战略目标,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不但需要突破敌方的战略防御系统,还要躲过战区防空反导系统,在击中目标之前,还得突破末段拦截系统的封锁,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突防过程一点也不为不过。因为巡航导弹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弹道来避开敌人的防空系统,或者从防空系统的缝隙中穿过去,较快的速度能够缩短导弹暴露在防空系统内的时间,提高了突防率,所以在整个突防过程中,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主要敌人不是那些远程防空系统,而是守在目标近旁的末段拦截系统。

随着高能激光、粒子束武器等等能量武器问世,末段拦截系统几乎成了所有打击弹药的克星,别说块头硕大的巡航导弹,就连小得多的炮弹都能被拦截下来。

如何突破最后一道防线,成了提高巡航导弹作战效率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从亚音速提高到超音速,再提高到高超音速(6马赫以上),就是为了提高导弹的突防概率。如果面对的是速射机关炮、滚转导弹(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与德国联合研制的“拉姆”防空导弹)等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末端拦截系统,别说高超音速,只要速度超过3马接,导弹的突防概率就将高得惊人。事实上,共和国与美国花巨资研制能量拦截系统,就是因为传统的末段拦截系统已经落后,无法对付速度越来越快的导弹。

由此可见,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与能量拦截系统几乎是同时诞生的。

研制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时候,工程师首先就得考虑如何对付能量拦截系统。因为在21世纪20年代,真正具备实战部署能力的只有高能激光器,其他的能量武器,包括速射电磁炮都在理论研究阶段或者工程测试阶段,所以导弹工程师首先要应付的就是高能激光器的威胁。

与战略防御系统中的高能激光器不同,末段拦截系统的高能激光器有自己的特色。

不管怎么说,拦截即将杀到跟前的巡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