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茱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一千文铜钱,到了市面上能兑九百文就不错了,私银还要再便宜一些,只能兑八百来个铜子儿。



  那兑银的客人穿得体面,带着一个随从,出手就是一锭十两的元宝。掌柜的客客气气地给他换了八吊钱,满满当当装了一箱子,叫随从抬出去。这想必是大户人家的账房管家,出门换些铜币回去发工钱。



  吴茱儿和陈二等候在一旁,等掌柜的将银锭子收进柜台后面,这才凑上前去。



  掌柜的记了一笔账,瞄见两个下里巴人,并不在意,随口问道:“干什么的?”



  吴茱儿摸摸索索地取出了一张银票,两手递到掌柜的面前,一鼓作气道:“给我兑成小张的票子,要二十两的三张,十两的三张,再给我换一吊铜钱,剩下的都兑成碎银子。”



  掌柜的这才抬了头,十分惊讶地去接她手上的银票,抽了一下,却没抽出来,原来是她捏着另一头没撒手。



  “客官能否先叫我验一验,是不是咱们宝隆钱庄出来的银票。”一百两的票子,这可是大户了。



  吴茱儿犹豫了一下,撒开手,眼睛却盯着掌柜手里的银票,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



  掌柜的过了一遍手,就知道这银票是真的,顿时收起了轻慢之心。他倒也见过世面,每天钱庄里来来往往什么样的人没有,有的客人表面光鲜,却偷偷拿了女人的金簪子银镯子来换铜钱,有的客人穿得寒酸,兜里却揣着金元宝银元宝,拿来兑票子。



  再说了,钱庄大门朝外开,一向是认票不认人,甭管谁拿了银票上门,她就算是个叫花子,他也得给她兑钱。



  “客官坐下稍等,这银票您先收好,待我称些碎银来。”他堆起笑脸把那百两的银票又归还到她手上,指着大厅里的座位请去。



  吴茱儿提心吊胆地坐下了,扭头看看陈二,也是强打着精神,免得露怯,其实手心儿都冒了汗。



  掌柜的手脚麻利,很快就取了小张的银票,称了一小包碎银子,并一吊铜钱,当着吴茱儿的面过的秤。因为大头还是换了票子,只是兑了十两银钱,便只收取她三钱银子利钱。



  一盏茶后,吴茱儿从钱庄大门走出来,褡裢里揣得鼓鼓囊囊,这和她当时拿到那一千两银票的兴奋劲儿完全不同,就好像飘在空中和脚踏实地的区别。



  陈二更是兴奋的脖子都红了,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念叨个什么。



  “二叔,咱们上街逛逛吧,寻一寻有没有什么好铺面,顺道置办些东西,家里缺甚,咱就买甚。”吴茱儿拍了拍垂到腰上的褡裢,大大方方道。



  陈二欢欢喜喜地应声说好。



  进城之前他们就将牛车寄放在了相熟的茶棚处,这会儿行动起来倒是方便。



  句容县虽比不上江宁一带繁华,可是江南水乡之地,即便没有宫宇殿阁之富丽堂皇,却有小桥流水之清新爽朗。一场蒙蒙细雨过后,走过垂杨搔柳的桥头,脚踩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望着四周山明水秀,再多的忧愁烦恼都抛在脑后头了。



  吴茱儿难得这样轻松地四处游逛,平日她都是两手挑着扁担,一路眼睛盯着过客,满嘴吆喝。今天她成了过客,眼睛盯地都是摊子上铺子里卖的甚么玩意儿,看到喜欢的,就停下来摸一摸,问问价儿。



  两文钱一个泥泥叫,鱼哨子、鸟哨子、猫哨子样样都有。十文钱转一次糖人儿,运气好的能转到大龙大凤凰。二十文钱一只布老虎,红绒头花脸蛋儿。还有纸鸢、绢花儿、香包、彩绳。。。。。。



  但凡是那些从小到大她见过的,想要的,却从来没有对吴老爹提起的,她都忍不住一一买到手里,别看花钱不多,可她这心里别提有满意足了。



  走过几条街,吴茱儿和陈二手上提着一连串儿,拢共花不到一两银子,却比赚了十两银子还要痛快。



  逛到最后,她总算是过瘾了,没把正事忘掉,沿路打听铺面。街上倒是有几间空着的铺面,可不是位置太背,就是找不见主家。两个人像是没头苍蝇一样,空有银子却没有门路,照样抓瞎。



  吴茱儿眼看如此,并没着急,而是将零零碎碎都交到陈二手上,又把那装着铜钱的褡裢给他,对他说:



  “二叔,你先拿上东西到城门口吃茶等我,我去寻一寻门路,再与你碰头。”



  “那我就在茶棚处等着你,你不要乱跑,咱们早点回镇上。”陈二不放心地叮嘱她。



  “晓得啦。”



  两人分了头,吴茱儿直奔城东,王典史宅子上去了。



  早先她去应天府之前,典史家的太太要她跑腿,给了她二两银子叫她往江宁去捎些成色好的珠子回来,她可没把这事儿忘了。典史一职,乃是知县手底下的佐官,虽说没品没级,但是大小带个官字,就不是寻常老百姓得罪起的。



  于是,那一盒珠子她今天出门就带在了身上。



  吴茱儿到了王典史家门口,门上的婆子认得她:“哟,吴家小娘子,你从外头回来啦。”



  吴茱儿虽是扮作个小货郎,但相熟的都识得她是个姑娘家,不然也不能够让她出入内宅,同典史家太太说上话。



  吴茱儿笑着问道:“太太可是在家?我捎了一盒好珠子回来。”



  婆子点点头,一面将她领进门里,一面小声对她道:“你来的不凑巧,太太今天早上才发了一通脾气,晌饭都没吃呢。”



  吴茱儿脚下一顿,有些迟疑,她是上门来求人的,可是眼下典史太太心情不好,不一定搭理她。



  这间宅子浅,通了一道门就是后院,没走几步就到了,却容不得她打退堂鼓。



  正房门前垂着一道竹帘遮蝇子,那婆子先进去说了一声,再叫她进来。吴茱儿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一抬头就看见宋氏神色怏怏地靠在竹榻上,脚边跪个小丫鬟正在捏腿。



  见了她人,宋氏掀了下眼皮子,没好气儿地数落道:



  “怎么过了这些天才回来?好容易交你办回事,恁不利落。”



  吴茱儿扯出一张笑脸,只字未提她家中祸事。



  从怀里掏出一只巴掌大点的漆木盒,递上前道:“太太莫怪,原是回来路上有些事耽搁了。您看看,这几颗珠子还好?”



  宋氏没精打采地接了,打开一看,里头约莫有十来颗蚌珠,小是小了些,好在个头圆润,颜色雪白,确是不错。



  她将盒子扣上,放到一旁,这才拿正眼看着吴茱儿,道:“费了多少银子,我补给你。”



  吴茱儿摆摆手,腼腆道:“太太看得上眼就好,不必补银子给我。倒是我这里有一桩事,想请太太帮帮忙。”



  宋氏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不耐,道:“你说说。”



  吴茱儿于是就说了她想在县城里寻一间好地段的铺面,想请宋氏代为打听。



  不料她一张口说要盘铺子,宋氏脸色变了几变,问她道:“是你替人问的,还是你自家要做买卖?”



  “是我自家用的,此事说来话长。。。。。。”吴茱儿只好将她告诉芳丫爹娘那一段半真半假的缘由,又打了个对折,删删减减拿来说道。总之是叫宋氏知道,她手头上有钱钞,不多不少,但是买得起铺子。



  宋氏这才晓得她发了一笔财,攀上高枝儿了。于是不由地动起心思,看了看她,露出个笑脸道:



  “这事儿不算麻烦,你今日且先回去,明日再来,我给你个准信儿。”



  吴茱儿准备了一箩筐的奉承话没说出口,就见宋氏答应了,稀里糊涂地道了谢,叫婆子送她出去。



  那门上的婆子向来多嘴多舌,刚才就在门外偷听,见到吴茱儿一脑袋雾水,瞅瞅四下无人,就拉了她到大门后头说话。



  “小娘子今天可是找对门了,你道咱家太太为何发愁?还不是家里事多,钱钞不够使了。太太嫁妆里有间铺子,就在双凤桥边上,原是叫她娘家兄弟看管,成月里赔钱。前两日还听太太念叨,打算将那铺子盘出去呢,没想到你就来了。”



  吴茱儿恍然大悟,难怪宋氏答应的爽快。



  可是她又纳闷,小声问那婆子道:“典史大人家里,怎么缺钱到这地步了?”嫁妆都要拿了卖,可见是有什么事急着用钱吧。



  那婆子哼哧一笑,“小娘子有所不知,咱家二郎在茅山书院做学问呐,一个月的束脩就得十两八两地送,一年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