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星代理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购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个还是跨国进行并购,这个确实已经远远超过了蔡思强现在的能力范围之内。

蔡思强曾经比较深入研究过的联想国际化案例,从最近几年的结局来看,更像是联想接过IBM的包袱,虽然销售收入方面倒是凭借这块业务冲入其期望已久的世界五百强,不过那不过是个虚名而已。正经是垂涎已久的美国PC市场,联想产品仍然难以成为主流。

这样虽然销售收入规模在所谓的世界五百强边缘起起伏伏,而公司利润则一直在盈利和亏损的温饱边缘徘徊。所以虽然联想高层一直声称并购很成功,但是从效果来说实在找不出什么成功的亮点。

蔡思强当然不像搞成这样,按照他现在的经营思路来说还是倾向于稳中求进、适当控制发展速度,特别是花钱多的投资性业务,能不上坚决不上,蔡思强可没有杜克那种紧迫感,何况如果横向对比看,SAL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可以用火箭来形容了。

现在最稳妥的方案,就是购并一个具备相当产能的国内导航仪生产企业,这样总的投资相对不会太大,就算是国内顶尖的导航仪制造商应该花上几个亿就可以搞定,这样资金方面对于公司的冲击不大,就算是失败了,也是在公司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但是如果贸贸然展开收购TOMTOM这样的国际大并购动作,动用几十上百亿规模的大资金,中间还需要不少的过桥贷款,那风险实在太大,一旦中间稍有不顺,遇到市场受挫搞不好就无法控制了。

做衣服要量体裁衣,做人要尽量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蔡思强这种商业世家出身的人,更是从小被灌输脚踏实地的道理,所以蔡家这么多年来虽然不曾大红大紫,但是仍然稳定发展,一年比一年强。

而多少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大公司,如彗星般遽然崛起,又很快如雪崩式地悲惨倒下,牟其中、德隆……这些“光彩逼人的大败局”多得十本书都不见得写得完。

撇开这些久远的传说不说,就说这次身边杜克贸贸然接过凌丰厂,如果单纯以MI公司的现在实力来看,蔡思强认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眼大肚子小的冒险行为,单单靠MI,蔡思强估计就算最后不是被撑死也够呛。

好在杜克不仅仅有MI,MI撑不住的时候还有SAL撑着,相对于SAL现有规模来说,凌丰厂这个总投入成本就不算特别高,就算失败了也不会使得SAL伤筋动骨。

可要是真收购这个tomtom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总付出成本天差地远,而且企业文化、管理等后面,蔡思强也不认为SAL公司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既然TOMTOM已经日薄西山,那么这个公司买下来后说不定成为SAL的包袱。

第一百三十四章 俩难 上

对于收购凌丰厂来说,杜克的MI公司撑不住了还有SAL公司撑着,毕竟从规模上来说,凌丰不过是一个小坑,SAL公司有足够实力HOLD住。可要是收购一个大个子搞得连SAL都撑不住了,大家眼前可就再没有更大个儿撑着了。

这个因果关系蔡思强轻轻一提,董锋和赵建武就明白了。

而在欧洲这个地方,一个公司就算是办不下去要破产也非易事,在欧洲破产一个公司也是一件非常费钱的事情,那么多工人的补偿就不是一个小数,不把这些解决掉别想走路,否则你就等着没完没了的官司吧,除非你已经孤家寡人一无所有别人拿你实在没办法,如果你还有家有业,不把你弄得倾家荡产绝不会罢休。

另外赵建武在计算收购总资金需求上也有问题,他把收购想得太简单了,以为五、六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直接花这么些钱就可以买下来,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能真花这么点钱就能够买下来的。

收购计划会触发一个股民最为看重的溢价现象。

如果启动收购计划,消息透出去后股票价格肯定会上扬,这种要约收购,必须事先公布相关的收购信息,这样公众股票持有者可以根据收购要约来决定持有还是卖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投资者看到要约收购肯定是惜售心态,所以想要也平价收购到股份很难。

国外股市不同于国内,暗箱操作在国外很难行得通,如果在公布消息之前就偷偷囤积收购,可行性也很低,因为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股民可以将获得股票的交易信息,这样一旦某只股票有什么异动,很快就会让人发觉。

正是因为从公众手中收购股票是如此艰难,所以一般购并都很少选择从公众小股东入手,而是直接同大股东商谈购并方案,如果大股东急于脱手,这个股票的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也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大股东打折套现。

但是这个通常极少出现,只有问题非常严重前景渺茫的公司,才会出现折价交易。通常情况下要约收购都是溢价,像TOMTOM这种市值小的公司,这个发起要约收购的溢价通常不低,按照一般情况估计,蔡思强觉得到时候能够用五、六亿美元收购下来百分之五六十的股份就算不错了。

这种小市值公司,收购的溢价翻一番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要知道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么大块头的企业,收购价相比摩托罗拉移动股份的收盘价溢价都高达63%,所以要拿下TOMTOM公司控股权,预期的交易总价格超过5亿美元那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这笔巨额收购资金,一时半会儿SAL公司显然是没有这么多的现金,如果要强行实施收购,这个短期融资贷款肯定要超过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贷款3亿美元左右,虽然以SAL现在的情况来说,取得这笔短期收购过桥贷款问题不大。

但是这个贷款一旦拿下来,SAL公司就背负着每月几千万美元的还贷,这样高的负债让蔡思强感觉确实很恐怖。

别看SAL公司明年收入差不多有十亿美元,但是这个是估计的,还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而一旦这个收购展开,不但公司的现有资金都投入进去了,还要加上采用杠杆收购中间过桥贷款通通都得投入进去,等于是将整个家底儿全部押进去了。

这样一来,公司的今年底明年初的现金流就非常危险了,因为公司的真金白银全部投到收购去了,每个月还要承担沉重的负债还款,更别说摊子铺开后开支的急剧增多,这种脆弱的现金流安排只要市场稍微有点起伏,搞不好就会断掉,真发生那样的情况,不但TOMTOM保不住,最坏情形下能SAL公司也要被拖垮。

这种可怕的结局不是没有可能性,而是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大,毕竟市场变化实在太难以预测了,一个好产品也完全可能没有什么销路。SAL公司现在比较确定的收入,就是SALA的中英文版本广告收入,中文版本每月2000万人民币左右,英文版本每月5千万美元左右。

其他的收入不确定性都比较强。

所以蔡思强不同意如此冒险激进的做法。毕竟现在的SAL发展势头已经非常理想,如果因为实施这个激进计划将其毁掉,在座的每个人都将痛心不已。所以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失败可能性,蔡思强都不允许它发生。

蔡思强把这个风险的原因后果摊开来这么一说,董锋和赵建武懂了,听完后也沉默下来。确实,单独靠SAL公司自有资金和融资来做这个收购,风险的确不是一般的大。

这个简直就是蛇吞象。现在身材还非常单薄的SAL,居然想吞并一个创立已经超过20年的老牌企业,这个想象力也未免太丰富了一点。

“既然我们公司自己拿不下来,我看不如这样,我们不妨通过融资来收购,反正现在风投们追着我们要投钱,只是这么一来,这个融资成本我们就不得不认了。”董锋想了想说道。

老实说,但凡还有办法想,在座的是谁都不愿意开这个口子的,现在SAL公司融资的估值,虽然已经高达百亿美元之多,但是大家现在的眼界和胃口完全都不一样了。因此对于这个价格谁都不会满意。因为按照目前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熬过明年,营收超过十亿美元,SAL绝对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风投公司的对于所投资的企业估值是有一定方法,一个最简单的通常算法就是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按照这样的方法,SAL公司属于软件行业,这个行业的市盈率大致在30倍左右,今年预期利润大概是3亿美元,那么SAL的基本估值=30×3=90亿美元。

当然初创企业一般是拿不到行业平均市盈率的,通常要打一个折扣,只是由于SAL发展迅猛,技术独到,这个估值虽然还是偏高,但是风投们还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