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蟾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矣ā!辟镣醢迪氲溃骸罢爬ツ闾晔尤肆恕D愠嗌硖跆酰衬玫俄侥悖羰且坏俄剿溃泄巫阄吩眨 辟镣蹙陀玫俄嚼矗爬フ庹置攀峭兴钐焱醮谙吕吹模珧派叩ㄈ矶甲叩玫剑钨镣蹴搅思赴俚叮嘉抟坏闫破ぁ

倭王说:“王爷如此神通,倭国无人能敌。小王更心服了。”遂与百花娘娘告辞。东浙王张昆、英勇公曹昆、海澄侯汪大镛、忠襄伯张猛、征倭将军蔡飞领五千兵送到海口。沈兰馨王后亦来送百花娘娘。倭王夫妇登舟,放三大炮,奏乐开船,扬帆东去。岸上王公以下诸大人领众回营。

即日圣旨遥临,天使奉册到王府下马。王爷得信,飞马而来,接读上谕:“东浙王张昆奉旨归第完姻。钦此钦遵。”谢恩,王爷留天使款待。次日送行回旨。张昆拜表谢恩。

再讲王爷传旨,谕十二位王后上殿。王爷说:“众位娘娘昨日奉旨归第完姻,皆封王后,不分妻妾。以受聘先后为次序。”十二位娘娘说,到他家谨遵王命。于是择定十二个吉日,王府中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相礼官日日伺候,按定吉期迎新贵人进洞房,皆是一样仪注。城内外乡宦,各地方官员都来贺喜。曹公爷以下各位大人,早已在府指示家丁替王爷料理喜事,依次完姻。

这一日王爷妆束新郎,四名彩女提着六角珠围大红宫纱灯,送入洞房。王爷作催妆词一调。

词曰:

银烛高烧,画屏孔雀,春风起,纱厨幕美,眉上横双翠。帘卷斜阳,琼花开玉蕊,香旖旎,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右调寄《点绛唇》

王爷裁花笺写成十二张,分送那十二位王后,皆作诗答谢。

陈王后诗曰:

花笺珍重贮香奁,记得峨眉第一蟾。

茶苦蓫辛都历尽,欣逢张敞画眉尖。

杜王后诗曰:

小楼一夜两廉纤,持赠仙师第二蟾。

应是红颜非薄命,至今比翼类鹣鹣。

玉王后诗曰:

惭愧藏楼未避嫌,洪郎曾赠第三蟾。

香巢此日栖双燕,犹记当年夜卷帘。

张王后此时也学会吟诗,诗曰:

开笼鹦鹉夜双潜,笑语声中第四蟾。

试看连城清白玉,有无一点玷纤纤。

仙王后诗曰:

金龙变幻出重檐,迹寄西湖第五蟾。

当日从征云里炮,于今兰阁凤鸣占。

蔡王后诗曰:

女郎何必挂髭髯,救出儿夫第六蟾。

不是梅花三娘子,报恩隔世雨膏沾。

蒋王后诗曰:

花园误入脸红添,楼上情深第七蟾。

只为波中凫泛泛,拒媒声色至今严。

高王后诗曰:

遇郎却傍浣纱涧,八洞天中第八蟾。

多谢仙师诗谶在,状元归去数邮签。

秦王后诗曰:

华佗庙里掷灵签,琥珀九归第九蟾。

一枕黄梁香梦醒,是曾含笑桂花拈。

李王后诗曰:

英雄年少四方瞻,打擂台前第十蟾。

金屋风流识才子,文元即以武元兼。

沈王后诗曰:

降帆一二海波渐,小碧猿第十一蟾。

不有太行传妙法,香闺那得乐无厌。

赵王后诗曰:

桑田沧海变凉炎,数定缘归十二蟾。

权势消归何处去,只余弱息守闾阎。

十二吉期行礼已毕,皆是夫唱妇随,关睢之咏,麟趾之歌,家庭和顺,毫无间言。王爷既有大福,必有大德,所以十二位王后端庄静壹,漱慎可风。后来富贵荣华,人人寿考。男女期颐,子孙千亿。福与郭汾阳王相等。夺门公案果报无私,此固是天心所定,亦是通元子劝善惩恶,留为后人警醒的一片婆心也。

第五十三回 恬淡人草堂闲话

〔先声贺新郎〕调

词曰:

颠倒何为者,试问他、沧海桑田,几经变也?想当日核计阴谋,多少心猿意马。猛回头,都成虚假。胡季河山空一梦,剔银灯絮语凄凉夜。将旧事,重新写。

性情恬淡真风雅,有一番警智怜愚震聋哑。恶冤家是好姻缘,暗里红丝牵下。更休忆奸雄面赭,千秋铁案未消磨。读来时那禁泪盈把。琐事总归炉冶。

通元子这一日从黄花岭上过,俯视门河桥西有座山庄,庄上东偏有座草堂,但见桐阴覆屋,静噪一蝉,竹障编篱间栖双鹤。其中朗朗书声达于户外。尘世间有此境界,何异仙居。因按下云头,叩扉来访,问那候门童子,童子说:“吾师恬淡人无心名利,隐居于此。”

通元子走进草堂,见一六旬以外老人,拱手说:“贫道路过尊斋,闻吟咏之声,知此中必有高人,特来相见。”恬淡人说:“老生读书数十年,任天而动,以无欲为怀。虽陋巷箪瓢,却不为心累。”因请通元子坐在书斋,呼童煮茗,彼此畅谈,情深知己。恬淡人即出其平生著作,呈于通元子评阅。

通元子赏识一番,说:“文宗汉魏,诗拟王韦。与古为徒,非时下人所能企及。”恬淡人说:“老生处今世,淡然无所求。惟思往古,颇有不平于心。曾作《读史问天》之说。”因述其所说以语通元子。

通元子说:“今人、古人,总以不失此心为主。凡人能无愧于心,即处境有顺逆之分,亦克全为人之理。不然,腼然人面,与禽兽何殊?贫道阅历人世,颇见天心。试看今世少年科甲的人,必是前世老宿名儒不肯自坏心术的人。今世老宿名儒不肯自坏心术的人,必是来世少年科甲的人。世有祖宗功德甚厚者,本人前生三有宿学,到今世擢巍科,登显仕,却能持盈保泰,教子孙以义方。如汉之万石君,唐之柳公权、娄师德,此是最上一等人。又有暴贵任情,所至无恶不为。祖宗功德及身而斩。此是最下一等人。还有祖宗功德甚厚者,本人前生无大好处,到今世仅成一老学究,却能不失祖宗功德,子孙必有达人大振家声。更有积德修行之儒生子不能一正,有的能孝能友,必恭必敬,做个好人,有的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甘为人役。譬如一株大树,枝叶丛生,其自能条达者可以为栋、为梁;其自甘戕贼者,或朽或腐,竟成坏木。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木固如此,人亦同然。此一定之天心,万世不易之理也。翁言不平乃在于少保事,贫道久已安排过了。”

将所编《十二缘玉蟾记》拿出来,递与恬淡人看,就把恬淡人《读史问天》一段故事编在卷端。恬淡人从头至尾细读一遍,因向通元子说道:“仙师乃汉之黄石公,弟子不识仙师,多多得罪。这一部书,其中甘幻离奇,实有妙理。判断功罪至公无私,配合姻缘锥两悉称。由此以观,可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此夺门公案,已足以平弟子不平之心矣。弟子素不接仙佛,仙师所言奇而能执于正,虚而不流于诞,与我有心心相印之机。欲从师学仙,未知能收录否?”

通元子说:“仙人本自有仙骨,学仙之说终荒唐。人但知神仙,不知那富贵而不骄淫者,即是神仙。人但知神仙,不知那贫贱而不着辱者即是神仙。翁能世外逍遥,安贫乐道,究与神仙何异?何必练汞成丹乃为可贵乎?”

恬淡人听说,更觉心旷神怡,万虑皆空,何仙何月,似二似一,于是恰淡人与通元子缔一人交。通元子有时归山,亦有时在草堂。仙乎,仙乎,见恬淡人之即知通元子矣。这是老汉卖花时,在教场听的一部新书。以此作恬淡人述怀可也。以此代通元子醒世可也。即以此为座上客点缀秋光亦无不可也。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