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在陈棱麾下的将士也纷纷上前,大赞宇文士及运筹帷幄之功。一时间,好词滚滚,夸得宇文士及脸都红透了。好不容易等大伙歇了口气儿,宇文士及才拉着李旭的手,将其介绍给众人。“此番破敌,全赖李郎将武功卓绝,调度有方。我只是监军,偶而出谋划策而已,诸位赞誉,仁人受之有愧!”

陈棱等人这才“发现”雄武营除了监军外,原来还有一名郎将坐镇,连忙笑着上前打招呼。李旭军职、辈分俱不占优势,只好主动向大伙施礼。

“虎贲郎将李旭,恭迎诸位将军!”旭子抱拳,肃立,将心中的不快遮掩在礼貌的外表之下。

“原来是勇贯三军,在辽东连破高句丽人十道营垒的李郎将,怪不得叛军在黎阳城下刹羽而归。”陈棱和麾下将领受了旭子的军礼,也肃立回敬。大伙目光上下打量眼前这个高大魁梧的少年,心中甚是好奇。

他们倒不完全是故意轻视旭子,自从被皇帝亲自赐予免罪金牌,并加封忠勇伯之后,大隋朝一干宿将无人不知道李旭大名。但据军中传言,此人只是个有勇无谋,打仗时喜欢冲锋在前的莽汉。这样的人能带着几千新卒攻下黎阳,并能将有智者美誉的李密击退,的确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所以,大伙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莽汉身边还有一个与李密不相上下的智者,而从雄武营目前将士结构上分析,这个智者自然非宇文士及莫属。

“能击溃叛贼七万大军,全赖将士用命,时机凑巧而已。李某尽职行事,算不得什么功劳!”旭子笑了笑,淡淡地回答。

老将军陈棱听李旭回答得绵里藏针,不觉对他又多看了几眼。越看,越发现眼前这名军中后起之秀身上带着一股沉稳镇定的气度。“这小子倒不完全是个莽汉,只是性子实在差了点儿!”他心中暗赞,问了几句黎阳城的损失情况,把眼前的尴尬气氛掩饰了过去。

一问之下,大伙才知道两天之前,雄武营在黎阳又创造了第二场奇迹。原来大伙以为李密之所以退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知援军到来,不得不全师而走。万万没想到,凭着手中数千骁果和两万降卒,宇文士及和李旭居然将来犯之敌彻底击溃。虽然李旭谦虚说是时机凑巧,但能将李密和韩世萼二人杀得落荒而逃的完胜,无论如何不能只用“运气”二字来形容。

当即,众宿将收起轻慢之心,与李旭等人并络而行,边走,边探讨黎阳攻防战的具体细节。宇文士及本来舌头就巧,整个过程从他嘴里说出来,自然是精彩万分。特别是第一次瓮城争夺战和最后的骑兵突袭战,简直就是胜负关头的生死大逆转,若不是雄武营的将士们斗志昂扬,两位主将沉着冷静,整个洛阳战局都不得不改写了。至于慕容罗在关键时刻杀出来,冲垮李密中军的壮举,自然也顺理成章地被宇文士及说成了他和旭子事先安排好的奇招,环环紧扣,步步精妙,不由得李密和韩世萼不上当。

李旭嘴笨,说不出那么多精妙的谋略。每当众将为了维持气氛,特地把注意力转向他的时候,他就尽量简短地说一下黎阳城的具体防御布置,以及这些招术的具体来源。众人听了完了宇文士及的精彩故事再用旭子的具体措施相参照,反而对他的得出了老成持重的印象。

只是这个印象,和军中传言相去的实在太远了。有人发现后猛然警觉,主动与旭子保持了距离。有人却佩服旭子的勇敢,主动跟他交流起对整个战局的看法。

第一百九十章 归途(2)

在敌人还没被彻底消灭的时候,武将们之间很好相处。随着与大伙东一句西一句的交谈,旭子渐渐弄清楚了洛阳附近的最新情况。

就在雄武营弟兄与李密死磕这几天,屈突通率军赶到了河阳渡口,与叛军隔河对峙。杨玄感军被卫文升和樊子盖二人纠缠住,腾不出手来调派援军,被屈突通抓住时机,一举突破黄河南岸防线。

此刻,来户儿将军率领的大隋水师乘民船逆流而上,前锋已经到达澶渊,距离黎阳不到百里。宇文述老将军所统帅的大军主力也到了观城,待水师搭好浮桥后,即可过河南进。加上从临近郡县赶来的勤王兵马,兵锋指向洛阳的隋军加在一道已经超过了四十万,远远高于叛军表面上的人数。

打过仗的人不用再看地图都知道杨玄感大势已去。自从杨玄挺战死后,一个卫文升和一个樊子盖已经将叛军折腾得上吐下泻,再加上一个以善战而闻名的勇将屈突通,叛军更是首尾不能相顾。而攻不下洛阳,他们就只能等着其余数十万大军慢慢合围,将他们全歼于坚城之下。

“真不知道杨玄感怎么那样笨,起兵之后不渡河直取洛阳,居然在黄河北岸来回折腾!”胜券在握,武将们的“求知欲”就开始泛滥,乱纷纷地推测起叛军起兵之初那场古怪的战略迂回之目的来。

从远近距离上分析,从黎阳起兵后最佳渡河地点就是一百里外的汲县。而杨玄感放着这么近的一个渡口不用,却先西进数百里去攻打河内,然后又调过头来攻打修武,直到把战机浪费尽了,才匆匆地从汲县过河。这种古怪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一伙山贼流寇身上还好理解,发生在将门之后,并且身边有谋士无数的杨玄感身上,着实令人无法理解。

“那还不简单么,因为他身边有李密这个大名士呗!”亲兵校尉张秀实在忍不住,在一帮高声插言。他的话立刻在雄武营将士之间引发了一场哄笑。不怪他们失礼,大伙的确有资格这样笑。自从李密和韩世萼丢下正在攻城的将士落荒而逃后,大名士这个词在雄武营中就成了大骗子的代称。原来大伙对那些将门之后、众口交相赞誉的青年才俊还心存一些忌惮,而现在,提起他们的名字来脸上的表情只有轻蔑。

客军之中,倒有很多将领不赞同这种观点。问清楚了此地主人发笑了原因后,几个经历过很多风浪的老将军摇摇头,七嘴八舌地反驳道:“李密的才能没有这么差,他只是一时失手罢了。况且杨玄感在一支兵马中派了两个主将,肯定会造成指挥混乱,危急时刻将士们无所是从!”

“杨玄感不信任李密,否则他会把李密留在身边,而不会派他去给韩世萼打下手。”

众说纷纭,但不影响两支隋军将领之间的交流。无论如何,李密已经败了,杨玄感既没能如愿夺回黎阳仓,又损失了大批人手。如果战况真的如雄武营将士形容的那样,七万叛军完全崩溃,那么,不远处的汲郡和洛阳东侧的虎牢关、荥阳城就成了三颗裸露在野地里的鸟蛋,只要有马蹄轻轻上前一踩,就可以将其踏个粉碎。

武贲郎将陈棱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所部兵马只在黎阳修整了一夜,补充了粮食后,即向汲郡发动了强攻。李密和韩世萼纠集残兵在路上埋伏,试图出其不意给隋军一个下马威,无奈双方兵马的装备和士气相差太远,中了埋伏的隋军强行突冲出了埋伏圈,然后调过头来,将叛军主力牢牢咬住。

双方一天内连续作战七次,血迹从三十里外的童山一直洒到汲郡治所卫县。韩世萼和李密试图退入县城内坚守,陈棱麾下的督尉李薄却带着五百士卒尾随叛军冲入了城内。双方巷战,李密和韩世萼再败,不得已退守汲县渡口。

陈棱得势不饶人,一面派遣兵马将朝歌、隋兴两座小城收入囊中,一面亲率大军追敌。双方在汲县渡口第三次交手,李密效仿古人背水列阵,以期士卒们明白置于死地而后生这个大道理,连续经历数场失败的叛军将士却不愿意死,双方刚一交手,便沿着河岸逃散。刹那间,韩、李二人身边的亲兵都被乱军冲散了,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要不是李密机灵,特地留了几艘船隐蔽处,二人差点被陈棱生擒活捉。

渡过黄河,李密和韩世萼一路狂奔,相继放弃灵昌、酸枣、原武、阳武四个不易防守的城池,把南岸所有兵马都集中起来,带到荥阳和顾觉汇合。刚刚在荥阳城站稳脚跟,陈棱又率军追了上来。双方在荥阳城下又是一场恶战,胜负难分之际,宇文述、来户儿带着两支生力军赶到,凭借优势兵力硬生生夺下了东、北两侧城门,逼得韩世萼和李密不得不弃城,带领残卒奔向虎牢关。

虎牢关是洛阳东侧最后一道屏障,丢了此关,各路隋军就可以合围。李密心急如焚,四下传书,邀请活跃在洛阳附近的各路盗匪流寇前来助战。怎奈此刻墙倒众人推,那些平素与他称兄道弟的豪杰们却纷纷背信,任李密的信使一天三致,再也不肯下山。

李密无奈,把所有兵马都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