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没卵子,是他们还没从伤心中回复过来吧!”武士彟心肠好,主动替部属们辩解。应征入伍的汉子们大多刚刚被天灾和人祸夺走了家人,在妻离子散的打击下,他们的精神很难快速回复回来。这些人只所以能咬牙坚持训练,并且能谨守一切号令,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军营能让他们吃饱饭,并且只有军营在夜里可以让他们有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这样下去不行。这样下去即便训练一整年,他们也上不了战场!”李世民虽然阅历没有刘弘基和武士彟二人深,却也知道麾下的弟兄打不了仗。有求生欲望的人才能在战场上击败自己的敌人,至于满脸死气的家伙,通常只会向牛羊一样被人宰杀。当日八百护粮弟兄正是因为想活着返回中原,才创下了转战辽东千里,所向披靡的奇迹。如果他们刚刚开始便得知后路已经断了,即便孙吴重生,亦未必能激励起大伙的士气。

“从明天起,我和弘基兄终日就睡在他们中间!”武士彟想了想,回答。解衣推食,这是古之名将曾经做过的事情。为了抓住眼前难得的表现机会,他不能再考虑此举是不是犯忌。

武士彟的话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大伙都记得当年在怀远镇时,李旭也曾和麾下弟兄们打成一片。当然,李旭也没法不和大伙打成一片,刚刚开始时他不过是个队正,能入护粮军的,家底都比他当时厚。待后来他官职升上去了,跟身边人也混熟了,想拉架子也拉不起来。

“那好,明天开始,我的行李也搬到军营中去。和大伙同吃同住,仲坚兄当日做得到得,我也做得到!”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当日怀远练兵,刘弘基只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李旭和武士彟等人才是具体执行者。所以,李世民认为,仲坚兄走后刘弘基之所以再没带出另一支护粮军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喜欢像李旭那样毫无架子地和弟兄们混在一起。

“此事万万不可!”没等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刘弘基和长孙无忌二人同声反对。相互看了一眼后,长孙无忌决定先说出自己的理由,“此地靠近边境,塞外诸部虎视眈眈。你是李府二公子,一旦有人图谋不轨,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李渊坐镇弘化以来,对马贼、流寇和图谋不轨的地方豪强决不手软。在稳定了地方治安的同时,他也结下了不少仇家。如果这些人派遣死士混入军营,而李世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话,刺客很容易就可以得手。

失了主将,刘弘基也许凭着官职还能免于追究。武士彟和长孙无忌肯定逃脱不了惩罚。况且即便唐公事后开恩,他们这辈子前途肯定尽毁。没有人会放心地用一个连自家谋主都守护不了的幕僚,即便是看李家再不顺眼的家族也不愿意。

“世民,我当日不像仲坚那样去终日与弟兄们厮混,非不为,实乃不能!”刘弘基知道李世民误解了自己,也误解了作为一名合格武将的标准,扳起面孔来,大声奉劝。“古语有云,良将治军,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则令不能行。有威无恩,则无人效死。仲坚当日为校尉,自然要待弟兄如手足,而我当日奉命统领全军,所以必须和弟兄们保持一定距离。”

“多谢弘基兄指点!”李世民知道刘弘基在教导自己,感激地拱了拱手。但很快,他又发现了刘弘基所言的失当处,并找到了极佳的反例,“可仲坚后来带出了雄武营?”

对于年龄仅仅比自己大了不到两岁的李旭,李世民不止是盲目地推崇。从两次辽东之战到后来的带兵平叛,对方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私下里他常常想,如果是自己和对方换了位置,能不能比对方做得更好。所以,他对李旭观察得远比刘弘基等人细,揣摩得比刘弘基等人认真。那是他的梦,作为李府二公子,他很少有机会亲自实践,却可以把自己融入李旭的故事中,幻想着自己也能摆脱一切束缚,在千军万马中肆意挥洒。

“仲坚带兵,过于和弟兄们接近,所以大伙愿意与其并肩作战。如此,打顺风仗时士气如虹,若是遇到挫折,众人因为平素跟他混得过于熟了,豪无畏惧之心,难免存着后退回来也不会受到惩罚的心思。”刘弘基想了想,解释道。

“但有一种策略可避免这个缺陷!”知道李世民未必服气,刘弘基继续补充,“那就是每战皆身先士卒。只要你自己不退,弟兄们肯定不忍抛弃主帅先逃。而仲坚做得最好的,恰恰是这一点!”

“如若主帅有失,则全军尽墨,根本没有翻本的机会!”长孙无忌大声在一旁补充。他知道二公子最佩服的人是刘弘基口中的李仲坚,但二公子身份何等高贵,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像李仲坚那样疯子般亲自冲锋。那样做对于一个世家子弟而言,未免过于自贬身份。还有一点就是,李世民的武艺未必有他自己想像得那样高,对此,长孙无忌心里很清楚,却无论如何不能明言。

注1:傻半斤儿,学名沙鸡,一种濒临灭绝的野生鸟类,曾广泛分部于西北及内蒙地区。因体态肥胖,飞翔能力差,喜好钻到民房中取暖兼送死,因而被百姓们称为傻半斤儿。

注2:鸣沙,今宁夏中宁附近,近邻黄河。黄河北岸不远即为隋长城。

第二百七十章 锦瑟(2)

武士彟明白刘弘基和长孙无忌二人想表达的意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虽然读的书没有长孙无忌多,他也知道此语最早不是出自兵家。两个同僚的话也许不刻意针对任何人,却依旧如窗外的寒风一样刺得他心头一片冰凉。

几乎出于本能,反驳的话从武士彟嘴里脱口而出。“我倒觉得没那么玄,二公子住进兵营,大伙加十倍小心护卫着就是了。若是有人图谋不轨,住在哪里也未必安全!”

“士彟兄这话说得有些不负责任,二公子万金之躯,又怎能与那些贫贱之辈为伍?!”长孙无忌楞了一下,慢慢吞吞地反驳。他不知道武士彟突然抽了哪门子疯,硬要拿二公子的安危做赌注。但对方鲁莽举动彻底破坏了他在自己心里留下来的好形象。“出身寒门的人就是急于求成!”长孙无忌在心里暗自点评,说话的腔调也略微带上了一点谴责的意味,“分营居住,侍卫们还好防止闲杂人等接近。若是与之同住同吃,不分贵贱,恐怕……”

“恐怕什么,他们缺的仅仅是出身而已。不缺良心,品行和见识却未必比旁人差!”没等长孙无忌的话说完,武士彟大声打断了他。

这个时代区别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的标准是出身,而不是他的能力和品德。武士彟忠心耿耿,为人方正,做事努力,但在唐公府却总是被人排挤。可论见识,论能力,他又何尝输于旁人半点?平民出身的人就一定是大奸大恶么?古往今来,真正糟蹋这个国家,祸害百姓的,又有几个是出身寒微的?

话音落后,满座皆惊。不止长孙无忌,连同刘弘基和李世民都明白武士彟为何而发怒了。没等李世民来得及居中调停,长孙无忌已经红了脸,手指对方鼻子,大声呵斥道:“士彟兄此语未免太猖狂!寒门不得于士族同列,秦汉以降,历朝历代无不信奉此礼!莫非仅仅凭着士彟兄一人的见解,就要推翻千年来无数古圣先贤的公论?”

“武某只是就事论事!”武士彟抱了抱拳,轻轻后退半步,拉开与几个同僚的距离。在随同李世民出灵武募兵前,他曾经清楚地考虑过此行的厉害得失。自从二公子渐渐成年后,唐公府内一直暗流涌动。几乎所有人都面临着如何站队的选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世子建成。毕竟后者才是李家的嫡系继承人,而跟着二公子李世民,最大成就不过是成为李家一个强大的旁枝。对于一个绵延近百年的家族来说,旁枝力量又怎会有主干来得大?

与大多数人一样,作为一个略有心机的底层军官,武士彟并不看好李世民的前途。与此同时,他又十分不喜欢李建成过于软弱,没有担当的性格。他试图观察唐公李渊的态度,以便投其所好。却惊诧地发现唐公李渊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极其暧昧。这位喜欢韬光养晦的老人把对付朝廷的手段也推广到自己的家人头上,平日里几乎默许了李世民对其长兄的种种不恭敬举动,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又不动声色地巩固一下世子建成的地位。

“也许唐公是想借着二公子的压力,促使世子奋发向上!”观察了许久之后,武士彟得出如下结论。所以,他决定利用被李世民看中的机会尽情地展示自己。可偏偏长孙无忌这个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