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名字前贯以“大”字,封号为“大长今”。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中的记载,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史书上对这位传奇人物着墨不多,只陆续有只言片语记载。病重的中宗十分信任大长今,将身体完全交给她诊断,还下赐很多赏赐。可惜最好的医官也不能抗拒生老病死的定律。有一本名为《李朝鲜国医官散札记》的书,对长今的描写较详尽,用了约250字提及她在针灸和食疗方面的研究。字数虽少,但从两书的记载中,证实徐长今确有其人。有说她在中宗去世后受罚流放,后由皇后恢复身份,至明宗1566年病逝。长今是朝鲜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女子,医术精湛,所煮调的药膳食补亦非常美味。直到今天,长今的药膳与针灸秘方仍在韩国中医界被广泛研究推广。
仔细的朋友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应该能发现当时朝鲜与中国关系的紧密(比如中国使者那段)。
古代朝鲜历史与中国历史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其间虽国土、政权屡有更迭,但始终与中国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朝韩半岛,举凡礼制、政治制度、经济、科技、艺术、风俗等,均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自新罗、高丽王朝以来,“虽域居海岛,然禀受正朔,遵奉儒学,乐律同和,度量同制”,他们甚至以能够记诵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句或吟咏中国诗歌而自豪。1392年,在明朝的帮助下李成桂夺得政权,并向明称臣。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作为国号的开始。明定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朝鲜尊明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采用明年号,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至此后700年再无大变更。李成桂制定了与明王朝和睦友善的邦交国策,积极输入汉文化,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关系,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为亲密的时代。公元1400至1418年在位的李朝第三代国主李芳远是明正式册封的第一位朝鲜国王。李氏朝鲜以新儒学思想为立国之本,李成桂把建立儒学机构放在第一位,以创立一个儒教国家。李朝名臣徐居正尝作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文物衣冠上国同”。朝鲜风俗也类似中国,“崇尚信义而笃儒术”、“衣冠制度悉同中国”。
中华文明对朝鲜的深远影响,在《大长今》一剧中可说是俯拾皆是:
汉字
首先让我们备感亲切的就是剧中频频出现于厅堂字画条幅、大臣表章、往来信函中的大量汉字。不仅字形与我们使用的毫无二致,甚至字意也完全相同。古代朝鲜几乎所有的历史、典章、文艺、科技书籍都使用汉字记载。虽然新罗神文王时代的薛聪发明了古代的朝鲜文字“吏读”,但却遭到了儒家学者的强烈的反对,认为朝文字母会妨碍儒学研究,因此统治阶级仍然只限使用汉字,而官方书面语言也仍然是中文。
历史
长今进宫后迎来的第一次关乎前途的考试,戴周尚宫出了一道难题,回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长今是否能够成为正式宫女。问题是: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进兵汉中,曹操屡败而兵退斜谷,军士请示夜间口令,曹操谕示的口令是什么?年仅8岁的长今不但正确回答出了口令是“鸡肋”,而且还解释了曹操采用这一口令的心意。
在争取成为内医院医女以再次进宫的考试中,主考官员为进一步测试医女的学识,给长今出了新的题目:孟子初见梁惠王,二人的对答之语。长今对此是倒背如流,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用此典故,也显示了李氏朝鲜深受中国儒学影响,以儒学为根本治国理念。
长今背后的故事(2)…(图)
官职
李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一个职位高下的分水岭。长今在她8岁时的第一次考试中,就准确无误地详述了每一级官职包含的各项职务。剧中中宗封长今为正三品堂上官,以一女子而得此高位,在当时实为惊世骇俗。
在《大长今》中出现的从属于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服务于宫中王室的专属医疗单位)、内侍府(掌宫廷内膳食、传令、守门、打扫等事)、内赡寺(掌管宫中各殿以及朝中二品以上大臣食物、酒饮及油等物)、司饔院(掌管御膳以及宫廷内三餐之事)、内需司(掌宫廷内用的米布、杂物和奴婢宫人等事)等,其他机构还有典医监(负责训练医官)、活人署(负责救治都城病人)、义盈库(掌管油、蜜、素物、胡椒等事)、司圃署(掌管园圃、蔬菜等事)等。
医学
医女生涯对长今影响至大,并成为她一生的事业。剧中对医学、医药学颇多描述,通过本剧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朝鲜的医学几乎完全源于中医理论。李朝时期宫廷和民间编纂完成的著名医学书籍《中国医学概要》《乡药集成方》《东医宝鉴》《医方类聚》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和总结。长今初从张德学医,即从“望、闻、问、切”四诊法起详加研习。针灸在当时的诊疗手段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剧中中宗患病,症状类似伤寒,内医院众人无法确诊病情,此时依靠的主要医书就是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而当时在朝鲜难得一见的《金匮要略》,更是被奉之为圭臬。中医对朝鲜医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饮食
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两个男人两种爱(1)…(图)
中宗对长今的爱,有自私,也有无私的一面,相比之下比闵政浩更符合人性。而闵政浩的爱无私得太过完美,太美好了反而显得有点不真实。
中宗爱长今在于成全她。中宗算是个明君,善纳言,肯自省,有主见,却也愿意协调,还是一个孝子。他在前面的戏很少,每次都是很快乐地吃吃美食的几个镜头。到了快大结局的时候,中宗的戏突然多起来。观众也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好味”的皇上也是个性情中人。
皇上当久了,也难免会焦躁郁闷。他和常人不同,很多事情发作不得,只能郁结于心,但他和长今的对话,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君臣。再有权势地位的男人,也需要一个温情而善解人意的女人去抚平他的委屈。这样的男人更像一个孩子,理所当然会爱上长今。
身为一国之君,他坐拥天下,却得不到一个女人的心。他也曾嫉妒闵政浩,想一箭将他射死,却下不了手,是人性。他留长今在他身边,将闵政浩流配他乡,更是人性使然。
记得中宗临死的时候,他凝视着长今,眼里充满着不舍和依恋,却也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他的死对于那些早就不满女性当御医的保守派大臣,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处死长今。于是临终前,他睿智地选择让心腹将长今带走,让长今和闵政浩远走高飞,是人性,也是感性。
中宗对长今的爱,不亚于任何人。毕竟爱一个人的方式是成全她,而非占有,他做到了。
闵政浩爱长今在于了解她。闵政浩是一个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男人,睿智、果敢、大度、文武高强,还有帅气的外表,完美到让人“惊艳”。长今当宫女时,他是内禁卫;被流放时,他不辞而别追随去济州,当地方官;长今当医女时,他就成了内医院副提调。他的身影一直跟随着、陪伴着长今。
为了帮助长今实现理想——做医女,他冒死向皇上坦承他爱长今,告知中宗他曾经打算和长今一起逃离宫廷,之所以又回到宫廷来,是因为长今必须要发挥她的所长,继续行医,这是他爱慕长今的方式,也恳求中宗爱惜长今的才华,不要封长今为后宫,要命长今做中宗的主治医官,而他自己则选择流放。
爱一个人,不但要成全,还要有深厚的了解,在这点上闵政浩做到了。
《大长今》写情堪称一绝——长今与闵政浩那一段至死不渝、感人肺腑的爱情。是男主角闵政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