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逗得房中人都是笑,唯有老夫人,大夫人脸色并不怎么好。
赵氏抱过庆哥儿,老夫人才有空闲说别的事情,“秋丫头何时出去赴宴?”
三夫人垂着眼睛,“回母亲,是后日,之前我们是跟您请示过的。”
元秋要出去赴宴总是要知会府中当家人的,而老夫人必然也是不能隐瞒的。三夫人早已经跟老夫人报备过,当时老夫人也是同意了的,这会子提起来,不知是不是变了主意。
心都跟着提起来,元秋已经答应了何家的人,若是临时不让她出去了,那这脸可就丢大了。
“秋姐儿初来京城,礼数怕是不周,到时候带上谷姐儿,两人有个伴,谷姐儿还能一路教导秋丫头些,让她别出错。”老夫人说。
三夫人脸色微变,嘴唇抿紧了。
元秋知道母亲动了怒,立刻接话说:“还是老祖宗想的周到,如此最好。”
老夫人这才露了笑,一双保养得意的手轻轻的拍了拍身边谷姐儿的手。三姑娘还是倨傲的模样,对着元秋扬扬下巴,胜利者的姿态。
“真是欺人太甚!”三夫人回房就发了怒,气呼呼的。
元秋跟七姑娘对视一眼,七姑娘低头装鹌鹑,元秋上前给三夫人顺着背,口中劝着:“娘亲别生气,老祖宗当着那些人的面说出来,难道还能不答应不成。”
道理三夫人当然懂,可是老夫人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实在是恼人,什么叫让三姑娘教导元秋,难道元秋一个嫡小姐,还需要一个庶出的东西教导不成!
这话三夫人没有说出口,毕竟还没糊涂到什么都不顾的地步。
只是,那三姑娘的姨娘仗着有老夫人撑腰,这些年将大夫人得罪了个彻底。现在三姑娘年纪到了,今年眼看要及笄,可婚事大夫人提都不曾提过,更别说带着三姑娘出去走动了。要不是真的急了,老夫人哪里会在这么多人面前逼迫三房元秋带着三姑娘出去。
三夫人原本就担心元秋出去遭人欺负,现如今又要带上三姑娘这么一个麻烦精,哪里能放心。
“你们俩出去可要看牢了三丫头,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带累了你们。”三夫人不敢把话说的太明白,怕教坏了元秋。
可元秋哪里有那么傻,脑子一转就明白了,三姑娘现在婚事定不下来,怕是会自己谋出路,到时候要是真做出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事情,私相授受什么的,可就要出大事的。
一直不懂声色的七姑娘这时候突然开口,“母亲,六姐姐,不用担心。那三姐姐傲气的很,哪里能瞧得上何三小姐请的那些人。”
七姑娘看似天真的话,让三夫人及元秋茅塞顿开,是她们脑子里那根弦绷的太紧了,从上元夜之后,三夫人就怕大房报复,元秋亦然,少不得多思多虑。
想的太多,反而忽略了最浅显的东西。
三夫人可能还不是那么了解,可元秋对三姑娘还是清楚的,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何三小姐这次请的人不出意外都是外官家的女儿,比上京城侯府的女儿自然是攀比不上的。
每年从各地调入京城的官员不知凡几,不是每一个都有雄厚的家世,在京城扎根多年的。更多的,是只身带着家眷来京城拼搏的,这些人短时间内是融不进京城的贵族圈的,只能形成自己小小的圈子。
“娘亲,说不定这一次三姐姐去,对我还有帮助呢。”元秋宽慰着母亲。
三夫人放下心来,笑着对七姑娘说:“前儿从库里拿出一对珍珠耳坠,小七带着肯定好看,等赴宴的时候,小七就带着去吧。”
无论是柳寒晓或者七姑娘,只要对元秋好,三夫人都是善待着。
事情如此定下,到了日子,元秋带着七姑娘去老夫人房中请安,随便带上三姑娘,三个人一起前往何府赴宴。
第十一章 何家
何府并不住在贵族云集的内城,而是在靠近内城的地方买了宅院。大多数外地入京的官员都是聚居于此,毕竟如柳三爷这样出身侯府的官员总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外地官。
三姑娘,七姑娘以及元秋共乘同一辆马车,在内城贵族世家之间互相下帖子赴宴都是乘轿子前往的,只有去外城才会套马车前往。
“不是说来京城前是扬州知府吗?怎么连个像样的宅子都没有!”三姑娘上车不久就开始数落,在内城人眼里,外城的人可不就是三教九流的人聚集的地方,从骨子里瞧不起。
七姑娘手里拿着茯苓红枣糕吃,她年纪小,扛不住饿,又怕去了别人家里露出心思,让人笑话,所以出门的时候,自家姨娘就给她准备了糕点,路上吃饱,到了宴会上就能对食物保持矜持的态度。
元秋倒了杯玫瑰露给七姑娘,并不搭理三姑娘的抱怨。这内城里的宅子,大多都是皇上御赐的。极少几座空置可以买卖的,早已经被地位更高的官员买了去,哪里能轮得上何家。扬州知府在扬州当然是大官,可是入了京,在皇城根,比上王公贵族,实在不算什么。
照理说在京城长大的三姑娘应该比元秋更懂得等级差异的森严与残酷,偏三姑娘只一味的心高气傲,连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法则都没有了解过。
没人搭理三姑娘,三姑娘心里窝火,想着那二姑娘往日赴宴都是公侯府的宴席,偏大夫人是个刻薄人,从来不让庶女跟着去,弄的最后她要跟着三房的人去外城参加这低档次的宴会。眼睛瞪向一旁的七姑娘,严厉的说:“就知道吃!”
到何府时,三姑娘不顾元秋与七姑娘,自顾自的先下了车。
元秋拉上七姑娘的手,低声说:“那何三跟我一向不对付,今日咱们警醒些。”
“我晓得的,六姐姐。”在扬州的时候这何三姑娘就没少给柳家姐妹使绊子,到了京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转了性子,与人为善。
元秋掀开马车布帘,红枫果儿已经等在外面,扶着元秋下车。等七姑娘下来站定的时候,就撇嘴说:“跟着咱们来的,还使性子,现在傻了吧。”
没有元秋带着,三姑娘根本进不了何府的门,现在可不就站在何府的门口手足无措么。
三姑娘实在没想到迎接她们的人会是如此俊朗的少年,不同于柳家男子的气质,这少年十六七岁的模样,身材提拔清瘦,显得精干利落,嘴角衔着明朗的笑容,早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让人瞧着心里就暖起来。
最后还是元秋先上前行礼,“何二哥。”
三姑娘回神过来,听到元秋介绍说:“这位是我的三姐姐。”
“柳三娘,有礼。”何二公子抱拳,大大方方的行礼。
尽管心中不满,三姑娘依旧款款回礼。
何二公子并没有多关注三姑娘,只是凝着元秋的脸,细细的交待:“快跟着婆子去后院吧,今日请的人不少,你可别乱跑。”
元秋点头,带着三姑娘,七姑娘跟着婆子就往后院去了。
等脱离了何二公子的视线,三姑娘就愤愤的说:“怎么能让一个男子站在门口迎接女客,实在是失礼的很。”
元秋抿唇,看前面带路的婆子脚步顿了顿,心说这位三姐姐可真是讨人嫌。何家这宅子不过就是五进的四合院,比不得侯府里还有正门,侧门,脚门,二门。规矩从来都是越有钱身份越高越讲究的东西,放在这样五进的宅子里,难道让女眷站在门口迎人不成?
况且在扬州时,对女子的束缚礼教并不如京城这般繁琐苛刻。何家如此做,并没什么不妥,地方不同,风俗不同。
“三姐姐,客随主便。”
没道理跑到别人家里来说人家的不是的,这不是上门打脸是什么。
三姑娘气闷,不知道心里憋着的这一股子气是从何处来的,只觉得眼前不停的闪过刚才那个少年的模样,简直挥之不去。
到了何三姑娘的西厢房,已经来了不少人,元秋大略看了看,有三位是在扬州的时候就认识的,但都是庶女。
“元秋妹妹,好些日子不见,我真是思念的紧呢。”何三姑娘看到元秋眼睛先亮了起来。
元秋笑着说:“影姐姐这般挂念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呢。”
“就你嘴皮子利落。”何三姑娘瞪了眼元秋,目光一转就扫到了三姑娘,“这位是?”
“我来介绍,这是我大伯母家的三姐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