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看着对方的生活,释放了那一部分的缺憾。因为看着对方拥有了某部分自己不可企及的圆满,也获得了安慰。更因为看到了对方生活里的缺憾,学会感恩和知足。
我们彼此都有着自己的内心缺口,过着不完美的缺口生活。
当我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却找到一种不完美中的完美。
当女人们看着那各自不同的女人,经历着不同的伤,找到一个最折中的归宿;当女人们看着保守的自己同她们一起疯,看着落寞的自己同她们一起吐槽,看着敏感的自己同她们一起放下,看着强悍的自己同她们一起露出最女人的一面——这种种现实中的不如意,就是那样得到了一点点的弥补。
当我看到《女汤》的最后一幕,天心、金素梅们泡在汤泉里,调笑逗乐,说着无法再对任何人启齿的悲伤秘密,洗去昨日种种如昨日死、宛若新生,不禁再次感慨这世界没有女朋友的女人,她的世界一定很不堪。
生活很多时候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开启欲望,如果你无法守护好内心,就会被怨愤填补。
你的朋友,她们是你生活的守护神。我想,这个定律,大概男女都通用。
寻找自己的疗伤系统
懦弱是一切拒绝美好的根本因由。
度假时很容易想到关于假期的电影,譬如典型好莱坞式圆满结局的剧情片《恋爱假期》。住在洛杉矶的阿曼达和住在伦敦附近的艾丽思,一个忘记如何恋爱的女强人,一个与前男友纠缠数年的软弱女才子。她们下决心要丢掉惨淡的人生,逃开身边的一切。于是,在24小时内互换了房子。
阿曼达就这样从暖风洋溢的洛杉矶搬到了冰天雪地的英国小镇。半夜有人敲门,打开门,梦中情人就在眼前,这有些酒气的英俊男子是上帝送来的圣诞礼物。
艾丽思就这样从小农庄住进了豪宅,门铃响,漂亮的奥迪跑车里是才华横溢的电影作曲家。于是,幸福的阳光从那一刻开始缓缓升起。
尽管那么俗套,却还是平凡女人热爱的桥段。看着他们亲吻,做爱,流泪,奔跑,约定,承诺,皆大欢喜,真是让人内心愉悦。
没有露水的玫瑰没有香气,人人需要疗伤。肥皂剧其实都是疗伤系。
和《风月俏佳人》一样,适合午夜时分,寂寞地端着水杯,看着别人的爱情落泪,然后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可以更好的”。电脑的硬盘里经年累月存着六季的《欲望都市》,还有许多不用大脑就能令人又哭又笑的温情电影。
这样的疗伤,多么适合因为善良所以不忍心去打扰别人的乖孩子。她们是善解人意又温润良善的,睡不着也只会在床上默默地烙饼。她们不会去血拼,因为害怕刷爆信用卡。她们不敢约人喝酒,因为害怕上错床。她们的人生少有污点,却也更缺少绚烂华章。她们多么艳羡那些偶遇和艳遇,然而她们没有勇气更没有运气去经历这些。
这个城市有许多有故事的女人,也有太多太多谈起人生乏善可陈的女人。到了危机与灾难来临的年龄,前者有五花八门的白道黑道各种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后者除了悲哀消沉痛哭,无以也无人可以解忧,渐渐桎梏在自己建的牢笼里,走不出去,并坚信那些所谓的美好世界都是故事里的骗人东西。
看一个人的疗伤系统其实足以判断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
强大的人,不是不用疗伤,而是有着稳固而强大的疗伤体系,知道如何化解毒气的才是武林高手。
有人说,乐观与悲观是天生的性情,但其实太多东西完全靠后天领悟,比如懂得怎么去爱,比如懂得怎么爱自己,比如懂得怎么去疗伤,比如懂得怎么去好好生活。凡是拿“我生来如此”做借口的,都是懦弱的人。懦弱是一切拒绝美好的根本因由。
所以,人生最悲哀的,是如果到了某一天,你发现万一发生什么事,完全囊中羞涩寸步难移,心头准会吓出一身冷汗。所以最脆弱的人,是走在街头,完全无地可去,无地可躲,甚至无人可说,那时的孤独才是铺天盖地的冷冷清清。
所以,不要只懂得做一个闷在家里哭泣、吃垃圾食品、看烦腻肥皂电影的女人。连悲伤都悲伤得如此不声不响、委委屈屈,着实会让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又如何能真正相信那悲伤可以消减?
没有拥抱,没有亲吻,至少还有一双手一双脚,收拾行囊,与自己的心私奔一回,不枉此生做一回女人。又或者,你一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疗伤系统,只要你愿意。
如何将爱情进行到底
不是我们变坏了,是社会周遭给予想坚持的人们太多太多的压力。
灼热的空气里渐渐飘散带着一丝凉意的秋风,新《婚姻法》的讨论慢慢也不是那么举目皆是了。
当夹杂着狂风暴雨般的谩骂大战结束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平心静气地想想对错。
那一条简直太容易戳中太多人的敏感区——房子与婚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对冤家。
我认识一个女孩,在我看来,她迄今为止都没有好好谈过一场真正的恋爱。她努力挣钱,生怕在这个城市变成谁的包袱,不购物亦不愿花钱打扮。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怕万一我爱上的那个人没有钱买房买车。
在这个国度,如果说谁对爱情还有稚子之心,往往都是不那么自以为了解爱情和婚姻的人。这个时代,一夜之间,好像多了很多需要感情顾问的迷茫的人们。不是他们忘记了如何去爱,而是他们逾越不了外界给的枷锁。
在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中,导演穿插了很多普通人的镜头。看到的时候感慨良多。有勇气在世俗与爱情中找到平衡的人,才能相信他可以将爱情进行到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
很多人觉得多么可悲,感情已经被现实侵占。我却觉得乐观,毕竟,当整个社会被财富引领着向前的时候,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不愿意自己的感情屈服于现实。
很多人说以前的婚姻才是真感情,不要求房子也不要求车。那是因为那个时代,大家都不需要买房亦用不上车。然而细细想父母辈的婚姻观,其实现实得多,因而才有如今的断裂和纠结。不是我们变坏了,是社会周遭给予想坚持的人们太多太多的压力。
我身边有许多没有房子仍然踏进了婚姻的朋友,我亦见过为了改变人生甘愿无名无分的许多人。当抽离喧嚣的纷纷舆论之后,关于婚姻,我觉得并不像舆论所呈现的状况那般不堪。只是舆论让我们都害怕自己是个懦夫,不是在即将屈服的路上,就是已经选择了屈服。
当女人们站在电视相亲的舞台上、对着下面的男人挑身高、挑工作、挑性格、挑内涵的时候,当多少曾经有理想、有志气的男人为了一个房子奋斗放弃自我的时候,却还是有那么多女人跳出来骂,说那条法律让女人变成了弱势群体。而那些形影得瑟,好像扬眉吐气的男人,其实也未见得多有勇气去对抗现状,他们只是不堪重负借机抛弃一下责任感。
纷纷乱象下,制造出了许多闹剧。以前是“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现在是纯求生理需求,连多认识一些都嫌浪费,最好是身份不明。
其实,爱情和婚姻,就像附着在时代这棵大树之上的藤草。你弱,它就弱,风吹草动都可以将之覆灭;你强,它就强,雨打风吹仍然无转移。树,其实都是一样的树,只是太多人的心,只见树不见藤,以为缠着树才得生存,忘记了自己也是有根有生命力的一棵藤。
反正都是死,不如放手去爱,不虚此生。
所求与所需非同一人
最好的人生,无非是所求亦是所需。然大多数人面临的结局只能选其一,这才是真正用得着智慧的地方。
这个春天来得有点迟,冷空气侵袭而下,但是抵挡不住生物法则。到了春天,蠢蠢欲动的不只是树枝上的嫩芽,还有那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
在情人节过后的那一周,有一个朋友失恋了。对于爱情而言,也许只有恋爱是缘分。但对于自我而言,失恋未尝不是缘分。爱上错的人,才容易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肯承认,你所求与你所需原来并非同一人。
失恋的那位,情人节兴致勃勃奔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城市,忐忑等待着见未来的公婆。不料,不仅长辈没见着,连带着那一位也消失了。
半夜四点,在陌生城市的大街上乱转找了一整天,哭着回来。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问,你真的想娶我吗?他说,我不娶你,我娶谁呢?你不嫁我,你嫁给谁呢?他太懂得怎么哄一个女孩,她甘之如饴明知道是欺哄。这样的话犹言在耳。转眼间,却人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