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要跟你带爱情同心结呀!!!!!!!!!宁云晋瞪着文禛,只想让这货将自己手中的鬼玩意吞下去。
“这可是朕第一次做的骨雕符,已经登记在册了。”文禛自语道。
凡是已经在册的东西,即使赐给大臣,若是被损坏也是要掉脑袋的!宁云晋的表情有些狰狞,胸口梗着一口气,咬牙道,“皇上隆恩,微臣感激不尽。”
宁云晋这话说得好像要咬人似的,脸上强烈的拒绝更是让文禛心里有些受伤,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强迫的行为会让着小子反感。但是战场无情,虽然这次他与太子并没有直接去到前线,可这小子就是个惹祸体质,又有那三皇子对他虎视眈眈,不这样文禛根本不能放心。
文禛兴致勃勃地让人拿来几根红绳打了个络子,亲手给宁云晋带在脖子上,还特地吩咐他不准取下来,这才将已经气得不肯说话的人放走。
战争时期朝廷的动作一向很快,仅仅三天时间居然又凑集出来一批七万石的粮食。不过这些粮食已经榨干了京城附近的官仓,是用来发放京官们粮饷的,如果不是这样着急备战的时候,就连文禛也不敢擅自动用。
天授二十年正月二十日,宁云晋作为督粮官,太子鸿明作为监军,两人将一同前往归化。
由于这次有太子同行,开拔之前不止来了不少官员,甚至有很多百姓也在长安街上围观太子仪仗。
文禛并没有出面为他们送行,只是站在城墙上望着越行越远的队伍。运粮军刚刚开拔,大雪便飘飘洒洒的落了下来,他却如同一杆标枪似的站得笔直,一直望着已经成为小黑点的那一行人。
李德明望着文禛肩上的厚厚积雪,想要上前去为他拂去,却有担心惊扰了他的思绪。偏偏文禛又不许撑起华盖,急得李大总管心里着急,却又觉得皇上的心思不可理喻。
皇上明明喜欢宁公子,可偏偏不对其用强的;皇上明明舍不得宁公子,可偏偏又让其离京……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李德明还真猜不透文禛这样的用意何在!?
直到再也看不见远去的队伍,文禛才神情一肃,转身道,“走吧,回宫。”
宁云晋今天穿了一身皮质软甲,这并不是真正的盔甲,而是平时行猎穿的。但是他身上的这身却是簇新的,是得到他要去归化的消息之后,宁云亭连忙去给他找同僚淘换来的。他是文官,哪会有动手的机会 ,穿上这么一套这样的软甲也不过是让家人能安心罢了。
眼见还没出城,这雪就越下越大,即使软甲里面穿着皮马甲,但是被那萧瑟的寒风吹着,宁云晋还是觉得手脚冰凉。
跟着缓慢的太子仪仗出了京师之后,他们还要先去与城外的官仓与粮队汇合。见送行的官员都已经开始纷纷离开,宁云晋这才策马走到宁敬贤与宁云亭身旁。
“父亲,这雪越下越大了,要不您就送到这里吧!”
宁云亭也道,“就是,父亲您身体不好,还是换马车吧!”
“你们两个就是瞎操心。”宁敬贤望着两个儿子,神情中满是自豪。他望着宁云晋道,“为父就是想看看我儿的英姿罢了!我这一辈子估计是没机会去战场了的,原以为云亭会能上阵杀敌,却没想到反倒是小二你先拔头筹。”
“父亲,孩儿这次可只是负责后勤呢!”宁云晋笑道,“实际上若不是太子要去,也轮不到我。”
宁敬贤点了点头,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毕竟太子的地位特殊,年纪尚幼,又是第一次监军,派年龄太大的人与之配合总不太好。因此这次督粮北上的事情落在行事稳妥、却又与太子差不多年龄的宁云晋头上居然没引起什么争议,这多亏了他这些年来的事迹早就为人所知,才没人怀疑派两个黄毛小子做这样的大事会不会有不妥。
“拗不过你们,云亭,去帮为父叫马车来吧!”宁敬贤突然转口道,宁云亭愣了一下,连忙御马去寻车了,他知道父亲支开自己只怕是有事要和弟弟说。
等到宁云亭走开,宁敬贤才小声道,“皇上此时将太子调开,只怕是要打压打压左师家与安平家了。为父只担心有人会狗急跳墙,你与太子孤身在外,总要多注意一点。”
他的话让宁云晋顿时瞪圆了眼睛,但是他很快就体味到了父亲话中的涵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宁敬贤相信以儿子的智慧肯定能够领悟,便点到为止。他慈祥地拍了拍宁云晋的肩膀,吩咐道,“出门在外,又临近前线,只有安全最重要。切记不要鲁莽行事,让家里人操心。”
“儿子省得。”宁云晋不舍地望着他,“父亲也要多注意身体,按时用药。”
宁云亭带着马车过来的时候,就看到父亲与弟弟两人这黏黏糊糊的相互叮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难怪父亲要将自己遣走,这样肉麻兮兮的话,自己可不想听。
第 111 章
第 111 章
由于现在正处在战时;前方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专人写成战报呈到皇宫来。不过在没有紧急军情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四百里和六百里加急,虽然不断传来粮库与村野百姓家被烧抢的情况;却一直没有大规模的交战。
文禛总觉得有些不安,既然蒙或敢率领五万人对着大商宣战,总不可能在占据了一个地方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这根本不符合奉武族的习性。何况他们正是缺粮的时候;更需要速战速决;抢夺到足够的粮草才能避免后继无力。
他的预感很快就成为了现实,二月十八日刚刚落衙,紧闭的宫门门口就迎来了一匹飞驰而来的骏马。这份从归化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以最短的时间传到了文禛手中。
文禛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惊得猛地朝着桌子一拍,怒道,“岂有此理,竖子嚣张。”
以李大总管这些年的修炼见到文禛的怒容之后小心肝也扑通乱跳,那种风雨欲来下掩藏着的万顷雷霆怒火,自从皇上亲掌大权后就再也没见他露出来过,李德明瞟了一眼桌上的战报,连大气都不敢出。
文禛冷着脸,扭头望向他,“宣众阁老、六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
“嗻。”李德明应下之后,动作麻利地出去使唤人去传话了。
直到众人到齐之后,李德明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首辅左师衡最近身体不好,加之儿子出事,更是好像衰老了许多,很多事都有些力不从心,战报便被交给少正行读了出来。
“二月十一日凉城一路压粮队在山脚遇袭。宁大人摆鹿角营寨,以粮车为屏障,杀敌一千退至阴山。蒙或亲率一万兵马进山追击,目前已经失去其踪迹。十三日穆丹书带五百骑兵突围至归化求援,并进行示警。归化驻兵尚未出城探子便得附近有大批大商骑兵游弋,且太子压粮将至,只得回城加强戒备。十五日大商三万骑兵突袭乌兰察布,劫粮草无数,太子退至归化。”
这份战报的重点明显就在最后一句!即使李德明不懂用兵,只听这战报也能看得出来,大商的人占据了乌兰察布,明显就是剑指归化。
看着兵部尚书宁敬贤捏得紧紧的拳头,李德明知道他不单是为了归化城的事情忧心,还为了失踪的宁公子着急。
而对这个消息感到紧张的绝对不止宁尚书一人,皇上只怕更心急如焚,恨不得能立刻杀去归化。遇险的那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儿子,是大夏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一个是时刻挂记心头的心上人,让皇上怎么可能不着急!
皇上原本就是定的二十号离京,然后让太子快马回京。如今既然事情有变,只怕让阁老们来就是要商定中路增加兵力的事情。
李德明对文禛的心思果然猜测得非常准,文禛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将原本中路的三万五兵力增加到四万五。增加整整一万兵力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对后勤是极大的压力。
他原以为阁老们会对此扯皮一番,却没有想到皇上的这个要求很快就通过了,唯一需要讨论的是这笔格外的军费粮饷该如何开支,人员又从何处调配,毕竟如果没有困难的话,以皇帝御驾亲征的规模早就已经安排了这么多人。
李德明到底见识有限,他从这份战报中看到的东西比不上屋里的这群老狐狸们,因此也看不出来其中的紧急程度。
其一,皇帝要前往归化的事情是早就已经安排好的,如今太子也在那里。若是皇上避之不去,大夏的颜面便就丢光了。而皇上若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