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是每天不干事光想事,想得无边无际,而眼前的空间又太小,导致心理落差比较大,长期不出门憋出毛病来了。我的思绪远可以远到美国大姨家;远到欧洲的音乐厅,咖啡屋;远到台湾李敖住的阳明山的一屋子书,这只是地理位置的不同。我还去遍历史的每一个年代,每一个角落,观望每一个人物,感受众人与我,众神与我,众魂与我。我怀念着过去,思索着未来。我在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
。。
生死间的随想(2)
由这次梦境般的经历,我想到人濒死时的感受,他们肯定心里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能表达,但家人从表面上看来已是一派死状,家人亲切地哭与呼唤在这些人听来明明白白,由近到远,由清楚到模糊,然后他们的灵魂就从身体里出来了。肯定有灵魂,这是能证明的!我还想到植物人,或中风等无法言语表达的人,他们表面上看来脑袋呆滞,但我相信他们什么都知道,人们从他们眼中的一点迹象,都应该能读出感情。
抽的那天(5月4日)晚上,我开始尝试下地,那时我因为腿部出血,已经小心翼翼地在床上躺了2个月,腿站不起来了,后来慢慢能走一会儿,直觉得脚腕子疼,两个膝盖疼,腰疼。6日,我和妈妈对坐在阳台晒太阳———我已经开始补钙的运动,吃钙片、一天两袋牛奶和晒太阳———我又开始阐述最近的所思所想,让妈妈记:
“宗教是人们对大自然好奇的应运而生的结果,有了科学,一切顿时变得都那么没劲。我很喜欢过去人死了的那种仪式,与自然挨得近,不是指现在的追悼会,我最近在很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得出以下几点:
1。 人死的是肉体,他的灵魂依然存在。我举了《上帝也疯狂》里那个原始人的扮演者历苏,他最近被发现在打猎时死在野外,死得多好!自然的死就应该死在地上,我怀疑火化就不会有灵魂了,如果装在棺材里埋在土里,灵魂就出不去。大自然是有这么一个循环的圈子的,现代化破坏了这个循环圈,建了那么多高楼大厦,砍了那么多树,人类肯定有代价,他的代价就是灵魂不能升天。我选择可能快死时去西藏,到雪山,赤身裸体迎接死亡。
2。 肯定没有天堂和地狱,为什么?人总是以一种造简单东西的想法想自然界,造宇宙和造房子箱子不一样,光想想宇宙无边你就瘫在那儿了,太奇怪了!宇宙决不是长宽高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天堂地狱是人以自己的是非来造的,自然界是没有是非的!
3。 那么灵魂跑哪儿去了呢?宇宙无边,无边的外边是什么呢?人觉得死亡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会没,无躯体无思想,在一段旅程中从此没有了他。我现在在思想,当意识到我将不再思想那是很恐怖的。还是说我刚才提到的循环圈的问题,万物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生生不息,这样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人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看看其他的生物植物就知道了,花春天开,秋冬败,人就可以由此想像自己。接下来,是我的初步想像:
4。 人死了以后,灵魂飘浮在虚无的世界里头,眼前是一片亮光,你意识到自己将要依附在另一个人的身上,你就朝一个大肚子母亲扑去(这时我妈妈说,大肚子?那不已经有孩子了?你还扑什么呀?)对呀!孩子是从精子和卵子那儿来的,那怎么办呀?那就没有来世之说了?算了!想不出来了,我已经想得头疼了。”
于是,这场史无前例的谈话就结束了!
但我的想是无时无刻,无穷无尽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因为那被埋没的声音(1)
(2005年5月13日)
去年三月的一天,我突然在学校呼吸窘迫,送到医院后被检查出胸腔长了一个恶性肿瘤,随即开始了漫长的治病过程,先是三个疗程的化疗,再是一个大手术,然后又是一个化疗,血小板因此被打下来,至今8个多月了,血小板一直在0与几千(正常值为10万~30万)之间徘徊。
期间,危险是每天都发生,我们努力保护着,当血小板掉下来后,不经意的一碰,就会在身上淤血一片,后果不堪设想。这8个月,我下地时间少,卧床岁月多。任何事情的进行,都小心谨慎,只为了一个信念,保护身体不要出血。
可是在前些天,在离我所在的北大校医院不远的地方,一个03级的北大中文系女生跳楼身亡。她,身体肯定摔出了不少血吧!
没过几天,我的几个好朋友来医院看我,送给了我生日礼物。我常常从同学的电话里感受他们学习生活的压力与痛苦,但眼前的几位,依旧与从前一样,兴致勃勃,神采飞扬,我们一起欢笑了几个小时,这时我才想到,原来痛苦,是个别人的痛苦,大多数还是笑着生活的嘛!谈话中,他们告诉我,一个我们小学时的同学,现在在北大附中的女生小C自杀了。我小学时知道她的名字,现在听说了这件事情,深受震动,反复向她们求证确实死了没有。因为在我们这个年龄,在我们刚刚踏上人生的道路,刚刚迈起生活的脚步,刚刚品味生命的美妙时,我不敢相信有人竟放弃了它。
死对于我们来说,还太遥远,刚刚开始生,怎么就死了?
他们还说,她虽然是女孩,却长得像男孩,而且是个很漂亮的男孩形象,我不禁想像着她的面容。愿这样的事情只是少数!我感叹。朋友们走了后,我翻开了一封她们带来的信,她们在时不让我看。信是祝贺我15岁生日快乐的,但接下来的话语让我不能平静。朋友说,告诉你你认识的同学的情况吧!
我眼中最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小L休学了,最懂事稳重的小H开始看心理医生了。怎么会这样呢?她们的压力也这样大吗?我马上要了解小L的情况,后来才从朋友那儿知道,她这两个星期开始精神恍惚,奇怪于周围发生的每件事,已经无法再在学校学习下去了,只有先把精神养好,等明年了。我问朋友她在班里的成绩怎么样?对方回答,全班前五名以内。我哀叹,我惋惜。又没过几天,班里的一个女生小Z也休学了。我哀叹,我惋惜。年级里还有休学的同学,这样的事例接踵而来。前几个月我了解感受到的紧张不安只是暴风雨前的阴云、闷热,现在,狂风暴雨终于呼啸而来了。
这使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电影艺术家卓别林有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巍峨的雪山上,一群又一群的淘金者因为怀揣着发财的梦想,排着队在风雪中前进,征途漫漫,他们没有了力气,但凛冽的风毫无退势,渐渐的,一个又一个人倒下了,旁边的人视而不见,因为倒下一个人,就少了一个对手。长时间的行进使他们忘记了感情,忘记了停歇,欲望的驱使使他们知道一步步痛苦地走着,结局只有两个,成功挖宝或倒下,直到被白雪覆盖,成为雪山的亡魂。卓别林看到这个画面,深受触动,后来,他拍了著名影片《淘金记》。
同学们迈向中考迈向高考的一步步多像雪山中的淘金者,但他们还有不同。淘金者从未忘记此行的意义,但同学们忘记了,他们忘了这学习是给老师学的?给家长学的?还是给谁学的。这一点更使他们恐惧,因为他们看不到尽头,各方面的压力是一点点逼近的,直到最后他们喘不过气,直到发生了我身边的悲剧。
就是这个小Z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还有一缕头发夹在其中,她说是她考试做不出题急得揪下来的。在信里她苦闷于自己不断努力发奋成绩依然不好,她说她太理解那些在中考、高考前自杀的人了。她甚至这样写道,我真的真的真的不知道学习对我的意义何在?我学习的目的何在?甚至,我都想不明白活着的意义何在,什么是“绚丽多彩”的生活。
因为那被埋没的声音(2)
我回信给她,称她的信是字字血、声声泪,是最发人深省的提问。这还是在北京海淀区重点中学里的情况,我当时在301医院做手术,有一个河北农村来的10岁小病友,跟我聊起学校生活时,才真正是骇人听闻!那种无穷尽无休止挨打受骂的学习压力,让人难以想像。前些天他来信,说他视力骤减,已经戴上眼镜了。
我努力打听小C自杀的原因,从媒体上我看不见一点这样的新闻。据说,是因为老师冤枉她抄袭,小C为了证明自己,从实验室拿了种化学制剂喝了,当迟来的救护车送她去医院时,她已经死了。
我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