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歉哦,昨天家里出了点事,没法去开会。”曾凌静一下课就走到我旁边。
第三章 十七岁的雨季(6)
“没事的,其实昨天也没什么。”我随口说。
“不会吧,一个社团成立的第一次会你竟然说没什么?”我捂着嘴,“是啊,事情就是这样,关于梦想我是不会说谎的。”
“好啊,有什么发展计划吗?”她又急切地问。
她的疑问提醒了我,我似乎才发现自己是一只喜爱翱翔的雏鹰,而不是伺机飞翔的雄鹰,发觉的思想有点泛,像气泡一样,一个个飞向上空,又随即破灭……
“你不是有个‘四大媒体’路线吗?”她笑着说。
“这个我有想到,但这个社团是市关工委领导办的,必须等后天书友社揭牌仪式开完后再讨论,要不我定出来的计划……最后又和清风社一样。”我觉得自己有点乱了,发现很多东西即使得到也很害怕它会离去,就像你我之间即使能在一起也空白得只剩下凭吊的故事……
“好啦,上体育课了,先走咯,有空在谈吧。”
体育课上,我仍沉浸于矛盾的思考中,书友社该怎么走,以前“清风社”是学校内部的,学校都不同意成立,现在一个市的社团,学校认可吗?学校会像那些外校的学生那样毫不在乎吗?书友社适合走“四大媒体”路线吗,杂志怎么办?文集、活动、还有经费……市关工委领导都是老一辈了,他们会怎么……
“顾枫,你在思春啊!”体育老师突然喊道,随后是一场爆笑,在笑声中我似乎暂时摆脱一切……
“怎么了,因为什么事烦恼呢?”凌静走过来问道。
“没事,比较忙点吧,累了。”我说。
“你不会是把人家的鸭子给踩了吧,放心,有大姐在,你马上写张卖身契,我立马帮你搞定……”她笑着说。
我惊讶地转过头,她又接着说:“为书友社的事操心吧!没事啦……”
我依旧走着,虽然她说出了我的心事,可心事的一切像是带球狂奔,即使前方困难重重,依然勇往无阻……
“那从报纸开始吧!”她说道。我踢开了滚到我脚边的足球……
“继续说!”我兴奋地说。“我们需要一个阵地,目前我们还没法办杂志,或者搞个大型活动,最开始先在报刊上立足,等我们实力充足后领导会支持的……”她头头是道地说。
“嗯,好见解,不愧是……”我迟疑着,突然想不出什么好头衔来夸她。
“应该说不愧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她笑着说。
“车见车爆胎的凌静小朋友……”我打岔说。
“好啦,先不开玩笑了,你都找到那些阵地了。”我又问。
“你怎么知道我找到阵地,看来我们……”
“是不是心灵感应、心有灵犀啊!美吧你……”我又打岔说。
“呵!《东南都市报》吧,这份报纸刚发行,正需要优秀的稿件。”凌静骄傲地说。
“事不宜迟,我马上去买报纸、找电话……”我正想跑开……
“枫,还没下课呢……再说电话和邮箱我都记下了。”凌静笑着说,随后从裤兜里拿出一张白纸,像白雪一样,消融在我的心怀……
(5)
苏鹏、毓秋、凌静和我四人参加了两代人书友社的揭牌仪式,来参加会议的都是市里的领导,让我感动的是市关工委副主任、原人大常委主任王今社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书友社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我不敢奢望的看法,而且他还亲自到各机关、企业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并且在会上把自己收藏的几百本书及当月的退休金捐赠给书友社……突然觉得自己在一个山洞里走了很久、很久,本以为这是一个死穴,没想到走到尽头才发现那是苦苦寻找的“别洞天”……
第三章 十七岁的雨季(7)
“对了,苏鹏,你的声音不错啊,而且普通话也挺标准的。”毓秋突然说。
“在学校是不是弄广播的。”凌静问。
“没有,只是个人喜欢弄点音乐,所以平时多练习点普通话。”苏鹏笑着回答着。
“对了,‘第二媒体’广播,我们不仅要在报刊、杂志上发展,更要开拓心的天地……”我跺了下脚兴奋地说。
“好,校园广播,我刚加入学校的电台,可以……”毓秋高兴地说。
“一个学校太小了,最好在市电台。”苏鹏打岔说,但从他的语气中,我又察觉到了自信。
“这,会不会超前了,可不要当超生游击队哦。”凌静思索会儿笑着说。
“不,苏鹏说的没错,要弄就得在市电台,首先我们的书友社是市关工委成立的,是面向全市众多中学生,只在我们学校发展就太浪费平台了,关键的是我们有苏鹏、毓秋这两把枪,播音没问题的,最后我们团队可以向一切困难挑战,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我发觉最后两个词语我说得如此大声,以至于在旁参加大会的领导都转过头看着我,但我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沉浸在团队精神的豆芽中……
“哇,工作室不错啊,又是一片新天地。”毓秋转过头对我们说。
“不过现在我们的前途仍是一片茫然……”苏鹏说。
“又来了,副社长大人!”凌静似乎略有埋怨地说。
“对了,报社的编辑同意跟我们谈谈了,我想我们周末过去找找她吧。”我连忙转移话题。
“嗯,建立起一个新基地了,我们还是坐下来规划下吧。”苏鹏说。
“这有空调啊!”毓秋突然喊出来。
第一次骨干成员开会比较失败,大家都没能统一好意见,而且我的“四大媒体”路线也说得十分模糊……
“叫你换个电灯你都不会,你怎么就……”
“我忙啊,忘记了!”我叉开父亲的训话。
“你有多忙啊,你有我忙吗?你就一个学生能有多少事干……”父亲有点恼火了。
母亲匆忙从房间走出来:“枫当上了书友社的执行社长,他们社可是市关工委的……”
父亲听到这不但没有替他的儿子高兴反而更加恼火,“这有什么,这就很值得骄傲吗?学生社团多得是,真正走出社会的能有多少……”
“谁说我不行啊!”我扔掉手中的灯泡,灯泡似乎是碎了,我跑开的脚步只听到响亮的声音。
“你有本事就别回来……”几只刚学会飞的鸟儿从巢里窜出,头一次感受到天空的宽广。
当然啦,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怨恨我父亲,没有。
望子成龙,这是一个古老得可以成为化石的话题,但是它至今仍主导着这个时代的话题,就好比闽南话和粤语,前者是唐朝的普通话,后者是宋朝的普通话,几百年过去了,它们至今仍是“活化石”。任何一个有责任的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出色、成为社会的人才、甚至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但是他不会轻易去夸奖他的儿子。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能和子女亲热点,但是他必须去习惯扮演黑脸的角色,这是一个完美家教所需,父亲没法去选择,他只能默默地去坚持着。并且,每一个做父亲恰恰都认为自己是失败,或是有很多不足,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没能做到的、自己的遗憾他们的儿子能得到、能完成。我爸爸是“他们”中的一名,而我也是他所期待成才的儿子……这次我与其他离家出走的孩子不一样的是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写下了九月如初的感悟,我很喜欢用文字来书写一切。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十七岁的雨季(8)
“哎呀,社长啊!怎么有空到我宿舍啦。”班主任开玩笑道,随后呷了口茶,悠然地瘫倒在椅子上,像柔软的毛巾一样。
“是啊,想不想加入我们的‘清风社’啊!”我也开玩笑道。
“啊?‘清风社’不是……你真是的。”他说完便放下杯子,也给我斟了杯清茶。
“书友社是不是还有走‘四大媒体’路线。”班主任突然问。
我突然从椅子跳起:“知我者,明哥也!”
“行,我带你见个人。”
于是我小鸡般的莫名其妙地跟着班主任这只老母鸡走了。
他载着我来到市郊区的一处小平房里。房子是简陋了点,但周围布置得很精致,围墙下簇拥着梅竹,旁边的花草也修剪得十分整齐,这些足以表明主人是一个很有底蕴的人,我猜想他应该是武侠世界里仙风道骨、童颜鹤发的绝顶高手。大门是开着的,我能清晰地看到墙壁上挂的字画,这再一次证明房屋的主人是位才华横溢的老人。
我们走过长着青苔的石阶,班主任礼貌地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