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落师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奉慈殿给母后上了柱香,坐在旁边,想想我幼年时她轻柔的言语,心里不知该如何,难以想象自己对母后该怎么去怀念。
  不知道将来真正想着我的,到底会是谁?

  原本吩咐了伯方,没什么大事不要打搅我,他却还是来了。
  我问他有什么大事,他禀报说:“皇后娘娘请皇上去玉宸殿。”
  
  原来皇后在张清远那里找到了刺绣九凤九翟的衣裙,正让她跪在地上自己用剪刀铰碎。
  我站在殿外往里面瞥了一眼,张清远正跪在地上剪裙子,头埋得很低,我也不知道她神情如何,只看到她额头淤痕一片,夹杂灰土。她头发凌乱,大概是被人抓着头发在地上磕头弄成这般狼狈。
  她低头抓着那剪刀,因为握得太紧,手指骨节突出,像发了痉挛一样。
  我忙进内去,皇后站起见过我,然后问:“皇上觉得,美人私制后服应怎么处置好?”
  “后宫的事,自然是随便皇后做主。”我漫不经心地说。
  皇后低头向我行了一礼。
  “不过是不是该去内宫查看下,到底是谁帮她制的衣服,到时再一并惩处吧?”我问,皇后也不再逼进,点头说:“皇上说得是。”
  我回头叫旁边的宫女把她拉起,拿下剪刀,“现在先不要急,等事情清楚了再说吧。” 
  张清远双唇颤抖,看了我良久,一口气上不来,突然就晕倒在地上。

  她身体自此眼看着就坏下去了。每次吃下什么东西就剧烈咳嗽,直咳到食物和着血出来,她才能缓过气来,抬头却对我笑道:“好了,我也就这么罢了。”
  我一直不知道她性情是这样的,惊得说不出话来。

  九月,母后灵驾发引,我亲自引绋,送她出去,她要到父皇身边。又到洪福院,服素纱幞头淡黄衫,引我母亲的梓宫出去。
  出皇仪殿门时,我泪流满面,不知道为哪位母亲。
  想来我身边的女子也都是这样结束了。艾悯离开我,也未必不好。

  十一月,张清远去世,红葶也死了。她身边的宫人说,她一直不肯喝药,把那些滚烫的药汁全都倒在红葶盆里。她不把红葶留下来,或许是觉得这样予我比较好?
我追册她为皇后,郭青宜在她的灵堂内与我大吵了一架。尚美人出来指责,语言逾分,她怒极,挥手去打她,批在我的颈上。
  我让阎文应诏吕夷简等过来,他还记得与皇后的恩怨,以汉光武事说:“古已有之。”范讽也说:“后立九年无子。当废。”
  十二月,废皇后郭氏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居长宁宫。

  景祐元年八月星变,大赦天下,避正殿,居冲和殿。
  当时我身体很差,吃不下什么饭,人也很快瘦了下去。直到九月丁酉,身体才渐渐康复。
  从冲和殿出来的那一天,秋日的阳光灿烂得让人眩晕。那天我第一次见到曹彬的孙女,曹彬是开国第一名将,他孙女在郭青宜被废后诏聘入宫。
  那女子的面容在阳光下明亮得让我几乎睁不开眼。
  觉得她很像一个人,但是我当时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她擅飞白体,写得与我居然有点像。成为我的皇后之后,我第一次让她帮我写草诏时,发现她盯着诏书,双眉微微蹙了一下,眼里蒙上我熟悉的微冷意味。
  我终于知道她像谁了。
  她与母后一样,都是适合掌握权政的女子。

  我从此对她怀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与敬爱。




  庆历五年元月,雨水。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自从明道元年赵元昊自立为王以后,几乎年年大举进犯,在我一朝,眼看国土流失。
  朝廷养兵一百多万,却每次都大败。大宋有大片疆土、大量人民、大批财富要守,而叛军没有什么负担,想打哪就去哪里。攻下了就有大批财富、美女。我们没有足够强健的战马,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在平原上仰攻占有地利的骑兵部队,失败也是可以预见。
  朝廷里于是越来越的讲到议和。
  我委实是犹豫了好久。那段时间我常常夙夜不寐。十四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恨我朝的软弱,中原的地方从未如此狭小过,连燕云十六州都落在辽人手中,以至大宋连快马都养不出。
  小的时候,曾经迫切想过自己将来的作为,以为只要有心志,我是皇帝,自然能将整个乾坤扭转。
  现在才知道,想象与现实是不一样的。君王的功业,要建立在百姓的血肉之上。仅在陕西一地,和时每年军费二千万贯,战时三千三百万贯。高出一千三百万贯。而假若与西夏辽国和议,朝廷每年付出的仅仅是三十万贯。大宋每年赋税收入在一万万贯以上,三十万,微不足道。
  可一国的尊严与百姓的安定要怎么比较?


  到后来我自己也心虚了,某一夜出宫去,在樊楼前的那个棚中吃了一碗圆子。
  圆子已经涨到五文,吃的人只有我一个。老人气色越来越差了,谈到米价由原本的八百文一石暴涨到两千九百文,他的圆子连本都收不回了。
  “怎么活下去啊。”他摇头说,“只好早日收拾了这摊子回去了。”
  旁边摊子的人问:“回去干什么?种田?今年又要加赋,你看这战再打下去,明年还要加。外面到处灾荒,在京城能呆着就是造化了。” 

  我回去时,把那些劝和的奏章翻出来看了良久。各地叛乱、兵变,一年多于一年。这没有胜算的战再打下去,是在逼百姓入水火。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替自己找了很好的理由。于是与西夏订立了和议,每年给大量银、绢、茶。对辽也是增纳岁币议和。

  内心,毕竟是不服的。
  只是开始明白了,要与外敌相争,应该从内里开始着手才好。
  庆历三年,我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执政,希望对吏治作一些整顿。我想整个大局发展安定了,对外厚积薄发总是好的。
  的确是有作用的,但是无法避免触及一些元老重臣的利益。
  扣给范仲淹的罪名,我自然不会相信。但是,当整个朝廷都开始附和,那就不在于他做了什么事,而是朝臣希望我做什么事。
  而我偏就生了软弱的性子,没有办法指所有人悖逆。
  
  庆历五年元月,雨水那天下午,宣布废弃庆历新政的诏书由天章阁拟好,呈在我的面前。
  我盯着那诏书,听外面的雨,下得寒意潺潺。
  终于还是闭了眼,把玉玺往上面印了下去。
  阎文应捧了诏书出去,等候在外面的众臣跪伏下听阎文应宣读完,齐声说:“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这辈子人生,大约终于还是失败的。


  回宫后听说伯方在母后山陵代我守了那么久,现在郁郁成疾,已经去世。
  我接到他的死讯,居然心里一恸。我虽恨他把艾悯和我的事情泄露给母后,使得我们分离五年。但我不能不想到他是一直陪我长大的人。我十三岁那年,在寒夜里等艾悯到几乎僵死,要不是他把我抱回去,我不知道会怎么样。
  “他临终时,请我们代为向皇上呈上这个。”报信的人把东西递上,阎文应接过,转呈给我。
  细密缝死的锦囊,被拆开后,只有一颗珠子。
  银白色的椭圆珠子,触感冰凉,透进我的脉络,一直冷到心肺间。

  他居然忤逆了我,没有遵我的旨意把这珠子连同仙瑞池深埋。
  他为什么要把这珠子偷偷留下?
  我当时不是说,我要让艾悯死在这里吗?
  莫非,连他也知道,我最后留下的,除了回忆,将什么也没有?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在半夜里醒来,突然想要吃一碗羊肉。
  一个人在烛火下坐起来,本想叫阎文应去传尚食局的人,转念又想,还是算了。宫中一时随便索取,外面就会成惯例。今夜要一碗羊肉汤,以后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若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知如何算计。现在羊价绝高,肉一斤钱七八百。何苦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
  
  在暗夜里坐了许久,起来站窗前看外面。
  雨已经停了,天空如洗。北落师门孤傲地在高空上,光芒苍白。
  它是注定孤独的。因为没有陪衬,才能够在周围的黯淡星星中光芒夺目。
  北落师门,兵动之星。我小的时候,曾以为自己会有挟北落而席卷北方的一天。
  现在我这辈子,不知道与它还有没有缘分。在四周强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