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是一棵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长演讲式的语言犹如暴风骤雨,抽打得我哑口无言。我痛苦地知道了现在不是说理的时候,领导面前也不是说理的地方。

  见我不说话,科长可能认为他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于是清了清嗓子,语气较为缓和地说:“我找你来谈话,并不是要给你扣大帽子,我们的目的还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你读十几年书才考上了大学,大学又读了这么久了,不容易,据我了解,你的家庭属于困难家庭,这就更不容易。你还没走向社会,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有多复杂。有些事,不说还好,不是问题,但一旦上纲上线,麻烦就大了。你这首诗,我说是反党叛国的,你怎么说?”

  我没想到问题会如此严重,于是着急地辩解:“我哪里会反党叛国呢?我真的只是玩一下文字游戏。”

  “还要说只是玩文字游戏!我相信这两个成语你都听说过,一个是指桑骂槐,一个是含沙射影。”

  这个科长,他说我的诗有影射的企图,算他说对了,但不能承认,死都不能承认。我说:“我就是吃了牛血,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当时写的时候,纯粹只是觉得好玩,一点的别的意思都没有。”

  古今中外都有人说艺术是游戏,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现在的教科书却对此加以批判。我要坚持这一点,我没有错,万一在人前要承认自己错了,我也只能承认自己在艺术上误入了歧途,而千万不能在政治上出大问题。须知政治就是一切,就是法律,我在这方面出了大问题就是犯罪,我,一个小小的老百姓,一粒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尘,能担待起这样的罪名吗?

  科长把文学社第二期刊物翻过去几页,说:“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一放。这后面的问题同样严重。你看你是怎样具体评价几首朦胧诗歌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顾城的《一代人》。来看看你的评价。

  它只有两句,很短,两度用‘黑’字,强调了环境和我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遥远的地方,黑的对立面——光明若隐若现,光明不是太阳光,它不会自动地照到‘我’身上。‘我’必须用‘黑色的眼睛’(迷惘、忧伤、思索、怀疑的眼睛)去寻找。能不能找到那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我’在黑夜中并未迷失。这首短诗告诉人们,被称为怀疑一代的顾城们其实正在努力地超越怀疑。

  这就是你的理解。这首诗歌正如你说的,只有短短的两句,它能是多好的诗呢?而且,它在思想倾向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样的诗歌能是优秀之作吗?”

  短诗就不能是好诗吗?这是什么逻辑?如果你这个说法成立的话,你不是几乎把所有的中国古诗都否定了吗?至于思想倾向上有问题更是根本不值一驳,如果一个人只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就有严重问题的话,那你干脆把诗歌和艺术从这个世界上驱逐出去!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但我知道这样想的却不能这样说,我必须口是心非,至少我要说得委婉一些。“短小不能成为否定它的理由,正如短小不能定唐诗中的五绝和七绝。”

  没等我把话说完,科长就强行接过我的话:“还是强词夺理!看来你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来看看你评价北岛的文字。

  北岛是朦胧诗人中最‘硬’的一位诗人,他的为人和他的诗歌都像钢,宁折不弯。《宣告》是北岛一个人同时也是他们这一代有血性的青年人面对社会黑暗势力的宣言,它和北岛的另一首诗歌《回答》中的‘我不相信’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心声。全诗只有最后一节难理解一点,‘从星星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抓住‘弹孔’,把它和前面的‘最后的时刻’、‘生者和死者’联系起来,便不难理解其意;黎明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血红’既是写黎明自然的色彩,同时暗示它的到来需要人们付出‘血红’(鲜血和死亡)的代价。反过来说也一样,人们付出了血红的代价,‘黎明’就一定会到来——在人与社会黑暗势力的对抗中,他直面悲剧,但他同时相信未来。北岛的力度源于他对社会深刻的理解和个性的张扬。

  朦胧诗派是一个怪胎,北岛又是这个怪胎中最有问题的,如果你们硬要认为他是诗人,我认为他是心智很不健全的诗人。他写的是——说得不客气,是反动的文字,他的立足点有问题,他有否定一切的倾向。”

  对于他这样的说法,我岂敢苟同?于是我试探着说:“对于北岛反映的时代,我们不是一个提法叫做‘彻底否定’吗?”

  “即使真的是彻底否定,也不等同于全盘否定。更何况彻底否定只是一个提法,一个提法而已!”科长也许没想到我是如此的不可救药,他说话的语气变得更加不耐烦。“再来瞧瞧你对舒婷的说法。

  舒婷《神女峰》最后两句给人留下了过目不忘的印象: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总是能见人所未见,她总是能在传统中看出荒谬。别人拼命歌颂神女的痴情不改,她却要发表这样背叛的宣言。《惠安女子》也是如此,当别人在欣赏惠安女子美丽的时候,舒婷却发现了隐藏在美丽背后的苦难和忧伤。对传统的欣赏习惯,这无异于当头棒喝。朦胧诗在当时受到责难,它采用现代派的技巧是一个原因,更重要得多的原因是,它能见人所未见,而且敢写人所未写(或不敢写)。对于诗歌创作中陈腐的传统,朦胧诗人们既是叛逆,更是超越。舒婷当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她不想改变自己的个性,更不想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于是,在一个时期内,她只好搁笔。在北岛那里表现为剑拔弩张的抗争,到了舒婷这里表现为表面的不合作和骨子里的‘我行我素’。由此我联想到观音菩萨,人们总是以为她手里只执着莲花。其实这是个错误。她如果真有千只佛手的话,那么,有一半的手是执莲花的,而另一半的手,则执着利剑!

  你瞧你干了些什么?你把舒婷神化了,在你眼中,舒婷成了观音菩萨!有比较才有鉴别,你读过多少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的诗歌你又读过多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没有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你怎么就敢下这样的论调!”

  科长,是的,没有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就不能轻易下结论。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呢?你如此武断的说法,我实在不能接受!我说:“我也读过一些诗歌的。我们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所有的诗歌读物,我都粗粗地看过至少一遍。”我低声说着自己的事实,我尽量把话说得慢些,因为我担心话说快了,我就会激动起来,和科长抗争。

  “你看过可能是不假,但我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看,无非是随便翻翻,跟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读根本是两回事,风马牛不相吸的两回事!” 

  这个科长,他哪来的如此非凡的能力,他没跟踪我,怎么知道我看诗歌是随便翻翻呢?他该不会是有特异功能,能未卜先知吧?或者,他是歪打正着?他自己看诗歌的时候,大概是(不能用“一定是”,因为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得实话实说。)带着研究的目的的。

  “你诗歌读物怕是看过不少,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没有朦胧诗吧,你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举的例子也不少,你是从什么渠道弄来这些资料的呢?”

  对科长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平静的回答:“不少同学都有朦胧诗的手抄本,有的残缺不齐,有的比较齐全。”

  “这么说,你也有一本罗。”

  “我原先没有,但我借了很多同学的,将他们的加以整理,现在我确实也有了一本,而且可能是我们学校最齐全的一个本子。”我赶紧打住自己的话,我发觉自己在陈述事实的时候,掺杂着得意洋洋的成分,而这是十分危险的——用科长的话来说,是致命的。

  “我要告诉你,小伙子,你的聪明用错了地方,我真为你感到惋惜。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朦胧诗,你的方向你的选题都错了,彻底错了!至少是得不偿失。”科长说话的语气一下子变得诚恳起来。对此我毫无准备,因此有会儿我竟然不知所措。他的诚恳里只怕藏着别的什么东西。

  “小伙子,我要告诉你,你错了。但我们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要让你心服口服。”

  我不知科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