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皇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福佑不禁喜出望外,对那匪首正色道:“这些不义之物,此后便全数充作军资了,你等匪类自此散去,安生过活,若要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当心小爷取了你们吃饭的家伙”



  那匪首一听忙道“是、是,多谢这位爷,高抬贵手,不杀之恩,我等回去一定痛改前非……”



  “好了,休要啰嗦了,速速离去,一会儿大批官兵到来,保管你们一个也走不脱“



  众匪如受大赦,连滚带爬的隐入山后林中。



  福佑着着这意外得来的粮食,心中喜不自胜,这可解决了军粮短缺的大难题了。



  中军大帐之中,皇太极正因为福佑没人保护,擅自离开而大发雷霆,忽听军士来报,二阿哥回来了。福佑进帐,见父汗的脸沉着,知道父汗正在担心自已的安危,忙上前请罪,并向皇太极禀报自己发现粮食的经过,说:“父汗,粮食必须马上想办法运出来,时间长了恐生变故。”



  皇太极笑骂道:“你这臭小子,想把父汗惦记死!既然你熟悉路径,就由你带人去运粮食。”



  由于当时匆忙,洞里又黑,并未细看到底有多少粮食,福佑估摸着大概有几百袋子,几百袋子也不是给小数了,那也有几万斤呢。谁知细查之下,吓了一跳,几千袋子也有了,好在这个山洞四处通风,不然受潮发霉真是可惜了。靠人力背粮好象不大可能,一则到山洞口的路太远,粮食袋子又大又沉,二则出去的路都是上坡,背粮更加困难,车也进不来。他们是怎么弄进来的呢?除非用独轮车。他让军士看着粮洞,自己到外边找独轮车。可是这个地方光秃秃的,老远不见人家,哪有这么多的车呀?



  前边是一个山坡,坡上散落着一群山羊,放羊的老汉坐在土堆上打瞌睡。那些羊坡上坡下地走动找草吃,一点也不摔倒,有的地方很陡的呢。福佑看着看着眼前一亮:有了。赶紧来到老汉身边叫醒了他:“老人家,你们村子里还有羊吗?”



  老汉见是辫子兵的军官,吓坏了,那会的老百姓很怕官军,更怕当官儿的,要跪,福佑忙说:“老人家不要怕,你们村子里还有羊吗?”



  老汉操着纯正的山西话问:“军爷您要羊做甚?杀吃吗?我放的羊是东家的,要是你们给杀吃了,老汉我可赔不起呀。”



  “不是,是借用,这点银子你收下。福佑给了老汉一小锭银子。”



  老汉立刻乐得闭不上嘴了:从小到大也没花过成锭的银子。忙说:“羊有,村上的孙善人家有上千只嘞,那是大户啊。”



  “好!你领我去。”



  老汉说的孙善人还真挺和善,他知道如果后金的兵士把自己的羊强行抓走杀了吃肉自己根本就没能力抗衡。这位年轻的后金军官和和善善,口口声声说是借羊,没听说羊还有借的,借多少都得借。这个年轻人不但借羊,还借粮食口袋、衣服裤子。好像不是要杀羊吃,那就赶快吧。所以尽量满足福佑的条件,借了五百只羊,五百条粮食口袋。孙善人并不指望羊发财,他是大商贾,在太原有好几家大买卖和钱庄。所以羊和口袋能还就还,不还就认倒霉。



  福佑不但借了羊,还带回不少口袋。兵士们都奇怪这二殿下在干什么。福佑冲着兵士们喊:“别愣着!把羊赶到洞口用口袋装粮食,不要装多,约莫二三十斤就行了,两个口袋扎一起,搭在羊身上,按顺序别乱!”



  大家这才明白二殿下的绝招儿。口袋显然不够用,福佑带头脱下外裤,扎上裤脚、裤腰就是个口袋。更好往羊身上搭,赶紧往回赶吧,有多少算多少。好在离驻地不算远,回去还可以再弄口袋和衣服裤子。



  当他的羊群运输队来到大营时,不少人出来看热闹。大家又叫又嚷:“嘿,快看哪,空前绝后啦!”皇太极听见“咩咩”的羊叫声,也出来看了。心想这是干什么哪,是谁跑大营里放羊来了?再仔细一看,哈哈大笑:“这谁的主意呀?够绝的了!”一问,二阿哥的点子。皇太极说:“又是一个摩尔根戴青(满语,意为聪明的人)!”



  返回的时候,还带了好多的马匹和粮食袋子。让羊从洞里往外驮,到了大门口再放在马匹身上。这样往返了多次,粮食就全运了回来。福佑觉得,那里不应该只是粮食,土匪抢东西也不可能只抢粮食,可能还有别的东西。于是又带着人马返回去找,结果在另一处的山洞里找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布匹等物。



  皇太极特地设宴给福佑洗尘,大宴之上,向众人说道:“今日我儿福佑,立下大功啊,解决了整个战役的粮食和冬衣!,功不可落,来来来,众将同饮,为二阿哥庆功!”
第十七章 牢狱之灾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登基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



  对于父皇入主中原的远见,福佑是赞同的,可是听说中原百姓血流成河,他是胆战心惊。特别是在父皇的授意下,多尔衮驱兵南下,对江南百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民族大清洗让他触目惊心!他殷切地希望战争快一点结束,老百姓早一点过上太平日子。同时,对汉民百姓充满了歉意。



  在分封诸皇亲弟子时,根据战功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福佑为“和硕瑞亲王”。



  因为瑞亲王救驾有功、押运粮草有功、还有缴获土匪大量财宝为整个战役赢得物质上的保障这个特殊的功劳,加之每次战役都有新奇的克服困难的办法,给清军在时间上争取了很大的主动。他没有和敌人厮杀,却是劳苦功高!皇太极有意封他个“一字并肩王”,福佑力辞不受。所以皇太极就特殊规定了:在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大清皇帝面前,福佑及其后代袭爵者都是亲王,只称臣,不称奴才。满清皇帝以下的所有亲王、满大臣在皇上面前都是自称“奴才”的,汉大臣称“微臣”,福佑只有一个字:“臣”。



  多尔衮什么也没说,心里恨得牙都咬碎了。是的,当年太祖**哈赤是有意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的,还没有来得及宣诏就去世了,不管是用了什么谋略,反正是皇太极登上了汗位,还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大妃缢死给**哈赤殉葬。多尔衮的心里与皇太极是有着不共戴天仇恨的!可是当时他们兄弟三人是弱势的,无法与皇太极抗衡,只有隐忍!要说他对侄子福佑,并没有什么恶感,也知道他的才智不在自己之下。只是两个人的性格相差太远,一个是足智多谋、心狠手辣,一个是聪明睿智、善良仁慈。多尔衮虽然不服也不敢和皇太极顶撞,可是心里却把皇太极、豪格、福佑父子三人当成了死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着瞧!



  不久,宗室中传出皇太极从隆云寺接回来的二阿哥是冒名顶替的,目的就是为了篡夺汗位,现在已经把大汗迷惑住了,先前那个二阿哥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这股风越刮越猛,最后刮到皇太极耳朵里,把他气坏了。不用说福佑是隆云寺正明长老一手抚养大的,他的性格、相貌十分酷似乌喇纳拉氏,就是神仙一般的甘霖大师也没说福佑不是自己的亲骨肉。



  一向文韬武略的皇太极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解决了,赶紧乘御辇来到隆云寺找正明长老商量,可巧甘霖师父也在这里。



  宾主寒暄过后落座,皇太极赶紧向甘霖大师和正明长老说了谣言风起对福佑十分不利的事,跟正明长老和甘霖师父说,想把汗位传给福佑,以此证明他就是自己的亲骨肉。甘霖师父朗声大笑:“陛下不可!您是当今大汗,怎么会被谣言所惑?福佑是佛门弟子,对尘俗中的金钱、地位、权势、名声与他无关,您可问问他,您把您的汗位交给他,他要是不要?福佑回到尘俗,并非为名利、地位而来,他的佛缘很深,根基很好,是个修炼的苗子。当初贫僧不让他参加杀戮就是不让他犯下杀生的罪业。他能生在大汗的家庭是他上一生的因缘。可以说,上天没有给他做君王的安排,他的大富大贵还得自己努力,您白赏赐给他也不行。他得付出,不然别人也不服气。在这里贫僧给他定下十二字的约法,即不立储、不拥军、不参政、不入史”。所谓不立储就是不当储君,自然就是不当大汗;不拥军,就是不要军权;不参政就是不参与朝政,也就是不上朝;不入史更明白,就是他的一生都不记入大清史册。”



  皇太极抽了一口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